字斟句酌 准确表达
2017-07-10崔巍嵩
崔巍嵩
【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
【作文升格示例一】
享受生活
□周明月
天空湛蓝而辽阔,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曼妙朦胧,好似仙女身上的轻柔的白纱。
“吱吱、吱吱”小院中传来了锯子锯木的声音。我推门而进,只见周大爷正锯着一根光滑的木头。“肯定是在做小车的把子吧。”我心想。看着周大爷认真地锯着方木,我忽然就呆呆地怔住了。①
可能因為年老,②他锯得并不快,锯几下,还停下来看看有没有按着墨线走。若是不差,脸上便浮起一阵自得的笑,怕是他在心里为自己的杰作自豪呢吧!③
就这样,余晖淡淡,笑容淡淡,生活也淡淡,但他却从这慢节奏的生活中活出了韵味,活出了规律。
听周大娘说,每天早晨,暮色未逝时分,④周大爷便起床了。起床后什么也不做,先绕着自家的小院子走动三圈。大娘常让他和别的老头走到大路上慢跑晨练。⑤他却扬起胡子,摇摇头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这一把年纪,绕着咱家的院子走走,看看自己种的花呀,草呀,树呀的,多惬意啊,唉!享受生活嘛,那水泥路有什么看头!”⑥
踱了三圈,⑦周大爷便开始摸起⑧他做的木棍、木车。他常把他做的东西的那一方角隅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不要周大婶帮忙,他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要慢慢拾掇拾掇。所以那木棍便整齐地斜靠在墙角,那做好的小木车,便整齐地堆放在一起。⑨
常常⑩,当{11}墨色{12}浸染了天空,我还能从家中的窗户看到那小院的一角氤氲出的{13}淡黄的光。那灯光里氤氲着一幅静默而又和谐的画面。{14}周大娘坐在一边拿着蒲扇,帮周大爷驱走夏日的浮躁,而周大爷带着一幅老花眼镜,瞪大了一双眼,对着画好的墨线,在光滑的方木上,凿着洞眼。“叮叮、叮叮……”一下一下的,直击人的心房。
有人说,周大爷的小车做得是最精美的,越用越结实,这年头呀,做工还这么细致的木匠已经不多了啊。
常听周大爷念叨的一句话便是“慢工出细活儿,我要慢慢拾掇我可爱的小木车。”{15}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终于散去,而在那小院的角落,慢慢又漾出一层层淡黄的光晕。{16}“叮叮、吱呀……”的声音又{17}不急不徐地响起。
①删去“呆呆地”,“呆呆”与“怔住”语意重复。
②改为“上了年纪”,更口语化。
③改为“他心里在为自己的杰作自豪呢”。
④改为“晨曦微露”,因为此处前后矛盾。
⑤改为“大娘每见此景,没少唠叨,‘你看看人家刘三爷,每天早上都围着马路边跑三圈,你尽蹲在家里瞎转悠”,改后突出生活场景化,同时与下文周大爷的回答相呼应。
⑥补上“‘好,好,看把你美的,吃早饭啦!大娘脸上也漾出了酒窝。”突出周大爷和大娘之间的平淡质朴但很温馨的生活。
⑦删掉,补上“吃完早饭,伴随着早晨第一缕阳光”。
⑧改为“摩挲”,更突出周大爷动作缓慢但很认真、用心的形象。
⑨改为“站成一排”。补上“就像等待周大爷检阅的士兵一样,威武神气”。
⑩改为“有时”,可能更符合生活常态。
{11}可以去掉“当”,更自然顺畅。
{12}补上“渐渐”,表明有个过程,同时也是和结尾“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终于散去”相呼应。
{13}删掉“的”。
{14}改为“:”,提示下文。
{15}可以考虑删掉,这两段话虽有些点题之作用,但给人感觉总有点生硬,有点为点题而点题意味,删掉后,可以和结尾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记叙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去慢慢回味。
{16}改为“淡黄的光晕,渐渐变黄、变红”,突出变化的过程,同时和上文呼应。
{17}改为“依然在”。
【作文升格示例二】
小巷子里的馄饨①
□李书童
我回家时都要经过一条小巷,巷子中一②位老人在黄晕晕的灯光下,摆着一个馄饨摊。③
那时④,我总爱去老人的摊子那儿,买上一碗馄饨,或打包带回家或就坐在摊位上吃。他家的馄饨个儿大⑤,轻轻咬破外层薄薄的馄饨皮,滚烫的肉汁就会溢出来,满足地将整个馄饨送进嘴里,香味迅速地流进了每一个齿缝⑥。
突然有一天,我对老人包馄饨的方法产生了兴趣。我兴致勃勃地跑到老人的摊位上。⑦
“小丫头,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没上学?爷爷我馄饨还没有包好,你现在是吃不到咯!”老人笑的眯起了眼睛。
“爷爷,⑧我是来看馄饨的。”我答道。
“哟,⑨难道现在想学包馄饨?来,{10}爷爷教你。”老人招招手。{11}
我凑上前,{12}睁大眼睛仔细地盯着老人的每一个动作,生怕落下了哪一步。只见老人先用面粉搓了搓手,拿起放在一旁的馄饨皮,摊放在手心上。用勺子挖出大小适中的肉馅,放置到馄饨皮上。将周围散落的肉丁都推到了一起,放下勺子,手指迅速地将馄饨捏好,干枯衰老的双手丝毫不迟钝,竟显出一股灵巧。
过了一会儿,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馄饨就躺在铝盘{13}里,分外可爱。我瞥见还有一堆馄饨皮没有包,就不禁问道:“为什么不把剩下的馄饨皮全包完呢?”老人提了提装肉馅的盆说:“没有肉馅了。”我又{14}问道,{15}“那多弄些肉馅呢?”“丫头,你不懂,我的这些肉馅都是我自己用菜刀加工出来的,那些用绞肉机绞的肉丁没有劲道,{16}馄饨包起来就不好吃啦!”老人{17}刷着盘子{18}回答道。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周围那几家馄饨店的生意没有老人好,原来是这原因。
老人将刚刚包好的馄饨倒进烧开的底汤中,擦了擦桌子,坐了下来,缓缓开口说,“这人做事啊,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19},追求过了头,就什么事都做不好了。卖馄饨能赚几个钱?包那么多难道真的都卖得出去吗?{20}顾客吃的就是味道,所以啊,这包馄饨求的不是效率。{21}看你们吃得开心,我就满足了。”
我静静地听着,忽然觉得老人是一位智者,{22}他所看到的不是速度的快与慢,而是质量的高与低。他重视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23}
如今,老人已不在小巷子里卖馄饨了,据说儿女们不让他卖了,岁数大了,该享清福了。那昔日热闹温暖的小巷子里再也闻不到流进我心田的馄饨香味。{24}
①根据文章修改的内容,改为“馄饨张”更好。
②改为“曾经有”,与结尾呼应。
③补上“因为他家的混沌个大、馅儿多、皮有劲道、味道鲜美,大家都管他叫‘馄饨张,渐渐地,大爷的真名却没人知道了”。
④改为“在我中考那年,复习最紧张的时候”,这样交代具体,而且赋予特定的人生经历。
⑤删掉,前面已经介绍,补上“那馄饨晶莹剔透”。
⑥补上“那味道我至今难忘,一直伴随我上了高中”。
⑦改为:“还记得,那是刚刚中考后的一个下午,相对轻松自由的我,不禁对馄饨张如何包馄饨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顺着那诱人的香味兴致勃勃地跑到了老人的摊位上。”
⑧補上“今天不急,我中考结束了,现在放假!”
⑨补上:“时间过得真快啊!都初中毕业了!”
⑩补上:“来,来。”
{11}补上:“‘好嘞,我就是吃着您的馄饨长大的!我赶忙起身,来到大爷的身旁。”
{12}删掉,前文有交代。补上:“屏住呼吸。”
{13}改为“青花瓷盘”,这样富有中国风的底蕴。
{14}补上:“诡黠地”一词。
{15}补上:“‘那为什么不每个少包些馅,匀一匀,不就……大爷还没等我说完,就一脸严肃地说,‘那哪行?这短斤少两的事,哪是我馄饨张干得出来的!我脸一红。”
{16}补上“少一等味道”。
{17}补上“一边”。
{18}补上“一边自豪地”。
{19}改为“快,慢工出细活”,这样更符合老人的身份。
{20}改为“卖馄饨不能光为了赚钱,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赚的是大伙的情感。”
{21}删掉,不要生硬点题,“效率”一词太书面语了,老人讲不出的。
{22}改为:“夕阳穿过长长的巷口,落下一地的余晖。”
{23}删掉,生硬地喊口号式的点题,破坏了画面的美感,记叙文要学会“留白”,让人回味。
{24}改为:“可那在小巷里曾经流淌多年的馄饨香味,早已在我心里留下了烙印,它的名字叫‘馄饨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