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2017-07-10夏先良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9期
关键词:世界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夏先良

【摘要】当前世界贸易、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世界经济面临分化、分裂和不可持续的局面,美欧民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相结合严重威胁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发展得益于世界经济,也无私回馈着世界经济,以实际行动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行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激活世界经济和重塑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大创新与具体行动,它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倡导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塑世界经济新秩序,开创着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新时代。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世界经济 开放发展 包容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9.001

当今世界经济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当前世界贸易、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和世界贸易增速下降是世界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源头。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计算,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分别为1%、1.95%、0.38%和-12.72%,分别低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2.22%、2.15%、2.54%和2.47%。①这种形势很不寻常,不同于过去几十年里世界贸易增速一直高于全球GDP增长速度的局面。2015年~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从危机前的7%急剧放缓到大约1.5%左右,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增速低于2.5%。②

2016年9月的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将从之前预测的2.8%下调至1.7%,将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下调到1.8%至3.1%之间。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发布的《世界贸易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或徘徊在0%左右。IMF在2017年1月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估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加快到3.4%。③这些预测表明当前全球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2017年世界贸易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低速增长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虽然2017年1月亚洲多个国家出口增长出现回暖反弹,但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整体世界经济仍处于增长前景不确定之中。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分化、分裂和不可持续的局面。自从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及紧接着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处于剧烈动荡之中,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希腊等欧元区几个国家出现程度不同的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西欧经济的复苏,东欧经济在其成为欧盟一部分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复兴迹象。欧盟东扩遭到俄罗斯强烈抵制。美欧制裁俄罗斯和英国票决脱离欧盟再次深深打击欧洲经济复苏势头。东亚的日本已经有近20年几乎处于经济停滞。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出现了相对衰退,英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开始下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2016年经济增长率只有1.6%,较上年2.6%的速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占世界经济比重再次下挫。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老化,显得创新不足;产业经济结构向服务业集中,农业、工业比重降低。美国和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创新能力最强的代表,2014年居民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85096件和265959件。美日经济正在向更高端的产业转移以便拥有更强竞争优势。但欧盟居民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只有108450件,创新略显不足(见下表)。

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发生向亚洲、向中国倾斜的变化。虽然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内外经济政治问题,但整体上新兴经济体力量在上升。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了2.5%,其中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率最高达到7.2%,印度经济增长7.6%,是地区增长的领头羊。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率次之,达到3.9%,但日本经济仅增长0.5%,中国经济增长了6.9%,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功不可没。中国经济虽然仍保持增长势头,但过去较长时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势头已经减弱。动荡的阿拉伯地区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经济增长率均为3%,表现不俗。北美地区经济平均增长2.3%,美国和墨西哥分别增长2.4%、2.5%,加拿大增长率偏低,只有1.1%。欧洲及中亚地区平均经济增长1.5%,欧盟增长1.9%,欧元区增长1.7%。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不幸出现0.9%的负增长,其中加勒比小国有1.3%的经济增长率。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地位有所改善,但出现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的复杂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委内瑞拉、巴西、俄罗斯等,近年来在美国贸易经济制裁下经济受到重创。亚洲除日本之外整体经济向好,工业化发展加快,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改善。2014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居民专利申请量达到1240338件,占世界总量的72.4%,农业、工业与服务业比例结构合理,没有出现过分失衡问题。南亚地区农业比重过高,工业发展滞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较高的增长速度将逐步改善产业结构。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农业比重过高,工业落后,居民专利申请很少,经济活力不足,增长前景不明。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增速放慢,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加快“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新经济新动能不断涌现,经济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速。中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全球最多,2014年达到801135件,占全球的46.7%。中国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富有活力,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但中国工业在全球產业链条上地位仍处于较低位置,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待迈向更高端的产业位置上。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mlx/rmlx201709/rmlx20170902-1-l.jpg" alt="" />

世界资本主义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引起了世界经济发展分化和不平衡、国际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民族资本矛盾激化等世界性问题。各国从现有陈旧世界经济秩序中受益严重不均,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利用霸权力量从世界经济中获得超过任何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利益,他们常常不给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公平贸易和接触市场的平等机会,动辄使用制裁、限制、封锁和保护贸易手段。统计表明,OECD成员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比重很低,服务业比重很高,而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占比偏低。以2015年为例,高收入国家年人均GDP是中等收入国家的8倍多,是低收入国家的64倍多;OECD成员年人均GDP是最不发达国家的37倍多(见上表)。北美地区年人均GDP是欧盟的1.7倍,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5.8倍,是阿拉伯世界的8.4倍,是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6.7倍,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34.7倍,是南亚地区的35.7倍。可见,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GDP高的发达经济体与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极低的不发达经济体之间出现日益严重的分化、利益差别,全球发展严重失衡而不可持续。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领先发展的优势获得的不平等贸易条件占有了落后国家更多经济利益和资源的商业、政治、科技以及文化活动仍在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分化,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据国际慈善机构乐施会(Oxfam)发表的报告《99%的民众经济》显示,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所持有的财富总值,已经从2009年的44%增长到2014年的48%,自2015年起已经超过50%,也就是说,目前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超过了其他99%人口的财富总和。2010年全球一半贫穷人口财富只抵得上全球前43名富豪的财富,2016年仅比得上前8名富豪的财富。④

由于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下只有资本具有比较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非技术劳动力和人口难以国际流动,虽然专业技术人才有很小比例的国际流动,在全球人口中几乎微不足道,劳动力要素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中没有自由流动。极少数的专业技术人才国际流动是资本化的人才流动,不同于一般的人口流动。也就是说旧世界经济秩序下资本主义全球化只是资本的全球化、自由化,没有劳动力全球化,是一种不完全的全球化,是半全球化。在这种旧世界经济秩序下,拥有资本雄厚的发达经济国家可以自由受益于世界经济发展利益,缺乏资本的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因此从世界经济中受益较少。如今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世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而世界财富主要集中于发达经济国家。

各民族国家、民族资本、民族居民之间在利益上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又存在相互深刻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民族资本的利益矛盾加深了民族矛盾、种族矛盾、社会矛盾,特别是大国利益博弈可能激化大国矛盾,甚至引起国家安全严重缺乏信任,引起激烈冲突。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层之间财富分配不公,发展机会不等,只有少数人从繁荣之中受益,享受过度财富,绝大多数人受穷,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民族冲突、地区战争以及民粹主义在世界多国兴起。

当前美欧民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相结合严重威胁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近一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未见明显好转迹象,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长缓慢。一些经济学家深深忧虑世界经济会再度陷入严重的衰退。西方一些学者发出了全球化正在终结的声音,甚至有人认为全球化已经死了有十年了。美国打算抛弃多边体系,试图另起炉灶重新进行双边性贸易谈判,搞排他性贸易体系。

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和挑战。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巴厘谈判中阻扰谈判进程,不愿意达成新的谈判成果,试图阻止世界自由贸易进一步发展。美國一些政治家认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深度发展不符合美国利益,召唤美国资本回归本国,推进“再产业化”和购买美国货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相当一批国家采取损人不利己的行动,操纵货币和汇率市场,美元、欧元、日元仅以自身利益进行量化宽松和升降市场利息,进一步恶化了世界经济形势。

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一些欧美国家或地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动作不断,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思潮日渐复出,保护主义政策开始兴盛,内顾倾向加重,对多边贸易体系失去兴趣。美国在奥巴马时期着力打造自我封闭的小圈子,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性组织对抗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企图排斥、孤立和边缘化自己的竞争对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更加极端,试图推翻以前达成的贸易协议,与每个贸易伙伴重新谈判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这些国家的政界、商界和学界中开始出现了一股反全球化声浪。这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大敌,是反全球化行动,是保守主义和自我封闭的孤立主义。

欧美发达经济体自我封闭和日渐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使世界经济发展遭遇严重打击,对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的损害更加严重,加重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困难,削弱其发展能力,使其发展失去需求动力,加重经济落后国家人民的苦难。许多经济落后国家被一定程度上阻挡和隔离在欧美自我保护的大市场之外发展,经济难以参与全球经济资源均衡配置,结构日益失衡,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缺乏竞争优势,国际收支面临严重赤字的困境,导致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经济过度依靠农业和采矿业,国民收入偏低。同时,一些不愿意开放市场的发达国家在分化、分裂的世界市场上配置资源也十分不充分,经济效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发达经济体日益偏向服务化、虚拟化、空心化,出现发达经济体增长疲软、缺乏动力和不可持久的局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世界贸易萎缩,从而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分化、失衡和不可持续状态。

当前,不仅世界贸易体制面临巨大挑战,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技术、新形势变化,贸易体系出现封闭化、碎片化问题,而且全球经济治理严重不合理,各国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权力和话语权严重不平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治理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未能及时反映世界经济新变化、新局面,未能及时向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提供解决金融动荡、增长乏力、失业人口扩大等问题的有效方案。

西方国家利用国际政治、军事安全、外交、科技以及文化手段搞乱发展落后的国家,以便被他们更好地奴役、剥削和利用,达到他们恒久富强的目的。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和领导,掌握着世界政治、经济、金融、军事、外交、舆论及文化等方面的霸权,并利用这些霸权力量谋求自身更大的霸权利益。自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提出并实施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围绕中国周边持续制造地区领土海洋纠纷,纠结亚太一些国家构造TPP以便从贸易经济上边缘化和孤立中国,在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以及关岛等地集结部署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化美国与亚太地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甚至拉拢越南等国加入对中国南海领土海洋权益激烈争夺的国际联盟,缓和对缅甸等国家的制裁,希望这些国家加入对付中国的联盟。中国一直希望与美国建立一种不冲突、不对抗的、平等、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不愿意接受这种关系。美国期望中国成为服从美国意志的、任由美国摆布的、听话的从属国家,如同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等一帮西方列强那样服从美国霸权利益的需要。美国霸权正在图谋制衡新崛起的中国力量。而且美国有可能会歇斯底里遏制中国发展,正在展开军事冒险的准备。世界秩序正处于由新秩序代替旧秩序的转变之中,旧秩序还不愿意退出,霸权主义仍在试图延长最后的气息。

中国承担着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国责任

中国发展得益于世界经济,也无私回馈着世界经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十年里一直致力于与世界经济接轨,融入世界经济,拥抱世界經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主要通过香港渠道出口农副土特产品、矿产品等创收外汇,进口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上世纪90年代开放深圳特区以及沿海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民营或私人经济开始逐步成长起来,对外开放地区、开放产业、开放领域日益扩大,对外贸易、投资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都有了快速发展,其间中国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进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对外贸易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在接触和融入世界经济中迅速成长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不是过去世界经济中无足轻重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以上,在全球GDP增量中占到4成。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和地位不断提升,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还体现在中国对世界经济体制体系改革、创新和治理改善的推动上,中国正积极探索有助于世界包容、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中国的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理念和相关政策将对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发展得益于世界经济,中国懂得感恩和回馈世界经济,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和持续繁荣的机遇。中国的大门对世界经济始终是开放的。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未来5年,中国预计进口商品8万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超过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7亿人次以上,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更加充足的资本、更加巨大的需求。中国对内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中国对外持续推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世界经济更加开放、包容和平衡发展。

中国是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受益者,竭力维护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反对分裂分化世界经济体系的行为,为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平衡发展做出巨大努力和应有的贡献。中国是现有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维护者,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取得成果,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国认为,全球化是大趋势,反全球化没有出路,倡导各国要维护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开放、平衡、包容增长的大局,少搞斤斤计较的小动作。中国将坚定维护世界经济开放与包容,坚定构建包容、开放、平衡的世界经济体系,旗帜鲜明地反对逆全球化行动,反对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集团搞排他性区域经济组织,反对个别国家为了私利和霸权利益分割和分裂世界市场,制造自我封闭的板块市场壁垒或屏障。中国积极促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份额;促进世界银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支持;推进气候变化等世界经济重大可持续发展议题多边合作取得成功;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迈向更加公正、合理和平衡的方向,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

中国以实际行动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推动建立金砖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加多边对话会议等具体行动,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开放、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起源于1989年,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同组成的关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的谈判进程的组织。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在此基础上,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了由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组成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相继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海关合作和互助协定》等重要协议。上海合作组织是当今时代重要的新国际组织,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为宗旨,它不仅增进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而且促进了成员间加强经济政策协调,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对接的重要平台。

2006年9月,金砖国家外长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第一次会晤,确立了由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四国组成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2010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了“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金砖国家已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各成员以开放、团结、平等、互谅、包容、合作、共赢为原则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领域相互协作和支持,展现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力量,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平衡的方向发展。2016年10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恰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10周年。10年来金砖国家不断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砖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不断拓展合作,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架构,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不断涌现合作成果,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立了应急储备安排,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合作,加强气候变化立场协调,推动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实现互利共赢;秉持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组织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携手其他金砖国家共同构建开放的世界,建设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成为促进南北对话和加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金砖国家海关合作委员会章程》等历届会议达成的成果,拓展经贸、金融、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合作,走在国际开放合作的最前沿,提升金砖国家整体竞争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以及地区热点上的协调沟通,共同行动,联合发声,推动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携手应对世界贸易增速下行、经济增长疲软、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传染病疫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包容、共同发展。

第二,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出访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2015年6月29日,各成员在北京签署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法定资本金1000亿美元。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正式成立。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效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疏导化解全球游资风险;打破美欧主导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治理改革;补充当前亚洲开发银行(ADB)在亚太地区的投融资与援助职能;推进了亚洲区域经济贸易自由化、一体化发展,推动亚洲经济增长。

2012年首次提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概念。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举行,宣布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购资本为5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2015年7月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挂牌开业,总部也设在上海。成立金砖新开发银行意义在于拓展金砖国家合作新的空间,简化金砖国家间的相互结算与贷款业务,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稳定金砖国家金融,资助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国提出了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提供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分别提供180亿美元,南非提供其余的5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是一种应急救助机制,应对金砖国家短期金融危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满足金砖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融资服务的需要,推进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开放,有助于防范世界经济金融风险,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开放、包容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提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2010年11月25日,在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上,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深化财金合作,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建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再提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建议,以促进成员更加紧密、深入经贸、金融合作。2015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是促进本组织多边合作的战略举措,应当争取早日建成。2015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上提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电子商务联盟。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仍处于研究和酝酿阶段。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在北京注册成立。它是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以开放、合作、对接、效益为原则,公司化运营管理,重点业务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

2015年11月,中国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倡議,由中国工商银行牵头,探讨以商业化金融模式支持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2016年11月,在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工银亚洲全额出资设立了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运营规模达100亿欧元的中国—中东欧基金,预期撬动项目信贷资金将达500亿欧元规模。成立中国—中东欧基金的目的是为中国—中东欧在交通物流、清洁能源、高新制造、医药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合作项目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中国—中东欧产能合作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搭建中国—中东欧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的金融桥梁,为“16+1”合作提供金融支持,扩大本币结算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第三,中国积极举办或参加多边对话会议,旗帜鲜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行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成功举行。这次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契合当前世界经济最强脉搏,现实意义重大,举世瞩目,影响深远。中国首次展现出对世界经济的卓越领导力,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具有開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中国积极推动着二十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治理重要平台,在二十国集团各领域活动中展现出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卓越贡献和领导能力。

2016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指出亚太地区各国要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要坚定不移提升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要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有关各方发展战略及合作倡议对接;要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创新格局,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为亚太引领世界经济创造动力。⑤

2017年5月14至15日,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践行合作共赢和命运共同体理念,谋划共建“一带一路”蓝图,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深化彼此发展战略对接,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拿出提振世界经济的战略举措,向世界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烈信号,为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提振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中国积极举办或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二十国集团、中国—东盟“10+1”机制、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亚信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多边会议,发挥对话与合作机制作用,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行为,始终不渝地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和平衡的世界经济体系,推进现有世界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一带一路”开创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激活世界经济和重塑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大创新与具体行动。虽然之前已经有一些国家提出过“丝绸之路”合作,但惟有中国在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把这些倡议作为中国新时期重大对外开放战略。

2014年中国制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中发[2014]14号)。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了“一带一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的积极行动以及对共创美好未来愿景的期待,加强与共建伙伴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内容的互利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战略对接和合作。

中国已经把“一带一路”作为与周边国家、亚非欧开展经贸互利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战略平台,受到沿线各国的欢迎和积极配合,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初期成果,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进行了战略对接,并与东盟、阿拉伯海湾合作组织一些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与中东欧国家建立16+1机制合作,与欧亚经济联盟、“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进行有机对接合作,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正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园区、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合作等领域推进了一大批的重大合作项目,取得了一批效果良好的早期成果。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进行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和经贸增长,推动了南南合作深入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促进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平衡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及外交上达到对冲美国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和TPP协议的效果。它是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平衡发展,激活世界经济增长,重塑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大创新和实际行动。

“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开放。当前世界经济缺乏活力主要由于各国开放不够,全球市场、资源、要素、技术等得到充分优化配置,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巨大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相当一部分人民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宽敞的住房、没有采购及消费的条件。特别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中东以及非洲、拉美地区,交通、电力、通讯、物流、商业以及教育与文化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国际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畅、贸易与投资领域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和政策性限制、货币金融领域的政策限制与信息阻隔,以及文化习俗差异影响了交流互鉴等因素,阻碍了世界经济开放、融合和发展。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恰好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开放难题对症下药,为世界市场开放和扩展清障搭台⑥。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骨干,互联互通是现代贸易的活力之源。即使互联互通达不到其全部潜力,“一带一路”的连接走廊必将改变地区供应链,创造新的市场,重绘当今生产网络的图景,重塑世界贸易版图。畅通的“一带一路”将疏通世界市场通道,减少贸易或投资障碍,降低贸易或投资成本及风险,促进世界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促进各国之间市场、产业和项目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深度融合,把各国经济互补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加快世界经济复苏步伐,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改变当今地缘政治格局。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它的实施和推进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开放与融合。中国正在加紧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在全国11个省市开展有针对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丰富的试验经验。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等,希望推动尽快达成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还积极参与非洲合作论坛、拉美共同体合作论坛等地区对话机构。中国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贡献,中国参与的多边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开放的。中国得益于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开放的中国不可能自绝于世界经济体系,也必将继续扩大开放,推动世界经济从中国开放中受益,希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列车,共建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和全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

“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包容。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严重分化、分割和失衡的局面,广大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处于被支配、被压迫、被剥削和被掠夺的不利处境,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发展水平落后,社会经济处于动荡不安状态,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拉大,人均国民收入差距同样非常惊人。这种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秩序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一带一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时代。⑦不同于美国领导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中国倡导和推进的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包容性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沿线各国之间国家发展战略自愿对接,寻找、发现和利用各自互补利益、共同利益,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机遇纳入到共同发展的网络之中,让各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遇,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使各国摆脱贫困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达到以先进带动落后国家一起包容性地发展、优化世界经济结构、壮大世界经济规模、改善世界经济秩序的目的。

“一带一路”塑造了体现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新秩序。中国自古素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一带一路”数千年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中得到体现,至今仍然发挥着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的现实作用。“一带一路”形成贸易、投资、金融以及文化交流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推动各国都从世界经济中获得同等发展机会,促进各国包容、平衡、普惠地发展。“一带一路”促进国际经济关系平等、发展机会平等、发展规则平等,促进沿线国家融入全球经济,把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连接起来,削弱少数经济强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优势,结束霸权国家对世界经贸规则制定的垄断地位,让世界各国平等地对“一带一路”制度框架进行共商共议、共同制定,体现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平等、包容、共同发展新秩序的诉求,改革和创新世界经济治理体制及其秩序。

“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可持续发展。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问题比较突出,体现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落后国家与发达经济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国际财富分配异常不合理、广大落后经济国家的国民消费购买力与发达经济国家国际生产力过剩之间出现尖锐矛盾、出口增长前所未有的增长缓慢、潜伏着巨大世界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引起环境破坏严重、大国博弈凶险、局部战争冲突不断等方面。这些问题使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岌岌可危的边缘。

目前资本主义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销售市场空间狭小,也就是发达经济国家全球投资和生产的产品严重相对过剩、生产能力严重相对过剩,全世界消费购买力相对不足。这种消费购买力相对不足主要是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国家发展滞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价格偏低,广大消费者收入总量相对较低,而非发达经济国家消费不足。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快速、持续发展经济,缩小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发展差距,保持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稳定和平衡发展,是解决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不可持续困境的唯一出路。

“一帶一路”将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经济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合作协议、合作网络及合作平台联系起来,优化资源和市场配置,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亚非拉地区工业化发展,以提供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推动贸易投资增长,解决最急需的基础设施缺口,实现各国各地区以及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共同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增强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人民的消费购买力,有助于发达经济国家继续扩张出口,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投资平衡、稳定地增长,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稳定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避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间断性和风险性。

此外,中国为推进“一带一路”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机构,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金融通、货币流通,便利贸易及投资活动,稳定各国货币及金融系统,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消除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货币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带一路”为区域内各国资源、能源以及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协调与绿色发展机制,推动各国贯彻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议,构建“一带一路”资源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对话渠道,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世界经济长远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共商“一带一路”发展大计。“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它曾经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历史平台。它也是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商共议和共同规划如何共建、如何共享制度安排、架构机制的现实平台,必将再创当今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可持续发展与繁荣的新辉煌。

“一带一路”体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继承与尊重,体现当今世界经济的伟大创新与实践。“一带一路”创新的核心体现在“一带一路”制度创新、运作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架构创新方面。有人把“一带一路”比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这是把“一带一路”看作一个短期的援助和复兴工程。实际上“一带一路”历史与人类历史共存亡,它贯穿了整个人类世界经济的历史长卷。

“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解决发展问题、友好协商的平台。“一带一路”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基本原则。各方是自愿参与的、独立的、平等的主体,不受任何其他任何一方的控制、绑架和主导。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沟通是共商“一带一路”大计的主要内容。“一带一路”要形成制度化、机制化和规范化的治理体制,依制度办事。各个时期要根据实践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完善“一带一路”制度、机制、协议以及机构管理政策。沿线各国之间要及时加强政策沟通协调,进行战略对接,市场化项目运作,建立各国税收政策简化对接和信息通报机制,避免重复征税和偷税漏税现象发生;成立“一带一路”纠纷调解委员会,依据协议和公认基本原则调解可能出现的争议;成立非商业违约风险损失赔偿基金,降低政治、制度、法律变动以及社会动荡的风险,确保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政策、法律文件不因国内政治变化而发生颠覆性变化,保持“一带一路”政策延续性、连贯性和稳定性,不因一时一事的商业纠纷而动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每年要在轮流在世界各国举办,共同商议“一带一路”制度、政策贯彻落实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制定、修补和优化。2017年首届年会要共同面对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共商合作大计,形成一份类似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共识或倡议,各国对接发展战略,商谈合作机制、合作协议,搭建合作平台和对话协商平台,形成一份“一带一路”自愿开放的非歧视贸易协议,完善WTO,补充多边体制,坚持全球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行为。

目前世界贸易创新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英美开始推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中国着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协议。中国希望借此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希望看到世界经济分裂、分割和分化。中国尊重英美治理国政的战略,接受和配合它们对外政策,友好谈判,和睦相处。同时,无论如何,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融入全球化要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主张。

共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引领全球化的主张,它是塑造新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未来在“一带一路”自愿贸易协议,需要凸显WTO优点,弥补其不足,突出自由自愿,减少协议性约束、义务和勒索,更多照顾广大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的现实困难,允许较长时间的过渡期或其他更好安排,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进入中国市场,根据整体发展需要逐步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减少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搞一步到位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否则的话会让很多发展中国家为难,也不符合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倡导全球经济治理以开放为导向,建设包容、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期望当前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合作;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伟大工程。“一带一路”已经从倡议、理念、构想转化为中国国家战略、正在推进的伟大工程和实践行动,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与推进“一带一路”相关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顺利组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一大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带动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⑧“一带一路”伟大工程已经付诸实施,成果正在惠及全世界。

共建“一带一路”主要聚焦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工程上。在共商共议中所达成的共识、协议和制度必须要转化为可落实执行的政策,体现出“一带一路”精神、原则、共识和协议文本要求,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创新出运行机制,开发出合作平台及配套服务,构建起互利合作網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其次,由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开展贸易、投资、融资和人员往来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共建“一带一路”要优先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骨干交通线、通讯线、能源输送线等,逐步扩展形成网络,改善沿线各国基础设施条件。再次,“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和合作平台会促进各国间双向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经贸及产业合作区、重大合作项目、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利用、产业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深化金融合作为抓手,推进沿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开放和发展“一带一路”相关服务业,大力扶持各类交通相关服务业、贸易投资相关服务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业、金融相关服务、物流通讯服务业、旅游相关服务业以及安保服务业,强化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最后,“一带一路”要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利益需要为中心,便利各国人民开展商贸、旅游、文化交流、朝觐等活动,推进民心相通,加强人文交流,不仅让“一带一路”造福中国人民,更要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

共享“一带一路”美好成果。在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包容、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共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商议达成的制度、体制、机制、协议、平台以及机构对各国发展都具有平等、公平、非歧视的待遇,这确保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参与共建所享有的成果分配是基于平等的原则。“一带一路”经贸活动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确保第一次分配机制相同、机会公平,分配结果基本实现公平和共享的目标。但是各国存在人口规模、制度架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工作效率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获得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会存在有多有少的情况。这不背离公平、合理和共享分配的原则。

“一带一路”开创了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摧毁和终结了贫富强弱分化、发展不包容、发展不可持续的旧世界经济秩序。旧的西方新自由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资本自由掠杀落后国家小资本、掠夺落后国家经济资源、剥削和奴役落后国家劳动人民的不平等经济秩序。旧秩序下各国对世界经济基本制度、规则、运作机制、机构治理的制定权力、影响话语权力不平等,主要由霸权国家和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说了算,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有服从的义务。“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应站在人类永续发展高度,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把发展的智慧、发展的能量和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更快发展,创造更多的、更丰富的发展成果,为各国人民分享。⑨“一带一路”将继承现有世界经济秩序合理有益成分,尊重各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路线的权利,给予各国自由、自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平等机遇,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合作中来,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有能力的强国以多种方式提携、援助和支持落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各国联动式发展、包容性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让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合作和建设的成果。

“一带一路”发展成果的共享体现为新世界经济秩序下各国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制度平等;各国资本、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平等参与全球化,都有全球自由流动、自由配置的权利。我们要怀有天下皆兄弟、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推崇的“一带一路”所开辟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是全面的经济全球化,决不搞只有资本自由的半全球化。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民心相通实现各国人员自由往来,欢迎外国人来华旅游、经商兴业和生活居住,同时我们通过跨国投资、国际援助和帮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均等化,达到财富分配均等化,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减轻人口过度向大城市、富裕国家集中的压力。中国国力有限,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无力单独解决全球贫困问题,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包容发展和持久繁荣,在新世界经济秩序下实现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望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體的伟大目标。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的中间成果)

注释

UNCTAD统计:http://unctadstat.unctad.org/EN/Index.htm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The 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TDR) 2016: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for inclusive and sustained growth, UNCTAD/TDR/2016. http://unctad.org/en/pages/PublicationWebflyer.aspx?publicationid=1610.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 Update: A Shifting Global Economic Landscape, January 2017,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7/update/01/index.htm.

OXFAM, An Economy for The 99%, January 2017, https://www.oxfam.org/en/research/economy-99; https://www.oxfam.org/sites/www.oxfam.org/files/file_attachments/bp-economy-for-99-percent-160117-en.pdf.

习近平:《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2日。

顾学明:《深耕“一带一路” 拓展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境界》,《人民日报》,2016年3月31日。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7日。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2017年1月1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

李伟:《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8月26日。

责 编∕杨昀赟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