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施现状及改革路径探究

2017-07-10张显含陆卫群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9期
关键词:隔离戒毒

张显含 陆卫群

摘要: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获得关于帮助戒毒所开展科学戒毒工作的理性思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定性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结果:73.7%的戒毒人员能够接受目前的戒毒管理方式,89.4%的戒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无法再就业(34.2%)、得不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32.2%)以及文化思想上的落后(17.5%)成为他们未来所担心的主要问题。结论:建议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认知与需求状况开展戒毒矫治工作。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随着我国戒毒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强制戒毒所作为戒毒康复工作的供给方,其职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除进行常规的戒毒治疗外,也开始在戒毒过程中加入一些基本科学知识教育及职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更好的帮助吸毒人员在戒毒后重归社会生活。本调查通过对贵阳市三江男性强制戒毒所293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6名男性戒毒人员开展面对面深入访谈,揭示当前戒毒人员的戒毒现状,了解他们在戒毒过程中的困境与需求,分析影响戒毒人员戒毒意愿及有效性的因素,为今后的毒品预防与戒毒治疗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4月对贵阳市三江强制隔离戒毒所5个大队收治的300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同时随机抽取6名男性戒毒人员作为面对面深度访谈对象。

(二)方法

自行设计封闭式问卷,经过调查人员进行统一指导语、统一分发自填,现场回收问卷并检查完整性及有效性,共收回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97.67%。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接触毒品和复吸情况及戒毒效果及评价等几方面62个问题。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相关关系分析等统计分析。对定性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分析—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人口学特征

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26~55岁(89.1%),总体受教育情况普遍不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到了79.5%;在婚姻状况方面,处于已婚状况的比例仅占到了27.3%。职业方面,对象中为无业占比达到了32.8%,其次是个体为22.9%,另外我们也发现有2%的对象就职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可以看出尽管当前我国的禁毒宣传工作已经在不断推进,但吸毒人员遍布于诸多行业中。对象在月收入上情况不一,但主要集中在2000~5000元这一区间内(45.4%),对象中也不乏月收入高于7000元(8.9%)的较高收入人员及1000元以下(11.6%)低收入人群。通过对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与月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对象在月收入上也逐渐增加(G=.0303,P=0.000)。在原生家庭情况及家庭关系方面,对象原生家庭为健全的比例占到了大多数(61.1%),单亲家庭或为孤儿状态下的对象比例为38.9%。家庭成员关系上,认为自己家庭关系为非常不好到一般的占比为57.7%,家庭关系非常好的仅为11.9%。

(二)接触毒品与复吸情况

在接触毒品的原因上,44.8%的对象出于好奇接触毒品,8.7%的对象为朋友怂恿,9.0%的对象错误的认为吸毒可以镇痛治病,这一错误认知让他们染上了毒瘾。在吸毒场合的选择上,过半的吸毒者(55.8%)选择了在自己家中或朋友家中开展吸毒行为,他们认为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被发现的机会。其次在酒吧、KTV、宾馆等营业性场所吸毒的人员也占到了17.9%,这也提醒了公安等部门在进行吸毒者巡查过程中应当加大对这些营业性场所的检查力度,从而有效控制社会上的吸毒行为出现。

调查也显示出对象中复吸率较高,作为第二次及以上进入强制戒毒所的对象达到了68.9%,相较于以往国内学者所得出的90%以上复吸率已得到了较大改善。在复吸的原因上,朋友怂恿(16.4%)与压力使然(14.7%)成了戒毒人员选择复吸的主要原因。他人的引诱或欺骗等社会环境因素、戒毒者个人的主观意识即坚定的决心和良好的动机都成为了影响吸毒者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一访谈对象谈到:“影响我心情不好的原因是社会上的那些不公平对待,我们出去之后的就业面和认可程度都很低。”

(三)戒毒效果与戒毒工作评价

对象中有85.7%是被公安机关抓获接受强制戒毒治疗,但也有5.5%的对象是自愿或在家人的劝使之下接受戒毒改造的。在对戒毒主观愿望进行分析发现,戒毒者对解除毒瘾的愿望普遍是比较强烈的,其中有28.7%的被调查者戒毒愿望非常强烈,说明对象所在戒毒所的戒毒氛围较好。另外,在对戒毒期间戒毒者对毒品的渴求程度分析可以看出,89.4%的戒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性有所降低,其中渴求程度非常小的對象达到了52.9%,戒毒效果较为符合预期,最后,调查结果也显示有46.1%的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有过放弃的念头,这也提醒了戒毒所管教人员还需加强对戒毒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科学有效的戒除毒瘾。

随着戒毒所对毒品危害及戒毒相关知识教育工作不断推进,所获得的矫治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如表1所示,通过对象对当前毒品危害认识与戒毒意愿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得出当前戒毒人员在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后,其主观戒毒愿望也更加强烈(P=0.000)。

在戒毒工作的满意程度方面,73.7%对象表示比较能够接受目前的戒毒矫治方式,但我们也对对象在戒毒过程中的障碍进行了了解,结果显示戒毒过程中生理上的不适(27.6%)和心理上的焦虑(23.5%)是他们戒毒过程中的主要困扰。工作任务方面,参与劳动的对象每日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6小时左右(42.3%),在工作强度是否为戒毒人员所能承受范围内这一问题上,83.6%的对象表示都能完成指定工作任务,只有5.5%的对象表示工作强度较大无法完成。

戒毒所除了对戒毒人员进行脱毒治疗外,矫治过程中也为戒毒者提供了文化课程、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调查数据显示对象在职业技能培训(29.5%)、文体活动(22.7%)、文化课程(21.2%)三类活动上的参与度较高。通过对参与职业培训安排与就业帮助程度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得出当前戒毒人员在通过戒毒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后,对出所后的就业帮助评价情况越好(P=0.001)。结合表2中的行百分比可以看出,认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后,能够帮助就业的认识更为乐观,这一结果高于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群。

在对走出戒毒所后的生活上,对象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其中无法再就业(34.2%)、得不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32.2%)以及文化思想上的落后(17.5%)成为他们最为担心的三大问题。

三、结论

1. 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强制戒毒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及以下居多(79.5%)。家庭与婚姻方面,38.9%的戒毒人员生活在单亲或者孤儿的家庭中,与家人关系较为紧张。28.7%的戒毒人员离异,说明了吸毒人员的家庭结构较为不稳定,在婚姻中体验不到幸福感,其吸毒行为因引起家庭其他成员的不满导致了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在职业方面,大部分戒毒人员处于无业或个体等低约束力的职业环境,这也使得他们比较容易接触到毒源及吸毒人群。

2. 接触毒品主要是出于好奇及朋友怂恿,吸毒者往往因对毒品产生好奇或受到吸毒者的影响而接触毒品。当前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仍然处于一个高位,复吸的原因主要为朋友怂恿与社会压力,部分戒毒人员在接受完康复治疗重归社会后,并没有很快的重新就业,因缺少与他人的情感沟通,加之家庭内外部心理支持的降低使之更加自我封闭,使得他们再一次到毒品中选择归属与支持。

3. 调查显示有绝大部分的戒毒人员是被强制接受戒毒治疗,部分戒毒人员是多次接受强制戒毒。有研究表明接受不同强戒次数的强戒人员在积极应对戒毒治疗的强烈程度上回递减,且接受3次以上强制戒毒的强戒人员能相对较快的适应这种强制性的环境。相比之下,自愿或在家人劝解下进入戒毒所占比极低,这可能与家庭成员的溺爱及传统“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有关。我们也看到,通过一定时间的戒毒治疗,吸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程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管教人员的辅导与教育,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愿望普遍较为强烈。

4. 大多数戒毒者对当前的戒毒矫治表示较为满意,但也存在一定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生理脱毒治疗与心理引导教育作为当前强制戒毒所进行戒毒矫治的主要过程,戒毒人员需在戒毒过程中不断适应。戒毒所除了为戒毒人员安排一定量的劳动任务以外,也开展了如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课程、文体活动等辅导活动,人员参与度较高。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也增强了他们戒除毒品的积极性。对于戒毒人员对未来生活上的焦虑,管教人员还需加强引导,以帮助树立出所后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信心。

四、建议与对策

(一)针对不同戒毒者需求开展有层次的认知教育

“扶贫先扶志,戒毒先扶知”,戒毒所作为为戒毒者开展戒毒治疗的供给方,应当在巩固戒毒成效的同时,开展针对不同文化水平层次的认知教育活动。不同文化水平层次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不同,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往往对毒品的危害能力认识有限,在面对困难时,一旦尝试失败就会采取消极的路径去解决,这可能也导致了他们将毒品当做排忧解难的工具,更有甚者认为毒品能够镇痛祛病,但这些实质上是这一人群愚昧的表现。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一人群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让其拥有更为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对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群,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面对困难时往往积极主动且富有创造力,对其可适当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其更好的回归社会生活。

(二)指导建立并强化家庭支持系统

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是否能树立起强大的戒毒信念,有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如一对象所说:“家人这边的落差还是比较大,以前都挺关心照顾我,但后来对我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这样使得我选择多次复吸。”戒毒所要认识到回归家庭作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第一步,应当在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期间多引导家人与其加强沟通,在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管教人员也可以通过向家人了解对象的长处,从而在帮教活动中让戒毒人员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另外,管教人员也要加强对家人进行说教和鼓励,多渠道的建立并强化家庭支持系统,让戒毒人员及家人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吸毒人员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与家庭。

(三)加强职业培训辅导,提升职业能力与素质

稳定的工作及收入不仅可以为戒毒人员提供经济支持,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与人沟通及相处的机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1/3的对象都处于无业状态,这给吸毒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闲去进行吸毒活动,所以对他们加强职业培训辅导显得极为迫切。戒毒中心可以根据对象的生理及个性情况开展不同的培训项目,如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在心理方面,加强他们的职业效能感,鼓励自强自立,让其有信心及动力去参与就业。此外,戒毒所也需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充分调动社区、社会企业等资源,尝试建立合作培训、定点所外试工、进所招聘等活动,为他们自谋职业、创业发展创造条件,让职业培训活动取得更高实效。

参考文献:

[1]谢琴红,刘润,何静.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人格及家庭环境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19).

[2]刘玉梅.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吸毒问题研究[J].前沿,2009(11).

[3]周才春,邓菊萍,等.自愿戒毒和劳教戒毒后复发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1(02).

[4]赵振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对方式特点分析与戒毒矫治对策[J].中國药物依赖性杂志,2011(01).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隔离戒毒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艾”的代价
幼儿隔离中的安全问题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大修提前准备和改进
强制隔离戒毒的执行不必“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