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没效果? 或许是治疗环境的“锅”
2017-07-10刘璐
原创 2017-06-06 刘璐 音乐周报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发展历程。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候是决定性的,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甚至三观。在音乐治疗中,有很多的因素能够影响治疗活动的进程及其效果和治疗目的的达成,有主观性因素,也有客观性因素,例如来访者的病症表现程度、配合程度、周围环境对来访者的刺激、治疗师的技术及经验,这些都能左右音乐治疗的最终效果。此次,我们要探讨的正是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因素——在治疗活动进行过程中的治疗环境。
教室“大探险”
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受到了X市一所在自闭症儿童领域有“权威地位”的特殊教育学校的邀请,为他们做一次音乐治疗的现场展示活动。活动在6个6至8岁的自闭症患儿、66位志愿者、1位辅助治疗师和1位主治疗师之间展开。由于是第一次和这些孩子们见面,在活动的设置上我并没有设计过多目的性较强的活动,主要还是以破冰和评估为主。活动要在一系列的开幕仪式之后进行,我利用这段时间对6位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培训,考虑到他们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参与本次活动,但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虽然音乐治疗和心理治疗在一定方面的目的是一样的,但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
活动即将开始,我们提前到达了活动场地。活动的场地在一间多功能音乐教室进行,场地面积很大,视野非常的开阔,孩子们一进来就对整间教室充满了好奇,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异常兴奋。场地里布置得很漂亮,墙上挂着很多卡通图画,色彩也十分鲜艳。学校配备的电子设备十分先进,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校方还特意打开了尺寸很大的液晶显示屏,并打出了“欢迎到来”的字幕。场地中间摆放了一圈小凳子,是用来进行活动的,围绕着教室的墙壁又一圈小柜子式的椅子,来参观活动的各位老师们就坐在这些椅子上。
由于孩子们对教室的好奇,导致活动开始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一些。在大家准备就绪后,活动终于开始了。首先以一首“你好歌”开始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对于新来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充满了好奇和戒备,所以他们并不愿意向其他人打招呼。在他们对教室进行“探险”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洲(化名)有与其他人一起玩耍、和班主任老师进行语言交流的社交性行为,所以我打算从小洲这里进行突破。“小洲,刘老师在向小洲问好,你愿意向刘老师问好,说“你好”么?”,小洲抬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大家,最终张嘴说了一个“好”字,这对于第一次进行音乐治疗活动的自闭症患儿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良好的开始,我对小洲的这种社交性行为进行了强化,“小洲向大家问好,说了‘你好,非常棒。”我接着向其他孩子问好,到了小瑞(化名)这里,小瑞显得很漠然。我私下向负责这次活动的教导主任了解情况时得知小瑞是这个团体当中病症比较严重的一个,几乎没有语言交流,所以在小瑞这里我换了一种方式,“小瑞,刘老师在向小瑞问好,小瑞你好么?如果好的话就像大家点点头,如果不好的话就摇摇头”,小瑞可能需要一段思索的时间,我决定等一等,看看小瑞会不会有反应,令人欣慰的是我等到了,在小瑞刚要做出反馈时,小瑞的班主任老师着急了,“小瑞你快点,没看刘老师在等着么?赶紧点点头!”于是小瑞“顺从”地点了点头。
该听谁的?
在所有孩子都结束了问好的环节后,我们进行了接下来《我们都是音乐家》的音乐活动,活动的内容是让孩子按顺序自行选择一样乐器,并在治疗师的指令下进行演奏。由于刚刚小洲在问好环节问好的声音較为洪亮、清晰,所以我选择了小洲第一个选择乐器,同时也是对小洲这种良好表现的一种奖励和强化。这时小达(化名)表现出了不满,他在小洲选择的时候打了小洲,并自行拿了他喜欢的沙蛋,这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现在就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把小达和小洲一起叫到了场地中间,并让小达向小洲对于刚才打人的行为做出道歉,并告诉小达,“老师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要一个一个地来进行选择,刚刚问好的时候小洲很主动地向大家问好,而且他的声音很洪亮,所以小洲第一个来进行选择,你要等到老师说你可以选择了才可以选,现在把你手里的沙蛋放回去。”小达显得很不高兴,抓着手里的沙蛋不放,我还是坚持让小达把沙蛋放回去,这时班主任老师又一次站了出来,对我说:“老师你就给他吧,也不差这一个了,让他现在放回去,他会不高兴的。”并转身对小达说:“回去坐好。”之后,我对每个孩子手里的乐器进行了介绍,并鼓励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乐器,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进入了尾声,我们要对彼此说再见了,我选择了北京高天音乐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我的督导师李冰老师的一首再见歌。由于旋律简单,歌词重复性强,小达居然轻声地和我一起哼唱,这让作为主治疗师的我十分高兴。由于这次活动是音乐治疗在当地的“首秀”,在场观摩的校领导及老师们显得十分好奇,观摩团队中更是有其他各大高校的负责人,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老师们一直在惊奇地讨论着音乐治疗对于自闭症患儿的“神奇功效”,并在看到小达的跟随哼唱时达到了一次讨论的“高潮”。
这次音乐治疗的展示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环境的误区
现在,我们回头来整理一下整个治疗过程的环境问题。
我们首先来整理一下这间教室中的自然环境问题:
1.活动场地过于宽阔。这间教室的面积过于宽阔,参与活动的人数又比较少,以至于形成孩子们天然的“跑跳场所”,孩子们平时上课的教室都是桌椅摆放的规规矩矩的、面积中等的教室。我们在选择进行音乐治疗活动场地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参与人数和场所面积的协调性。
2.这间教室的布置非常精美、漂亮,墙上到处挂着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画,大屏幕上打出了“欢迎到来”的字幕。在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到达场地时,对墙上色彩鲜艳的图画表示出了极高的好奇和兴趣,以至于活动不能按照正常的开始时间进行,并且在活动进行当中,他们还是会时不时地跑去研究墙上好看的画和彩色大屏幕。这在治疗过程中是应当极力避免的。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探索,他们对一切没有见过的、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高度的好奇,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不是很容易集中,即使集中后保持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自闭症患儿更甚。所以,我们在进行场地选择时,应该避免环境中存在可能会分散患儿注意力的一切物品。例如,色彩鲜艳的、稀奇的物品,甚至要避免孩子们在活动中面向窗户和大门,因为门外或窗外的任何活动和声音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从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治疗环境过于嘈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摩的领导和老师一直在交谈,声音特别大,致使治疗环境特别嘈杂,过度地分散了患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注意点不再是治疗活动,而是其他人谈话的内容。并且观摩人数过多,使得本身就对外界过于敏感的自闭症患儿更加封闭自我,对治疗造成阻碍。由于这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展示音乐治疗,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观摩团队,但在真正治疗过程中,应当避免与治疗无关的其他人存在。
我们再来看一看最重要的问题——人文环境问题。班主任老师对治疗活动的过度干扰。首先,我们要清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心中的权威形象是谁。在平时的课上,班主任老师就是他们心中的权威形象,在音乐治疗活动中,他们的权威形象应当是主治疗师。当这两种权威形象的表现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倾向与信服相处时间较为长久的班主任老师,这就对治疗活动造成了影响。由于班主任老师对主治疗师的动作发出了质疑或不配合,导致权威形象发生了冲突,使主治疗师在患儿心中的权威形象有所动摇,使活动中的指令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所以,在治疗活动开始之前,主治疗师和校方的领导及老师应该及时沟通,达成双方的一致和认同,避免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
音乐治疗是自闭症患儿冲出自我屏障、迈向社会的魔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闭症患儿,更给予音乐治疗活动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早日回到社会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