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练琴,怎么办?
2017-07-10张燚
张燚
几乎所有琴童的家长面前都横着一道巨大难题:孩子不喜欢练琴。
你为让孩子练琴威逼利诱,孩子为自己不练琴又哭又闹。你七窍生烟,孩子何尝不是五内俱焚?
在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赌气,因为孩子毕竟是亲生的,与孩子相比你毕竟更为成熟。我们都知道换位思考是解决人际问題的法宝,你可以和孩子沟通一下,让他从父母的角度来想一想孩子练琴的好处。更为根本的是,你需要换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喜欢现在的练琴方式吗?”我们最常见的练琴方式不外乎照本宣科,看着乐谱演奏音符,练了一遍又一遍。假如我是孩子,我也不喜欢这样的练琴,除非我是天纵音才、身体里的音乐细胞咕咕往外冒。
如果你的孩子并非音乐天才,你也只是想通过钢琴或小提琴或古筝或二胡等乐器让孩子有能力借道声音来表现美感、体验幸福、提高综合素质、增加社会交往能力,那么你一定要认真思考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儿童,你会喜欢什么样的练琴方式?
我本人几乎没有见过不喜欢音乐的孩子,没有见过不喜欢敲敲打打、弹弹唱唱、蹦蹦跳跳的孩子。孩子很开心有音乐这个好朋友,但是孩子面对的音乐学习方式让他不开心。因为,孩子的音乐老师普遍没有接受过儿童音乐教学法和儿童身心发展及学习规律方面的教育,是在以成人、“专业”的方式训练孩子学习音乐。
如果我是儿童,那么我往往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我时常在扮演各种童话角色并信以为真。你认为这很幼稚,不过幼稚正是儿童的本性。如果我演奏《玩具兵进行曲》,我会认为我就是那个神气的玩具兵,如果有几个玩偶摆在面前,我会更有兴趣练琴。如果我演奏《麦克唐纳的农场》,我会认为我就是那个辛勤的农夫,如果家人在一旁做出锄禾或者喂鸭子的动作,我会更有兴趣练琴。我演奏任何一个作品,我都希望这不是在练琴而是在演戏,我还希望家人能和我一起设置情境并分配角色来表演,表演后再一起分享经验。我希望练琴就是在闯关找金钥匙,闯过三关后我就能拿到金钥匙去怪兽城堡中解救被关起来的好朋友。
如果我是儿童,那么我的思维工具首先是感知和动作,然后是表象,最后才是概念。演奏一个作品之前,我先要用耳朵听,我的小脑袋在听的过程中会有画面,我的小手小脚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来律动。我听得渐渐熟悉了、身体中渐渐有音乐在响了,才能通过手指让乐器响起来。有时候我想不起来手指的摆放位置和演奏动作,我希望能再看看老师示范的影像。我不喜欢直接对着五线谱来演奏音乐,因为这好无趣,也好难。
如果我是儿童,那么我接受音乐的方式是综合的方式,我喜动不喜静。我听着音乐的时候,会有很多小感受,我喜欢把这些小想法画出来。我更喜欢在练琴的时候哼哼唱唱、摇摇摆摆的感觉,而不只是练手,练把手和音符机械的对在一起。你们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我学琴练琴时怎么样才是更合适的“动”,而不是不让动,这么动“不对”那么动“不好”。
如果我是儿童,那么我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会很短,我更适应短时多次的分散练习,每次练琴二十来分钟,每天在其他生活、活动中穿插着练上三四次。如果我每次练琴的方式都有自己不同的想象和实践,那么这是我的创造,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斥责。
如果我是儿童,那么我喜欢跟家人在一起,练琴也是。我都能跟着音乐拍手、跺脚、摇摆、哼唱,你们大人无所不能,为什么就不能跟着我演奏的音乐一起拍手、跺脚、摇摆、哼唱?我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我也为热闹的氛围贡献了力量,我是有用的,不是吗?
如果我是儿童,那么我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包括练琴。难道音乐只有独奏吗?音乐难道不是有乐队的吗?我和小朋友一起分出节奏乐器、旋律乐器、和声乐器,以及伴唱、伴舞、表演,大家在一起合作不是更有趣吗?成长元素不是更多吗?况且,没有朋友远比不练琴、成绩差更可怕。孤独的孩子和被小朋友拒绝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失调、社会适应不良、学习效果差等现象,并影响我的一生。
如果你们做了这么多我还是没有兴趣练琴,那么我是真的没有音乐天赋,我在音乐小组活动中快乐自由的蹦跳跳跳、摇摇摆摆、哼哼唱唱、涂涂画画、做些音乐游戏就行了,不用另外再专门上需要大量练琴时间的音乐小课。我是儿童,我有很多发展方向,我需要接受更多样更丰富的外部刺激,不然我的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联接会失去发展机会,以后再想开发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完全没有可能。如果我利用这些时间去运动、去探索大自然、去学习和其他小孩子作伴玩耍、表演戏剧等,可能比学琴练琴对我的成长更有效、更有益。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让我练琴是为我好,但是如果方式不对恰恰会误了我、害了我,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