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编剧荒应有“栽树”的决心
2017-07-10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4期
“剧本荒”“编剧荒”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些年几乎年年都在说,且有加剧之势。“剧本荒”的一个表现就是,制片方或院团在选剧本时,首先看的不是剧本质量,而是编剧的名气。而知名编剧对资源的“虹吸效应”,会让尚未出名的年轻编剧被边缘化,长期难以“上位”。久而久之,一些有才华的年轻编剧迫于生存压力,可能会离开编剧行当,这又反过来导致编剧人才“青黄不接”,加剧“编剧荒”。
有的制片方和院团不愿使用年轻编剧的原因是:年轻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剧本质量不过关。可曹禺创作《雷雨》时只有23岁,姜文改编《阳光灿烂的日子》剧本时不到30岁,韩志君、韩志晨兄弟创作《篱笆、女人和狗》时也不过三十几岁。这些编剧在创作这些作品前,都是“小字辈”。所以,问题不是年轻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剧本质量不过关,而是制片方和院团能不能发现有才华的年轻人,愿不愿意给年轻人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
精要点评
制片方和院团应少点“摘桃”的急躁,多点“栽树”的耐心,看准了就要下决心花成本培养,少围着“知名编剧”转,多给年轻编剧一些机会。
抢分速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剧本荒”既有人才教育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的问题,还有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气的问题。解决“剧本荒”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务之急,先要解决编剧人才培养问题。樱桃好吃树难栽。好剧本就是那好吃的樱桃,而优秀的编剧人才就是产出樱桃的树。要从根本上解决“剧本荒”问题,就必须加强对编剧人才的培养。从制片方和院团的角度看,使用年轻人、培养年轻人,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承担一定的风险,但这是必要的长期投资,回报终会在将来得以兑现。这不仅是给年轻人机会,更是给自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