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南县博丰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新对策及新期盼

2017-07-10吉淼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9期

吉淼

摘要: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粮食种植的扶持、补贴及奖励等惠农政策,种粮大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种粮大户在规模和效益壮大的同时,一些困难和问题也应运而生,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精神要求,种粮大户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采取新的对策,并对国家政策有了新的期盼。

关键词:惠农政策;新对策;新期盼

一 、引言

莒南县博丰家庭农场位于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驻地,2013年7月登记成立,全县首家个人独资企业家庭农场。该农场主要从事小麦、玉米、花生等粮油作物的生产种植,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自营面积580亩,购置大型农机具30余台套,建设储存能力达4000吨的粮食库存2处,烘干库房432平米,日烘干粮食40吨。

二、经营现状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粮食种植的扶持、补贴及奖励等惠农政策,该农场负责人庞立虎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小麦及玉米的种植面积,一年两季交替种植小麦或玉米450亩,种植花生130亩,通过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粮食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加,种粮的信心及积极性日趋高涨,特别是前些年种玉米积极性更高,由于玉米产量高(亩产量1300多斤)、市场行情好(1.2元/斤左右),除去生产成本及流转费用(一季)800元外,每亩玉米还有接近700多元的纯收入,仅玉米一项该农场每年就有接近30万的纯收入。再加上小麦每年接近15万的纯收入、花生每年5万多元的纯收入,该农场每年粮食种植纯收入接近50万元。该农场负责人庞立虎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大田托管服务,与周边农民签订小麦、玉米“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协议6860亩,完成小麦秸秆切碎还田3600亩,玉米免耕种植2100亩。目前,农场经营服务范围扩展到周边10多个村,辐射农户5000余户,带动户均增收1800元。通过该项大田托管服务,每年可为企业增收482万元,实现企业利润50多万元,农场通过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2015年该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场,市场知名度大幅提高。

三、目前经营面临的困难

该农场在规模和效益壮大的同时,一些困难和问题也相继出现,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该农场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一)生产经营融资难,扩大规模难

该农场生产经营70%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及亲朋借款,10%依靠财政资金支持,20%依靠银行贷款。由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抵御风险能力偏弱,信用普遍不高,银行贷款额度小,虽然该农场规模和效益都比较好,该农场负责人多次找到银行,希望能以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贷一些款,但银行不同意,只能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致使贷款资金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其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

(二)粮食经营风险大

一是市场粮食价格波动风险。随着去年玉米价格的大幅回落(从前些年每斤1.2元快速回落到去年每斤0.8元),该农场去年种玉米纯收入由前些年的每亩700多元一下滑落到每亩只有不到200元了,去年仅玉米一项纯收入和前几年相比每年就减少了接近20万元。很多农户的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农户找到该农场负责人庞立虎问下一步是否还能继续种玉米,玉米价格是否再下降。玉米种植积极性受到了空前的打击,玉米种植一度陷入了困惑;二是自然灾害风险。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农业保险政策,但由于该保险赔偿标准低,如果遇到严重灾情及恶劣天气,损失会非常惨重,其赔偿款甚至不足以支付土地流转金,种粮大户受到严重打击;三是销售能力差,回收资金较慢。由于没有价格话语权,价格低的时候不想卖,急需资金的时候又不得不卖,往往卖不上好价钱,长此以往,种粮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三)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增加

一是土地生产成本持续上涨。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步提高,土地流转成本逐年上涨,目前土地平整、地段好的流转费用可达到1000元/亩/年,并且其价格仍有上涨的趋势;二是农资成本持续上涨。近几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国产尿素、二铵、复合肥每吨平均价格为2200元、3800元和3520元,其价格根据原料元素的价格上涨还会有所上扬,该农场虽然实行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农资利用率较高,但也明显感受到成本增加的压力;三是人工费大幅度上涨。目前达到100元/亩/天,农忙季节找人难,人工费更贵。

(四)财政补贴资金延后

种植大户种植小麦除享受125元/亩的补贴外,县里还出台了针对种粮大户的奖励补贴政策,超过200亩的大户每亩另外再补贴60元,最高补贴1.2万元,虽然该农场及时上报了小麦种植面积,但由于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等原因拨付资金,真正拨付还需要一段时间,无法满足春耕急需资金的要求。

四、新打算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精神要求,积极响应玉米去库存精神,虽然去年因为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使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新的一年春耕时节的到来,该农场负责人庞立虎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化解市场风险,新的一年,有了新的打算。

(一)優化种植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响应国家玉米去库存的精神要求,新的一年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由于小麦实行国家保护价政策,价格比较稳定,且还享受各种补贴,今年小麦种植继续维持去年450亩的水平,大幅降低玉米种植面积,由去年450亩降到200亩,适当增加红薯种植100亩,大豆种植150亩,花生种植维持去年150亩,从而实现种植多样化,进一步减少市场风险,实现全面增收。

(二)继续做好大田托管服务

继续做好做好大田托管服务,加大与周边农民签订小麦、玉米“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力争完成协议8000亩,完成小麦秸秆切碎还田6000亩,玉米免耕种植2000亩。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和农场创收,真正实现“双赢”。

五、新期盼

随着国家近些年来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种粮大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笔者通过调研,该农场负责人庞立虎对国家政策有了新的期盼。

(一)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希望政府等有关部门加大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出台金融信贷扶持政策,降低抵押标准,减少种粮投入资金压力。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把种粮大户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允许种粮大户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作为抵押,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贴息力度,缓解大户季节性、临时性的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对于实力强、信用好的大户,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对购买大中型农机具的,适当延长还贷期限。

(二)完善保险政策,增强抗灾能力

一是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农业保险法或相关法规,用立法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护航;二是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普及农业保险意识,让种粮大户认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做到“种粮有保险,风险不用愁”;三是规范投保理赔制度,有效化解种粮大户种植风险。国家应进一步出台有关农业保险理赔政策,规范农业保险理赔制度,进一步增强种粮大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规范保险理赔,让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种粮大户收入的稳定,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真正做到双方都收益。

(三)建立粮食价格保护价政策

希望国家尽快建立健全粮食价格保护价政策,防止因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给种粮大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四)加大粮食补贴与发放力度,激励种粮积极性

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除小麦补贴外,适当增加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的补贴,并建议适当向种粮大户倾斜,提高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二是设立种粮大户专项补贴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其购置大型农机具、提高耕地质量等先期投入给予适当补偿;三是及时发放各种补贴及奖励资金,让种粮大户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粮食种植向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