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获得感”来纾解大城市“悬空感”
2017-07-10杨玉龙
杨玉龙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生活在“北上广深”的人们进行调查。调查显示,85.5%的受访者有“悬”在大城市的感觉,44.1%的受访者产生“悬空感”的原因是没有解决户口问题,67.4%的受访者认为“落地”的生活需要有自己的住房,43.6%的受访者希望在30~35岁时实现心目中的“落地”生活。(2017年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大城市,不仅意味着机会多、待遇高、设施好,也意味着高消费、快节奏、压力大。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走出校门就步入职场,其工作生活压力更大:住房靠租,吃饭靠叫外卖,没有城市里的户口,等等。即便有着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从心理方面讲,也与城市有着隔阂感,诚如其所言,常常有一种“悬空感”,觉得自己是“悬”在大城市。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回到自己向往的家园也不现实。这也是当面对“是继续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返回家乡”这一问题时,55.0%的受访者希望继续留在大城市的原因之一。毕竟,他们的工作生活圈子都在这里,此时回家,于家乡而言,反而像个“外来人”,且缺少朋友和人脉。更何况,转瞬即逝的青春岁月也折腾不起。
“悬空感”需要纾解,原因很简单,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这些“外来户”,而且于城市而言,不能将他们排斥于城市的发展之外,尤其是城市的共享发展成果,他们也有权利享受“一杯羹”。这就需要城市的“胸怀”更宽广些,使他们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城市里扎稳脚跟的基础上,内心世界也是充盈的,安定的。
“悬空感”需要“合力”纾解。一是进一步放宽户籍政策,解决落户难题,让其既有在大城市生活的能力,更有生活的资格;二是房子,无論是买还是租,笔者以为都应该量力而行,自己过得舒坦远比拥有一套房子重要;三是家庭和收入,也全凭自己的努力和缘分;四是用人单位和社区组织不妨开展些文化活动,让其内心丰盈起来。
其实,自己的人生,尽管受外部环境条件制约,但能够决定命运的,还在于自己。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甚或在农村,只要踏踏实实地干,人生总会有出彩的机会。“悬空感”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是内心不强大的表现。人生短暂,奋斗与快乐不能缺失,找到自己的位置就会拥有“获得感”,“悬空感”也自然就会消弭。
(选自“中国青年网”2017年2月24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写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本文就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们普遍存在的“悬空感”的现状和改善的办法进行了分析。作者把这些人无法回归家园而又无法把异乡变成家园的两个基本原因加以阐述,然后对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既把看法说清楚了,又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