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轻社区发展研究
2017-07-10廖金兴阎明吴水田
廖金兴 阎明 吴水田
摘要:在房价居高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双轮驱动下,“窝趣”轻社区这一创新“产品”应时而生。通过对广州“窝趣”轻社区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轻社区”这一创新“产品”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城市人生活方式创新的影响,探讨了“窝趣”轻社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并对“窝趣”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轻社区;“窝趣”
一、轻社区发展的地方背景
(一)广州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创新是城市持续生命力的必然选择。自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目标后,国内超过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大力支持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发展基础和优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2010~2017年,随着GDP的不断增长,广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扩大。从创新理念与思路上看,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积极创新人才引进的工作理念,通过“珠江人才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为广州市引进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从提升科技创新方面来看,广州市积极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15年已拥有科技孵化企业119家,在孵企业数5494家。此外,在2010~2015年期间,发明专利授权量从1989件增加到了6626件,全市专利授权量从15091件增加至39834件,市级重点實验室达到124个,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显著。
(二)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足
近年来,广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城市对创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增长缓慢,服务人才的创新环境不足,这些都是广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应当优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内房价居高发展的背景下,房屋租赁发展很快,但是服务租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服务类型单一,不能满足青年人才的居住需求,政府应该从创新思想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科研技术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巩固广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果,发挥对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典范。因此,本文拟从发展轻社区,创新居住环境方面提出建议。
二、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催生轻社区新业态
(一)“窝趣”轻社区的产生
广州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孕育并促进了轻社区的产生和发展。轻社区是集生活、工作、社交、娱乐、饮食于一体的青年部落,它除了满足基本居住生活的条件,还为青年人群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提供多样化的建筑空间形态,把创意融入到居住户型、工作室等生活空间中。新型社区加建公共活动空间,用于社区内青年人的聚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激发和活跃思维,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发展。
在广州轻社区发展过程中,“窝趣”是第一个推出的本土品牌。“窝趣”轻社区是铂涛集团旗下首个长租公寓品牌,倡导新享乐主义精神,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并开展丰富而有层次的社交活动,开创了集舒适居住品质、轻松社交于一体的新品类——轻社区。2014年,第一家“窝趣”——天平架社区,在广州五号空间创意园开业。“窝趣”率先提出了公寓2.0概念——轻社区,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租房体验来颠覆传统公寓行业的格局。在打造“窝趣”的过程中,一些颠覆传统租赁公寓的创新手段被广泛使用,例如设置有无纸化签约、线上付款、控制房门等智能化设施。
在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下,政府提出了许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也是“窝趣”轻社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对“窝趣”管理层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广州实施创新城市建设过程中,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建设了一批创业园区,而“窝趣”广州天平架社区就坐落在在五号空间创业产业园。由于创业产业园投资方和“窝趣”投资方铂涛集团的思路不谋而合,“窝趣”第一家分店得以产生。
“窝趣”充分利用铂涛的品牌优势、铂涛集团客户群和IT运营系统,品质和产品优势的并存,从而实现“窝趣”住户和加盟者多方共赢。截至2017年为止,“窝趣”广州天平架轻社区、广州东晓南社区、北京机场轻社区、上海宝山万达轻社区已营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加盟和直营门店开业。在营业的门店中,入住率超过95%,其中92.5%的租户是36岁以下的年轻人,26~30岁的年轻人占了28.3%,说明“窝趣”广受青年群体的欢迎。
(二)轻社区发展在推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当中的作用
轻社区自发展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带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入住,其自身所具有的舒适环境、充满活力的氛围与青年住户所具备的人才信息、知识等相互促进,使得轻社区成为一个活跃的人才聚集地。
1. 轻社区成为孵化创新机构的推进器
“窝趣”作为轻社区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通过它的诞生与发展了解轻社区与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15年已拥有科技孵化企业119家,在孵企业数5494家。在“窝趣”的发展中,铂涛集团旗下专注体验消费领域的垂直孵化器,与“窝趣”的发展息息相关。
“窝趣”轻社区作为铂涛集团创新孵化器下的产品之一,在广州天平架“窝趣”轻社区内配有创新孵化器的办公楼房,其设立的原因就在于轻社区所能提供的创新型人才、产业信息、知识、有利于创新产业建设的社区氛围以及相关经费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推动着轻社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窝趣”的住户主要来自金融、互联网、教育培训、设计、媒体等新兴产业,占比达81.6%。而从收入和职位看,“窝趣”的住户都是这些行业的骨干。可以说,轻社区的发展,孵化了一系列创新机构、开创了创新管理模式,推动着广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窝趣”致力于营造创新环境。通过与各兴趣圈的知名青年合作,打造主题活动,激发社群价值。同时,配备了智能化的硬件设施,如无人监管的全自助便利店及其微信支付、控制房门等智能化设施。轻社区配有一整套娱乐设施以满足住户对娱乐的需求,为住户交流提供多样的选择空间,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2. 轻社区建设有利于推进创新环境
通过在“窝趣”的参与式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愿意参与社会创新意愿的住户比例超过85%,其中,70%以上的住户愿意为广州建设創新投入经费。调查结果显示,住户参与社会创新的意愿较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窝趣”轻社区的发展提高了住户们参加社会创新的意识,能够很好的促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另外,轻社区本身作为第三产业的创新部分,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轻社区的发展大力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结论与建议
(一)轻社区的发展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实际
目前中国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意园区。在创意人才和优秀企业集聚的同时,分散的居住环境不能很好解决人才聚集和交流等根本问题。轻社区的出现,让公寓成为各个领域的创意人才圈子和新型社区。另一方面,随着存量房时代的到来,青年公寓市场如今已是如火如荼,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2.45亿流动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6。其中70%是年轻人,年轻人中超过77%为80后,其中有72%的流动人口通过租房居住,超过1.3亿租客是年轻人,青年公寓瞄准的租房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因此,建设符合创新创业时代潮流的青年公寓新模式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轻社区发展需要与创新城市建设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广州创新城市建设为轻社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背景,同时轻社区的发展也为创新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推进国家建设、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轻社区的生存、发展有赖于广州创新城市建设的环境土壤,而轻社区只有发展和成长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创新平台,才能不断吸引具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并引领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激发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热情,成为城市创新的孵化器和推助器。
(三)轻社区概念是城市管理创新的表现
广州国家创新城市建设已在科技创新、城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位,创新社区管理即创新城市管理。在此大背景下,“窝趣”轻社区这一创新“产品”的产生,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轻社区作为青年租房的一个新生业态,最大的特点就是“青年公寓+创新创意社区文化”,即在传统公寓的基础上,强调对公寓里社区文化的建设和运营,开辟了青年租房行业一个全新方向和独特文化品牌。以创业者、自由职业者为主的青年住户多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人脉和资源,使其本身逐渐成为一个创新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实现创业创新资源的整合。“轻社区”这一新业态不仅在城市管理中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也可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创新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彭忠粤.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7.9件 广州不可小瞧[N].广州日报,2016-04-27.
[2]张荣峰,章利华.自主创新的理论、国际经验和模型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04).
[3]张赛飞,隆宏贤,易卫华.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特征分析[J].城市观察,2015(01).
[4]广州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R].2011.
[5]秦宗财,张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研究——以芜湖为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6]马海涛.全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提炼[J].科学,2013(04).
[7]许小玲,马贵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反思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13(04).
*本文为广州大学第十五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