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评价

2017-07-10丁浩闫楷若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东营市产业结构

丁浩+闫楷若

摘要:通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比分析东营市2005—2014年10年间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可以看出:较邻近区域而言,东营市第一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产业竞争力较低;第二产业结构单一,且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能较好地利用邻近区域的积极影响。东营市应重视推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第一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保证第二产业持续发展;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保持第三产业协调稳步发展。

关键词:东营市;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3-0029-07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中国要加大力度优化经济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蓝黄战略”中提出对东营市要开发与保护并重,东营市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地带。而东营市作为依赖石油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保持“二三一”的发展格局,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石油开采不利于东营市的可持续发展。2005—2014年东营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发展趋势显示,第一产业对GDP增量的贡献保持低稳状态,第二产业对GDP增量的贡献下降幅度较大,第三产业对GDP增量的贡献增长趋势明显。 “蓝黄战略”中对东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东营市应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深入剖析自身产业结构问题,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出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本文拟基于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东营市2005—2014年10年间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东营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高低和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与经济发展质量、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梳理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

首先是产业结构优化领域,该领域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第一是三次产业内部矛盾及演变趋势研究,比如金碚、朱永彬、郭旭红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着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及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的演化趋势,[1-3]特别是郭旭红、李玄煜立足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变革,研究了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深入剖析了造成当前产业结构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3];第二是产业结构与资源、技术、就业、经济增长等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比如黄茂兴、樊秀峰、孙永平等的研究,此类研究主要运用经济学或统计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运算结果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4-6]

其次是产业竞争力领域,各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数学模型、经济学模型对某区域三次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此类研究思路比较明确,一般为构建指标体系、数学模型,搜集数据并通过模型处理,对测算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比如陈卫平构建了7大要素和3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用来测量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强弱,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出各省市第一产业的实际发展水平、优劣势及在全国的位置,为提高其第一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7];齐阳、王英根据中国各个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出了各区域竞争力强弱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并结合各地区的发展实际提出了提升各个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8];王军、王瑞运用AHP分析法,从规模、市场、效益、结构等角度出发,构建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综合指标,并以此对山东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9]。

综合前人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其研究主要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对某省份或市域级别的研究较少;第二,其研究主要针对单一产业,而对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研究较少;第三,对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对研究区域某一时间点的发展状况的研究,而对考察期内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演进过程研究不足;第四,前人较多运用因子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计量经济学模型或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而采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进行研究的较少。鉴于此,文章基于2005—2014年10年间东营市及周边市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东营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时空双维研究,根据模型测算结果,利用Shift-Share图刻画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程度,明确地表示出产业部门所属的类型,据此提出东营市在产业推进过程中只注重速度而忽略质量导致的一系列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

(一)模型选择

对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研究方法,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10]等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的性质及发展趋势进行推断时主要是依据评价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观性较强;灰色关联评价法[11]、因子分析法[12]、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在影响因素选取时同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DEA[13]对有效决策单元所提供的信息太少,根据计算结果往往难以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而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14]既能兼顾产业内部结构和竞争力分析,又能體现不同时间阶段邻近区域不同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竞争力的强弱。因而,本文采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东营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

偏离-份额(Shift-Share Method,SSM)194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B·Kramer首次提出,[15]1967年Thirlwall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研究期分为多个时段加以研究,从而提出动态偏离-份额模型(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DSSM)。[16]本文在DSS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空间要素的影响,充分考虑研究区域与相邻近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通过对各时间分段的空间结构分量、空间竞争分量和总偏离变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考察期内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和竞争力强弱。

(二)变量设定

研究期间总时长设定为T,各时间分段设定为t,t=0,1,2,…,T-1。M代表国家生产总值,m代表研究区域生产总值,变量下标x表示研究的产业,x=1,2,3。Mx和mx分别表示国家和研究区域第x产业的生产总值。Δmt+1x 代表研究区域第x产业第t+1期相对于第t期生产总值的差值,即

(三)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

研究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受空间内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DSSM模型中,这些对研究区域具有经济作用的区域统称为“邻近区域”。设定研究区域(本文为东营市)为a,邻近区域(本文为淄博市、潍坊市、滨州市、青岛市、烟台市)为b,研究区域a和邻近区域b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用Gab表示,邻近区域第x产业的GDP增长率用ux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ux=∑nb=1Gabmt+1xb-∑nb=1Gabmtxb∑nb=1Gabmtxb (1)

其中0≤Gab≤1,且∑nb=1Gab=1,n表示邻近区域b的个数,mtxb 和mt+1xb 表示第t期和第t+1期邻近区域b第x产业的生产总值,则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的一般公式为:

式(2)中,Ut+1=Mt+1-MtMt,ut+1x=mt+1x-mtxmtx ,其中,Ut+1是山东省第t+1期GDP增长率,ut+1是东营市第t+1期GDP增长率。mtx×Ut+1是国家增长分量,是指如果按照国家所有产业第t+1期增长速度发展,研究区域第i产业第t期的产出水平所增加的量。mtx×(ut+1x-Ut+1)是邻近-国家结构偏离分量,即空间结构分量,是指如果按照邻近区域第x产业第t+1期的实际增长率与全国第t+1期所有产业增长率的差值发展,研究区域第x产业第t期的产出水平所增加的量。当该值为正值时,说明邻近区域第x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增长速度,对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该值为负值时,说明邻近区域对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不仅没有起到带动作用,而且具有拖后的负面影响。mtx×(ut+1x-ut+1x)是区域-邻近竞争偏离分量,即空间竞争分量,是指如果按照研究区域第x产业第t+1期的实际增长率与邻近区域该产业实际增长率的差值发展,研究区域第x产业第t期的产出水平所增加的量。当该值为正值时,表明研究区域第x产业具有产业竞争优势,其发展水平高于邻近区域该产业的发展;该值为负值时,则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弱于邻近区域同类产业。将式(2)进行变换,等式右边的第一项移到等式左边:

Δmt+1x-mtx×Ut+1=mtx×(ut+1x-Ut+1)+mtx×(ut+1x-ut+1x) (3)

式(3)等号左边为总偏离(Gross Shift),即研究区域第x产业的产出水平实际增长与国家增长分量的差,等于邻近-国家结构偏离分量和区域-邻近竞争偏离分量之和。通过该等式对空间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数值大小的比较,来判断二者对总偏离的贡献大小。

三、基于DSSM模型的东营市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分析

本研究选取2005—2014年东营市三次产业的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以在地理上与东营市有公共边界的3个地区——淄博、潍坊、滨州及隔海相望的2个地区——青岛、烟台为具有空间作用的邻近区域。以淄博、潍坊、滨州、青岛、烟台为参照,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东营市三次产业空间结构合理性和竞争力强弱进行对比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进程进行分析。

(一)数据的初步处理

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东营市及邻近5市的统计年鉴。为了剔除因通货膨胀长期趋势带来的GDP的增长量而导致的误差,本文对2005—2014年各地区各产业的年度GDP转换成相应的以上年为100的可比价GDP,具体公式推演过程如下:

(二)空间作用强度系数及空间增长率分析

研究区域与邻近区域之间的空间作用强度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为避免各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影响,本文选取人均GDP作为计算空间强度系数Gab的指标。设Ra和Rb分别为研究区域a和邻近区域b的人均GDP,Gab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将研究区域东营市及邻近区域2014年人均GDP代入式(5),空间强度系数如表1所示。将各地区的空间强度系数及相关数据代入式(1),得出数据如表2所示。

(三)结果分析

将东营市2005—2014年各产业GDP、全国GDP和邻近5市各产业GDP代入公式(2),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1.第一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1)总体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2005—2014年,东营市第一产业总偏离年均为负值,即东营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低于按山东省GDP增长速度计算的国家分量,表明东营市第一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略低于山东省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平均空间结构分量为0.36亿元,表明邻近区域第一产业结构优势给东营市第一产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东营市农业以传统方式为主,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变换不大,基本以农机化生产方式为主,机械裝备结构合理性不高,阻碍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平均空间竞争分量为-2.34亿元,表明东营市没能充分利用邻近区域第一产业的竞争力优势,未能及时进行新技术研发推广,尚未形成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竞争力不足,导致东营市经济损失。

(2)演进趋势

东营市第一产业偏离分量如图1所示。2005—2014年,东营市第一产业空间结构分量变化趋势呈W型,按照降—升—降—升的方向演化。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表明邻近5市第一产业在该年平均发展较为迟缓,相对低速的增长状况对东营市产生拖后影响。第一产业空间竞争分量一直为负值,说明东营市第一产业与邻近5市相比处于竞争劣势地位。2006年空间竞争分量为最低值,这一年产业竞争劣势给东营市第一产业造成4.84亿元的经济损失。

2.第二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1)总体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2005—2014年,东营市第二产业总偏离年均为负值,东营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比按山东省GDP增长速度计算的国家增长分量少21.46亿元。平均空间结构分量为4.59亿元,表明邻近区域第二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发展状况较好,对东营市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东营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迅速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其经济结构单一,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从业人数等长期以来占据绝对优势,导致其经济发展资源依赖性较强,受国际原油影响较大,这对东营市财政经济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平均空间竞争分量为-26.05亿元,表明东营市第二产业总体发展与邻近区域的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其石油、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等产业产业链条短,上下游产品不协调,产品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则较少,企业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力。此外,东营市经济外向度低,许多企业限于自我发展、固步自封,企业人才基础薄弱,高科技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东营市经济的外向发展。

(2)演进趋势

东营市第二产业偏离分量如图2所示。2005—2014年,第二产业空间结构分量上下波动较大,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92.86亿元,在2008年达到最低值-87.52亿元,相差180.38亿元,说明东营市第二产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稳定。空间竞争分量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0.9亿元下降到2013年的-63.43亿元,且从2008年之后6年为负值,说明东营市第二产业空间竞争劣势较大,东营市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及青岛、烟台、淄博、潍坊、滨州5市第二产业的平均水平。

3.第三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1)总体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2005—2014年,东营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发展状况较好,年均增长66.30亿元,总偏离27.19亿元。平均空间结构分量和平均空间竞争分量同时为正值,分别为15.99亿元和11.20亿元,对总偏离的贡献分别为58.8%(15.99/27.19)和41.2%(11.20/27.19)。东营市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改善了东营市产业结构,疏导了就业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经济发展。但东营市服务业以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为主,国际间商务合作、现代物流企业等具有辐射性和带动性的新兴服务业比重不高,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三角洲文化、旅游等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社会服务行业虽能基本满足社区和个人的需求,但较为落后。

(2)演进趋势

东营市第三产业偏离分量如图3所示。2005—2014年,东营市第三产业总偏离始终保持正值,呈现升—降—升—降的M型波动变化。空间结构分量呈增长趋势,说明邻近区域对东营市第三产业有较好的带动作用。空间竞争分量在2009年、2010年、2011年、2014年為负值,分别为-4.68 亿元、-2.68亿元、-13.35亿元和-14.63亿元,说明与邻近区域相比,在这些年份东营市第三产业经济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受阻;在其他年份东营市颇具竞争力,第三产业的发展较好。

(四)东营市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Shift-Share分析

Shift-Share分析法是采用图形绘制的方法,直观地体现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能明确地表示出产业部门所属的类型。图4为东营市产业优势分析图,分别以总偏离和份额分量为横、纵坐标,将产业部门分为较好部门、一般部门、较差部门和最差部门。图5为东营市产业偏离分析图,分别以空间竞争分量和空间结构分量为横、纵坐标,来衡量各产业的结构合理性和竞争力强弱。

通过图4产业优势分析图可以得出:东营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位于S4象限,表明二者属于增长产业,但不具备产业优势,也就是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逐步增长,但相对于第三产业不具备产业优势;第三产业位于S2象限,说明第三产业属于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产业,即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二产业具有产业优势。通过图5产业偏离分析图可以得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位于S5象限,说明东营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基础较好,但竞争力较差;第三产业位于S2象限,说明东营市第三产业原有基础和竞争力均较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东营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进行时空双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东营市第一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自身竞争优势不足,未形成集约化生产,发展水平总体低于邻近5市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对东营市整体经济增长有着拖后的影响。

(2)东营市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单一。虽然第二产业对东营市整体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与邻近区域相比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3)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较合理,竞争力较强,发展潜力也较大,东营市应继续提升第三产业的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东营市及周边区域的面板数据的研究,结合东营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东营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借力“蓝黄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

东营市务必抓住“蓝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丰富的劳动力、土地及水资源等优势条件,依托海洋,发展高端科技产业先行区,以蓝黄两区为导向,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行业发展,实现全市经济发展的新跨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将会极大地引领东营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也将对东营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2)推动第一产业集约化与产业化。

由前文分析可以看出,东营市第一产业基础较好,但不具备竞争优势。东营市应打破第一产业的竞争劣势,采用现代经营形式,实现农业发展的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利化,发展具有东营特色的生态农业、生态示范林,促进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竞争优势。

(3)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

空间模型的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东营市第二产业竞争力为负值,这说明东营市与邻近区域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因此,东营市要及时制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大勘探力度,扩大勘探范围,延长产业生命周期;通过改造现有设备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通过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石油、纺织等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向多元化、多功能化发展;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推行外向型经济,实现东营市向综合型经济城市过渡。

(4)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空间模型结果显示,东营市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能较好地利用邻近区域的积极影响,竞争力较强。因此,东营市应充分利用京、津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环渤海经济的积极影响,发挥人力、资源、租金、税率等产业发展低成本的优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化发展梯度劣势为优势;利用旅游业的优势资源,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发挥其经济服务功能,推动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提高竞争优势。

(5)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力度不足,经济增长仍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资源利用率低,没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地碱化和沙化、水污染严重等,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东营市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违法成本低,这使很多企业法律责任意识不够,不利于东营市可持续发展。因此,东营市要严格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将高耗、粗放、低级的经营方式升级为高效、低耗、环保、集约型的发展模式,控制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2(5):5-17,121.

[2] 朱永彬,刘昌新,王铮,等.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其减排潜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3(2):35-42.

[3] 郭旭红,李玄煜.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1):49-54.

[4]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7):143-151.

[5] 樊秀峰,周文博,成静.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82-88.

[6] 孙永平,叶初升.自然资源丰裕与产业结构扭曲:影响机制与多维测度[J].南京社会科学,2012(6):1-8.

[7] 陈卫平,赵彦云.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管理世界,2005(3):85-93.

[8] 齐阳,王英.基于空间布局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8):110-115.

[9] 王军,王瑞.山东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东岳论丛,2011(12):95-99.

[10] 杨传明,李晓峰,张思嘉.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苏州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7):65-71,75.

[11] 谢兰云,曲永义.我国区域R&D强度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18-123.

[12] 潘霞,鞠曉峰,陈军.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29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4):65-69.

[13] 湛泳,曾锴.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测评[J].求索,2010(5):34-36.

[14] 丁浩,王家明,何乐伟.山东省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基于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0):114-119.

[15] Creamer D. Shift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ional Resources [M]. Washington D 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3:101-107.

[16] 史春云,张捷,高薇.国外偏离-份额分析及其拓展模型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7(3):133-136.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Dongying City Based on the Improved Spatial Expansion of DSSM

DING Hao, YAN Kair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expansion of DSSM is used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analysis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fo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Dongying City from 2005 to 2014.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djacent area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Dongying City is more reasonable but competition strength is weak;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n Dongying City is single, and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small; tertiary industry in Dongying City, whose development momentum is good, can better utiliz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neighboring area. Dongying City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ransforming 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fostering continuous, alternative industries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utilizing the advantages of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to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coordinated and steady.

Key words: Dongying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e spatial expansion of DSSM

猜你喜欢

产业竞争力东营市产业结构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