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4个特色小镇各有千秋

2017-07-10

中州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镇区钧瓷小镇

河南4个特色小镇各有千秋

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这样一个缩小版的“城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016年10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4个镇入选。4个豫字版特色小镇各有千秋,见证着河南近些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崛起,在“有产、有文、有人”的特色小镇培育中,虽已初露锋芒,但离“网红”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太极圣地:温县赵堡镇

赵堡镇是温县的东大门,处于焦作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中线,已获得全国重点镇等称号。镇域面积5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03万人。2015年,镇GDP为1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

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近年来,赵堡镇依托太极拳发源地和“四大怀药”原产地优势,突出太极文化内涵,做足做实旅游文章,大力发展太极文化和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加工,推动太极文化旅游、怀药规范化种植,健康养生、特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协调发展。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在南水北调河渠两侧赵堡镇段,建设太极练功园和乡村记忆游园,建设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走廊,在境内水系和南水北调渠两侧及黄河滩区,建造一体化高效林业生态廊道体系。围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以“夯实基础、创新管理、提升品位”为主题,聚焦黄河湿地、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生态领域,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美丽赵堡镇建设。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依托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举行了太极拳爱好者朝圣祭祖、名师收徒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太极拳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特色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积极保护开发“背桩行水”等特色民俗,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链条。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基本设施齐全,加快实施水网、电网、气网、信息网等“五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天然气管网、移动信息网等项目建设,推动公用设施逐步完善。

体制机制探索

四大怀药种植基地

强化对陈家沟文化旅游区的组织领导,成立陈家沟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与赵堡镇实行套合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坚持“多规合一,全域统一规划”,统筹文化旅游、产业、土地规划。

坚持改革引领,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

率先在陈家沟文化旅游区开展综合执法试点,进行综合执法。

近期计划

1.产业培育。推动太极小镇项目落地,加快标杆项目建设。

陈家沟东沟

2.环境整治。加大环卫设备投入,提高全镇卫生保洁清运水平。

3.文化传承。加强与国际友好结盟城市开展太极拳文化交流合作,打造世界太极地球村。

4.体制机制。成立温县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确保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开展。

专家点评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王颖:赵堡镇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该镇的特别意义在于: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太极拳的历史肇源地与迄今传承地,以“太极小镇”享誉四方,文脉独特而连续,具有不可替代人文故地价值。陈式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赵堡镇珍视传统,保护传人,围绕太极文化实施和建设一批文化项目,成绩斐然。

基于目前国家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视,现代人对健康文化的关注,赵堡镇应抓准机遇,处理好中华太极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城镇建设的关系,控制好城镇风貌和建设品质,文化内涵与城镇风貌协调,使古老的太极拳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也使赵堡镇依托太极拳文化,真正成为中原地区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

陈家沟全景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

神垕文化墙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20公里处,是钧瓷文化发祥地,已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镇域面积49.1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5.8万人。2015年,镇GDP为2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25万元。

特点

特产鲜明的产业形态。神垕镇的主导产业为钧瓷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钧瓷文化产业基础雄厚,是神垕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神垕镇历史悠久,现有多处自然人文景观,2015年累计接待游客110万人次。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神垕镇“三山一凹、双水环绕”,形成了一河连五寨、组团式拥河发展的城镇格局,明清式建筑风格是神垕镇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具有多种民间文艺活动和特色小吃,并成功打造“钧瓷一条街”“古玩一条街”,正在建设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钧瓷工业园,形成产业集聚,保护和传承钧瓷文化。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神垕内外交通便利,已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清运系统。科教文卫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养老事业逐步完善,两处商业中心已初具规模。

体制机制探索

坚持规划引领,以历史经典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为原则,推动多业态融合创新发展。成立神垕镇5A级景区创建指挥部和神垕古镇管理委员会,加强工作力量;设立钧陶瓷产业办公室、旅游开发办公室,专人专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近期计划

1.产业培育:大力发展钧瓷产业,推进钧瓷文化主题公园项目进程,建立日用陶瓷、环境陶瓷交易平台,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环境整治:整治贯通肖河,促进肖河与古镇老街的融合发展。

3.文化传承:着力保护和传承钧瓷文化,充分体现钧瓷文化内涵。

4.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年底完成建制镇示范试点的各类项目。

专家点评

神垕古镇

钧瓷市场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罗震东:中国钧瓷之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清晰地表达了神垕作为特色小镇的“特色”。神垕的可贵之处正在于特色产业发展同时非常重视人居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古镇的核心风貌特征保护良好,以明清建筑为典型代表的神垕古镇成为文化展示和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新区建设采用街坊式布局,形成开放式居住区,小而精的公园绿地和广场分布在各个居住组团内部,融入神垕特色,贴近居民生活。同步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群。神垕结合产业发展构建智慧小镇网络信息平台的工作同样令人欣喜。顺丰等多家快递公司已经入驻,为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要通过“文化+”“互联网+”“生态+”等多种积极要素的结合,走出一条更加多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钧瓷制作

红色“小延安”:确山县竹沟镇

竹沟革命纪念碑

竹沟镇位于确山县西部,伏牛山和桐柏山余脉交错的小盆地,已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等称号。镇域面积18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0.85万人。2015年,镇GDP为8.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14万元。

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竹沟镇借助红色旅游的引力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红色旅游的补充,做活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形成一个集山羊养殖、育肥、梳绒、中转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提琴之乡”,发展文化产业。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竹沟镇对传统的“老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使街道、建筑、景点的布局与红色旅游相吻合,对商贸为主的旧区,重点改造脏乱差的面貌。对规划新区,以打造美丽宜居为主线,强化街区管控,切实提升城镇品位。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竹沟镇对境内12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区域,实行严格管控。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近年来多次应邀在祖国大地南北演出,实施了竹沟革命纪念馆扩建工程,修复了延安街的历史风貌。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镇区形成“三镇五横”的路网架构。公共服务实现“六有”,即有完善的镇级卫生服务体系、有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有养老服务场所、有大型连锁超市、有农产品交易市场、有汽车客运站。

机制体制探索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健全规划建设体系,多规合一;成立竹沟小城镇建设领导机构,市场管理、卫生保洁、综合治理网络监控平台等实施了市场化运作。

近期计划

1.产业培育:突出红色文化、观光旅游、现代农业、小提琴制作等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

确山铁花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竹沟镇生态水系建设

2.环境整治:升级改造镇区原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3.文化传承:重点对历史文化工程进行修缮保护。

4.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高标准游客服务中。

5.体制机制建设:深化规划编制;加强城镇投融资渠道建设;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机制。

专家点评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李云:竹沟镇依托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突出优势,打造红色小镇。竹沟镇的发展围绕产业展示。一是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轴,适当补充以山水游和乡村游的形式,发展特色旅游业;二是在产业上不局限于原有以种养业为主的结构,积极拓展以小提琴手工制作为特色的新产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丰富和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及品质。目前,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就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就业规模及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未来,竹沟红色小镇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创新。第一,红色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民俗文化,其政治内涵与教育意义必须得以正规,切不可照搬普通开发模式;第二,红色文化也需要合理的形式创新,需要探索“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适度与当今的人群消费需求匹配,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创新产品;第三,探索小镇功能的多元化创新,通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逐步实现功能和文化的多元化培育,进行融合发展;第四,加强管理与建设机制的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

镇区鸟瞰

天然中药宝库:西峡县太平镇

太平镇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的伏牛山西南部。镇域面积304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0.88万人。2015年,镇GDP为3.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人2.67万元。

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太平镇形成了以山茱萸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并依托景区建设发展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引导当地群众从事山珍、土特产经营,开办农家旅馆客栈等“农游一体”特色旅游项目。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镇区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呈现出“生态旅游、太平古镇”的小镇风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示范村的“山、水、路、房、园”进行整体规划建设。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太平镇深入挖掘本地生态、宗教、历史、民俗和地质文化,进一步推动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在镇区的游园、旅游环线以及各个农家宾馆安装了以孝道文化、生态文化、古训家风和历史文化等为主的宣传栏,支持民间艺术团做好群众性的文艺演出,宣传当地特色文化。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镇区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镇区自来水和污水管网系统。建成17个景观游园,星级酒店、大型超市、金融和养老等服务设施齐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政府实行“一站式”办公。

体制机制探索

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建设特色小镇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27种规章制度,使小城镇建设管理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近期计划

1.做好产业培育

2.深入开展环境整治

3.做好文化传承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5.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老界岭

钟楼广场

伏牛大峡谷

太平镇鸟瞰

镇区住宅

专家点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杨颖:太平镇镇区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居全省乡镇之首,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称等美誉。近年来,全镇围绕建设“特色小镇、生态大镇、旅游名镇、山区富镇”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山茱萸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以老界岭风景区、伏牛山大峡谷和老界岭雪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业。

展望未来发展,一是要继续挖掘伏牛山文化,分类梳理本土地质、生态、道教、佛教、民俗、农耕、孝道等多元文化,打造独特的地域品牌;二是要以文化为载体,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

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镇区钧瓷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CK小镇”的美好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熊的小镇
关于化工产业发展型乡镇镇区规划编制思考
——以东至县香隅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小镇(外一篇)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