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38例临床观察
2017-07-10王运来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南新乡453003
王运来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新乡 453003
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38例临床观察
王运来
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新乡 453003
目的:观察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症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程度、颈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眩晕程度和颈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颈性眩晕;舒筋整复手法;颈椎牵引
颈性眩晕症在临床上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眩晕和颈项疼痛不适,引起的原因多为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及颈椎受到各种外力因素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平衡失调,或椎基底动脉受骨赘挤压刺激而引起,该病在骨伤科运用中医整复手法治疗有奇效,因该病容易与内科眩晕症混淆,致误诊误治延误病情,故临床医生应加以鉴别[1]。据相关数据统计该病的发病率高达3.8%以上,病情发作时严重地影响和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45.2±2.5)岁,病程0.3~3年,平均病程(1.5±0.6)年;治疗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43.6±4.3)岁,病程0.4~2.7年,平均病程(1.1±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符合《眩晕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3]:患者伴头晕或晕眩伴颈部疼痛,多出现于颈部活动后;另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排除标准:合并肿瘤患者;颈部颈椎手术颈患者;先天性颈椎扭曲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用颈椎牵引治疗,方法如下:①体位:坐位,带枕颌布兜进行牵引,向前微屈头部,前倾幅度:10~15°,直至患者感到减轻症状为止;②牵引的重量从开始的3kg,逐渐按照0.5kg的标准增加牵引的重量,最重的重量不能超过6kg;以上的操作1次/d,20min/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4个疗程。
观察组用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具体如下:①体位:坐位,头部用患者的左手进行固定,颈后部的双侧头上斜肌、头下斜肌、上颈段头颈部夹肌和半棘肌等枕下肌群采用推法和揉法用右手进行松解治疗,并点按上颈段穴位如:风驰、天柱、哑门、完骨等[4];②体位:仰卧位,头部转向患侧并保持稳定的状态,患椎使用一手桡侧面紧贴,另一手将将头颈部向患侧转动(最大幅度),与此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用示指桡侧面抵住患椎用力,听闻弹响即可,注意该步骤要利用巧劲忌暴力;③体位:坐位,摆正患者的头部,枕下肌群用拇指轻揉,将其肌肉进行捋顺操作;以上的操作2次/周,10~15min/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和眩晕程度,采用VAS量表[5]评估:量表10分制,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加重或无改善,即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5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6]。痊愈: 眩晕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显效: 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残留症状较以前明显减轻,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 有效: 少数症状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 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眩晕程度、颈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程度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颈性眩晕症”归属于中医学中“项痹”,又有痹阻不通之意。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关节紊乱、寰枢关节旋转不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而眩晕恶心、颈项疼痛等,也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7]。导致颈性眩晕症的主要病因有两个方面:①寰枢关节半脱位,侧移或旋转,必然会引起肌腱扭曲牵拉,导致椎动脉受压,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生眩晕;②星状神经节不仅分布在椎动脉周围,还有颈中神经节以及椎神经的交感神经丛,沿椎动脉进入颅内,在基底动脉周围形成交感神经丛,这些神经丛一旦受到刺激,可导致反应性血管痉挛而产生眩晕,导致患者出现恶心以及心口难受等,该种原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8]。有研究指出出现寰枢关节错缝或者椎基底动脉受压后才能发生眩晕的症状,少数正常人也存在寰枢关节错缝的情况,故寰枢段周围肌肉如枕下三角区的头后大小直肌、椎枕肌、寰枕筋膜的挤压和自身感觉的异常也常常引起眩晕[9]。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眩晕程度、颈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运用局部舒筋的手法,对其痉挛的肌肉进行松解,为后续整复寰枢关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寰枢横突间椎动脉的牵拉,并使其扭转和变形的椎动脉进行迅速地恢复,有效改善和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对患者进行松解颈部的肌肉,也可以改善局部肌肉发生的痉挛,以及减轻复位过程中的紧张感。舒筋整复手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所表现出的高效性可能在于治疗过程中通过相关手法操作可有效恢复患者颈椎等部位的生理曲度,改善患者平衡状态,解除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压迫等,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病情[7]。
舒筋整复手法能够帮助患者松懈神经的粘连情况,增强关节的活力,改善颈椎、关节功能,推动气血运行正常;而牵引治疗,仅能对患者颈椎病变部位加大间隙,恢复生理弯曲,对与患者的神经、气血的运行帮助较少[10]。
综上所述,颈性眩晕症应用舒筋整复的手法治疗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和缓解眩晕程度、颈部疼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1]李里,谭朝坚,黄艾,等.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2013,28(02):134:135.
[2]许新忠,荆珏华,周云,等.寰枢关节周围关系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3):6-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4]赖晓敏,王素伟,陈有生,等.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12):1878-1881
[5]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 实用疼痛学杂志, 1994(4):15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7]苏建,陈世忠,刘永皑.寰枢椎复位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2438-2440.
[8]刘书勇,苏丽婷.眩晕宁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99-200.
[9]李建萍,蔡俊,干霞曼.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5):405-408.
[10]苗战杰,周宾宾,崔波,等.整脊手法与放松手法对颈性眩晕干预治疗效果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43-44.
王运来(1962-),男,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骨伤科、疼痛、骨病、疑难病。E-mail:386648338@qq.com
R255.3
A
1007-8517(2017)12-0126-02
2017-04-18 编辑:梁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