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探索
2017-07-09魏衍
魏衍
[摘 要] 当今社会发展变革速度极快,这种环境也令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考验,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适应当今社会、学生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水平。就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00-01
隨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任务。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院校中师资队伍的重要构成,不仅肩负起了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任及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行为以及学校教育质量息息相关,促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水平,有利于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培养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岗位,也是维护高校教学工作稳定发展的关键性组织,是应长期实行的辅导教育机制。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的职责,需要照顾学生生活、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所以应进一步强化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这样才能让广大辅导员认可自身的职业并坚持长期从事,将辅导员工作视作需要终生奋斗的事业对待。并且只有强化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辅导员职业监管体系,拔高辅导员的准入条件,促进辅导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更多大学生提供科学的辅导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是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需要具备较强的事业心与奉献精神,同时也应具备成熟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能力,能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实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就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总体情况,主要存在三大问题:(1)不具备很强的职业意识,仅是将辅导员作为过渡工作看待,认为辅导员工作仅是跳板。这种职业观使辅导员工作缺乏稳定性,无法长期稳定地强化专业技能与知识,制约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工作重视度与工作积极性。(2)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与教育、引导水平仍显不足,需要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更全面的技能与知识。(3)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机制尚不健全,需要基于当前的新形势进行调整,通过完备的体制完善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除此之外,各高校相对的准入标准也令高校辅导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都使辅导员工作效能大打折扣。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策略
就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策略,应针对辅导员工作特点加以实施。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以下四点:
1.应规范化辅导员选聘准入制度,明确辅导员选聘起点及标准。可以自学术专业知识过硬,且具备正确的政治观、思想观的优秀毕业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中进行公开选聘,应当优先选聘党员,以党员身份起到带头作用,传达党的教育、培养思想及理念。
2.完善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制度并实行清单式课程培训基本
要求,作为辅导员专业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3.应建立起辅导员队伍有效的内部交流途径,定期开展会议促进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共享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所获取的经验、心得,营造辅导员集体的协作氛围,强化辅导员的团队意识。
4.完善辅导员岗位激励制度,并定期展开相应的优秀辅导员评比,表彰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色的辅导员。还要基于辅导员工作市场及其他特点,在辅导员基本岗位津贴的基础上给予等同于专职教师的津贴水平,还要完善相关岗位补贴,给予辅导员职业化、标准化的薪酬。
要强化辅导员的职业管理体系,展开全方位、整体性的职业培养及规划,并利用这一制度体系保障辅导员专业水平,帮助辅导员坚定信心,建立起更强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以满足新环境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敏.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德州学院学报,2012(1):73-75.
[2]张雷.胜任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7):56-57.
[3]王发棠,王波,侯启海.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视野期待[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68-71.
[4]苗真勇,施永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176-177.
[5]杜庆君.“专业化+职业化”: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视角[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