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Q&A
2017-07-09
孩子2岁9个月了,总是喜欢和大人唱反调。自己看电视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電视里说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他就在那里自言自语说不能做懂事的孩子;电视里面说一起玩耍乐悠悠,他偏说不能乐悠悠。这种行为正常吗?该怎么引导?
A 2岁多的孩子进入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说“不”,说反话。作为父母,除了听孩子“说什么”外,更需要关注他们“做什么”。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行动大于语言”。虽然孩子嘴上说着“不要懂礼貌”,但他在很多场合还是愿意对他人点头、微笑甚至打招呼,那我们就不必太在意他说的话了。在他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强化和鼓励;在他说反话的时候,尽量忽略,尤其不要刻意争执。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身上,好的部分就更多地被保留下来了。
儿子2岁8个月,平时话多,且说话很快,情绪容易激动,还会出手打人,不管是对谁,只要他不高兴,就会对对方大声喊叫。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A通常来说,孩子在2岁半进入“口语发展的爆发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词汇增长迅速,说话的意愿也有所增强,所以妈妈才觉得他“平时话多,且说话很快”。但同时,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尚处在非常初级的状态,所以常常有“思维跟不上语言”和“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的情况。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有耐心,对孩子的情绪和想法敏感而关注,当孩子因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事而大声喊叫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出孩子的想法,如“你现在很不高兴,因为他们都不跟你玩”。当孩子听到妈妈能理解自己,他的感受会好很多,情绪会缓和下来,同时妈妈的语言也是极好的示范,经过多次的重复,孩子也会慢慢学会这样的表达。
孩子2岁,带他去上早教课,其他孩子都跟着老师在给苹果涂色,基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但是我家宝宝画两笔就不想画了,还东跑西跑去拿别人的画,自己的也不完成。该如何培养这个阶段孩子的专注力?
A说到“专注力”,需要先解释两个概念:“无意注意(由外部刺激而引发的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自觉的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2岁的孩子,可以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才短短几分钟,如果想让他们更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些事情,需要成人很多的帮助和引导。首先我们需要把活动的目标跟孩子沟通清楚,如“我们要把这个盘子涂成红色,像一个大苹果一样”,孩子在理解目标的前提下更容易坚持;其次在过程中要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不喜欢“涂”,那能不能“点”呢,或者换一个孩子感兴趣的工具:排刷、海绵滚筒等。在孩子确实有困难,不能保持专注的时候,要更多地理解他们,而非指责,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