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多样化提高现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017-07-09史丽燕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摘 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学业完成、顺利就业以及面对今后的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高职教育及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如何多样化地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79-01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的发展模式与落后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反差,高职学生因基础薄弱,就业压力大等原因,心理问题的出现几率较大。当前,结合职业教育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出新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的亟需完成的任务。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因中学学习成绩不好而形成了孤独封闭的性格。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焦虑、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等心理衡量指标都普遍较高。通过对全国高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28.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具表现在:

(一)学业问题

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对考试存在焦虑甚至恐惧;对所学专业存在选择障碍,时而懊悔和苦恼;虽然努力,但对学习成绩不满意。

(二)环境适应不良

此类问题在新生中尤为明显。深圳某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通过对新生为期三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表明: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提供心理帮助的占22.48%。笔者通过对河北地质职工大学辅导员的调查显示,新生在第一学期请假次数、宿舍调换、专业选择、休学申请等情况最为明显。事例表明,他们在环境适应问题上心理失衡。

(三)人际交往困难

高校是大学生独立进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由于个体存在个性、兴趣、需求和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不同,双方只有相互悦纳,讲究交往技巧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而那些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自闭心理,或者个性、语言、行为怪异的人,常常会出现沟通不良、人际冲突等交往障碍。笔者在2015年12月对河北地质职工大学898名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50.58%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人际关系较差,4.34%的学生表示没有几个朋友。

(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性心理日趋成熟,无升学压力,比较关注两性问题。部分学生为了填补单调的学习、生活空虚而转移到通过恋爱来寻求精神慰藉,甚至深陷恋爱不能自拔,迷失方向。

(五)职业规划与择业心理问题

在当今高校扩招、自主择业、双向選择的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学历层次上缺乏自信,不善于自我推荐。因此,出现就业焦虑系列心理问题。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普及性服务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师生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机械地套用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同时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心理不健康才要学,导致其学习兴趣低。

(二)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人文学科的教学常被边缘化,未受到重视。

(三)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陈旧

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消除和减少问题学生为教学目标,忽视培养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品质。教育目标稍显片面、消极。专职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从业人员不足且不稳定、工作方式单一。

四、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既然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有关,是以一个全方位、多种形式的方式存在的,需要广大师生参与的系统教育工程。

(一)建立系统咨询体系

根据新生的诸多问题,在入学后进行心理状态测试,建立心理状况档案,对特殊群体,如学习困难、经济困难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二)健康教育常态化

进行系统化的课堂教育,由专业教师运用选修课、系列讲座、团体活动等形式传播健康知识;整合校园有关职能部门,如校医院、党团部门等做到教育整体化;建立校外专家、校内专业骨干、学生工作者三级融合的工作体系。

(三)构建长效机制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辅导员之间的互动机制;依托课程设置,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等。

(四)完善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专用预警网络,将学生、家长、辅导员纳入其中;建立周报、月报制度。利用课堂、宿舍、网络等平台信息,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遇突发事件,及时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学校重视,机制创新,建设高素质的教育队伍,还要做好全方位的关系协调与资源整合。只有如此,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郑玫,包华林.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史丽燕(1980—),女,汉族,山东省荣成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