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角下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府扶持策略研究

2017-07-09李泳敏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办学校公办民办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

[摘 要]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由于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调查,对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政府如何扶持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 键 词] 教育公平;民办高等教育;政府扶持

[中图分類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18-01

一、引言

截至2015年12月,四川省拥有高等教育机构109所,其中民办高校34所(本科16所,专科18所);共有在校生138.79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36.32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人数的26.17%。由此可见,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教育在法律地位、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应享受同等待遇,具有同等的发展机会。然而,当前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民办高校要寻求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得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

二、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扶持民办教育政策尚未落到实处

《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四川省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针对民办教育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一些针对性的文件和法规,但都比较笼统,缺乏操作性的指标和规范细则,致使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作用。

(二)公共财政较少惠及民办教育

据调查当前四川省大多数民办学校主要靠收取学费或银行贷款办学,走的是“以学养学”的滚动式发展道路。四川省对民办教育财政资助主要通过土地征用费减免、购买仪器设备费税收减免、收益所得税优惠、贷款信用担保利率减免以及贫困生资助等,唯独没有直接的生均财政拨款性资助。由于公共财政支持民办教育力度不够,后续发展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教师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在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申请科研课题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存在较大差异,公办高校教师和民办高校教师之间缺乏有保障的双向流动,民办高校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导致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和育人质量的提高。

四、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府扶持策略

(一)实施分类管理,完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将民办学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可按照营利性、非营利性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登记管理,在分类基础上,从财政、税收、土地、收费、融资等方面构建差异化的政策体系。

(二)转变政府职能,保障民办高校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要从管理公办院校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转变职能,通过法律手段引导规范、扶持保护民办高校的举办和发展,逐步改善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环境,使民办学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受专业设置权、自主招生权、自主设置课程、自主开展办学试验的权利。政府应该发挥市场机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调节作用,真正激发民办教育内生动力和体制优势。

(三)落实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待遇,促进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保障民办高校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进修培训、评先选优、国际交流等方面享与受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鼓励民办学校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等办法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缩小民办公办高校教师的退休待遇差距;建立民办和公办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支持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挂职任教。

(四)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财政支持是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省民办高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建议研究与学习北京、上海、浙江、陕西等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较好的先进省份的做法,结合我省实际,从各方面不断调整和充实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对于发展较好,有一定成果的民办高校应当加大资金奖励力度,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论

总之,教育不公平是现实存在的,而且这种情况还将长期存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受教育者通过对公共教育资源合理占有,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文,应若平.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J].民办教育研究,2006(6):34.

[2]彭安臣,曾洁.教育公平与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资助[J].煤炭高等教育,2004(4):51.

[3]毕振力.教育公平视角下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与资助政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1):15.

①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TD0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泳敏(1976—),女,汉族,浙江萧山人,管理学硕士,讲师,就职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教务处,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民办学校公办民办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神数据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民办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