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17-07-09鲁庆尧万晶晶缪华昌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校企

鲁庆尧 万晶晶 缪华昌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11)

[摘 要] 高职院校的特色是把讲授理论知识与指导实践操作交替进行,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同时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对其进行综合的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该模式的推广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尤其是高职管理类专业,因此必须对高职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剖析,研究对策和方法,探索较为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实现校企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关 键 词] 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08-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院校,与社会、企业是一种紧密互动的承接关系,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具有高“技术”和高“职业”含量的学生。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实践方式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通过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这是学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今,社会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工学交替”难以真正实现,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工与学在实践中遇到衔接困难等问题,使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对高职教育进行客观剖析,研究对策和方法,使高职校企合作真正落实,才能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

二、高职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仍遵循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的教育方式应当是工学交替,即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理论知识和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时刻树立实践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的實践能力、较为熟练的岗位技能和较为专业的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当前,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对实践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学校的教学重点依旧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被当成了理论的辅助性工具。虽然实践操作已经被引入课堂,但是实践操作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特别是一些已经有多年办校史的高职院校,已经成型的教学模式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即使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制定新的教学规章制度,也不能及时转换其办学思路,新的规章制度难以得到真正落实。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高职教育学生在毕业前至少有半年的顶岗实习的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实践的认识不够导致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陷入困境,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工学交替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很难真正实现。

(二)课程设计不符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要求

设计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的目的在于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部分学校的专业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文化基础知识加专业技能培养,且两者的比例极不协调,理论课程占的比例远超实践课程比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相背离。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实践操作,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应当围绕实践进行,理论知识应当是实践操作的辅助性工具,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学生只能系统地对学习理论,但是在实际中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教学模式不相匹配,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企业在招聘时认为学生的能力没有达到岗位要求,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要求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学生也会因为找不到对口的岗位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服务企业为目标,对市场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课程比例,提高实践课程的课时,真正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变为实践操作的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校外顶岗实习重视不够

对于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的半年的顶岗实习,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寻找顶岗实习单位,即使学校负责联系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学生也会被分配在不同企业,不便于学校进行集中管理,导致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监督不到位,甚至可以说疏于管理。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实行“放养式”管理,有的学校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几乎为零,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具体问题也得不到学校的及时解决,并且有些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给予学生正常(较平等/公平)的员工待遇,对学生缺乏规范性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并不能在企业中学到职业技能。同时,有些高职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没有从根本上理解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他们的教育理念尚未转变,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责任意识。对于顶岗实习,很多高职院校都缺少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部分学校在这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学校有合理的规范流程,本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并没有认真遵守、切实执行,使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成了摆设,顶岗实习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锻炼。

三、促进工学交替的创新举措

(一)政府层面促进工学交替的举措

1.资金方面的支持

促进教育的发展是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在技术型人才紧缺的状况下,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将资金补偿机制纳入常规政策。政府应当拨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偏远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贫困学生,应当为该类学生提供专门的奖助学金,减小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建立和扶持半工半读学校,这样既能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政府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专项资金,用来购置教学所必需的设施设备,以此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同时政府还可以对高职教育进行补贴,以此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校企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郑州测绘学校就业形势好一名学生可选五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