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7-07-09李斌罗芳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协作分组计算机

李斌 罗芳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摘 要] 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以此来顺应和满足大众化市场发展的具体需求。高校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课程,更应当依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就业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基于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引入和运用分组协作模式,进一步探寻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创新发展路径。

[关 键 词] 分组协作;高职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67-01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以我校(高职高专)实际情况为例,在专业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中,特别注重计算机这门基础课程对各专业学科学习的辅助性。因为无论是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为主,还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相关学科知识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与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与管理效率普遍不高。我校各专业班级少则40人,多则60人,无形之中加大了专业教师的教学管理难度,包括作业批改、上机辅导等。在这种局面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该门基础学科的学习、考勤、考试等环节,均没有与课堂实际充分结合起来。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调查后发现,我校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上,兴趣点不同。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新入校的大一学生,相互间对这门课程的反应差别是非常大的。部分学生比较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大多持“不以为然”的学习态度,另外一部分学生不太熟悉计算机操作,常常表现为畏难情绪。再以大二学生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专门针对数学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很多学生会因为该课程较强的专业“隔阂感”,无法按照教师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一段时间后,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要想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亲自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然而,教学实际却不容乐观,关于其中的原因,上文也已经提到了。所以,在分组协作学习模式下,首要需要把握的一点就是重构理论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以实际内容为主。

关于分组协作式的学习模式,也可以理解为“结对—分组—协作”。关于这一点,笔者简要表述一些个人看法。首先,引入一个新概念——结对编程。何为结对编程?简单一点讲,是指一种编程的实践方法,意思就是让两名编程人员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来进行工作学习。以我校的学生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两两结合(当然,不是随意结合,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适当安排),两名学生在用同一台计算机学习知识、进行任务时,可以共同探讨问题技术点和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正如上述所言,分组协作的形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包括前文中阐述的两大问题,均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进。在实践设计方面,教师可重点把握两点:第一,通过有针对性的分组协作,强化学生间的互补。在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计算机操作水平,以两两互补的形式来分组。每一台计算机的两名学生为一小组,多台计算机的学生为一大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课堂管理、作业布置,无论是在内部合作还是在外部竞争,大家都会踊跃表现自己。比如,学生A,之前也许是一名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强的学生,也可能是一名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但通过结对分组、协作互补的学习模式,大家的自觉性、自我约束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包括沟通能力、技术水平、思维活跃度等,小组成员在互相帮助的环境氛围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更具成就感。第二,以小组为单位,设定专题训练目标。并以大组的形式,逐步展开,对组员进行评价。每一章节都需要设定训练目标。比如,在之前,班级40~60个学生,每一名学生都配备一台电脑,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很有可能顾不了这么多台计算机。通过分组协作的形式,将机台数量缩减至一半,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教学任务量和学习量均大大缩减,而这种缩减是合理性缩减,教与学均比原来更具针对性。因而,为了确保这一教学目标、课程形式的实效性,应当将其编入专业课程教学管理系统中,采用课堂管理数据采集率的方法,搭建一套完备的课堂教学考勤体系。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大幅度提高。

“分组协作”的学习模式应用到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其优势巨大。对于专业课程施教的老师来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与管理效率;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帮助和引导其提高学习兴趣,督促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包括项目驱动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均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力推广。总之,在分组协作模式下,可以改进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创新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架构,对于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宝芬.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如何进行分组[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4):118-119.

[2]何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4):95.

[3]周琴.浅谈分组教学法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电子制作,2013(11X):94.

作者簡介:李斌(1982—),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协作分组计算机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