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家语言中学好语文
2017-07-09张晓华
张晓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66-01
小学是学生最初接触语文和文学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阅读名家作品必不可少。名家语言风格自成,教会学生深入品读会让他们在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上获得不小的启发。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收录了《我和祖父的园子》篇,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此为例,说一说如何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
1 从自然的语言中读出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与其说是一篇散文,不如说是一首充满乐趣的童谣。简单清新的文字像活了一样,一不留心仿佛会跳跃起来。文章在介绍园子中的昆虫时没有刻意使用形容词,语言简单朴实,这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这段中文字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这样发现:作者先列举四种昆虫,在挑其中的“蝴蝶”来介绍,讲蝴蝶的颜色,讲对蝴蝶的喜好,接着又讲自己最喜欢的是“大红蝴蝶,最后话题一转,又去讲“蜂子”了。让学生着重体会字里行间中透着的孩子气和无拘束感。学生读起来也感觉亲切自然。他们读着读着,不知不觉读出了诗歌的韵味,也有童谣的欢快,感觉朗朗上口。此时,笔者改变了文段的排序,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萧红笔下语言文字的魅力: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把文段改变之后,学生真把它当做童谣来读。欢快的音律,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抑扬顿挫,透漏着一种对自由快乐的欢呼。
这篇课文之所以适合孩子们阅读,正是因为萧红用一颗孩子的“心”在描写自己的童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抓住语言这个阅读教学的关键,以“读”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行为,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思考、探究、自主地发现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会发现文段中出现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结构句式,一种无拘无束、自由之感沁入人心。学生在通读全文后又在文章的很多地方找到类似的句式,一段段横着的文字变成了一首首童谣,学生打着节奏,读出了童趣,感受着作者的内心快乐。
文章的情感表达离不开文字的排列组合,当引导好学生发现文字的排序规律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来,读出趣味来。
2 从率真的语言品出幸福
萧红是一位情感丰富而细腻的作家,她对生活体察入微。读她的《呼兰河传》能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读出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愿忘怀的情感来。《我和祖父的院子》中,没有出现一个“幸福”字样,但学生读完之后,却都能深深体会到儿时萧红的快乐幸福。在教读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率真的言语下孩子般的口吻,让学生体会到是它们赋予了文中动植物鲜活的生命。
师:那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们觉得祖父园子是个怎样的园 子?
生:是无拘无束的园子,充满了快乐。
生:因为这是萧红眼中的园子,当时她是快乐的,自由的。所以她看到的一切也都是快乐的。
师:那为什么萧红会那么快乐、自由呢?
生:这是因为祖父十分的疼爱她,萧红学样,祖父不生气,萧红闯祸了,祖父也不生气。
生:在祖父的园子中,萧红是幸福的,仗着祖父的疼爱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蕭红用朴实素淡的文字写出了美丽的画面,快乐的节奏,自由的生活,真真实实地描绘一个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篇好的文章其实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辞藻,不需要繁杂的修饰。
3 从朴实的语言写出童趣
如果老师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作文,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的用词,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是千篇一律的老气横秋。萧红的作品文字朴素平淡,但又不失可爱、清新,在教读时如果加以关注引导,就能教会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自由真诚写作的重要性。
读到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些快乐短片时,笔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萧红的用词。如:
“樱桃树,明明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祖父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
学生读到这一段时发现这些事在他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萧红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来了,虽漫不经心,但细细品味却又别具匠心。作者准确娴熟地运用了大众语言,使得作品朴素通俗,明白流畅。当学生脑海中还没储存大量的优美词句时,告诉他们,用清新朴实的言语来叙事也会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习作《我的童年》中,笔者让学生摒除华丽的辞藻,学萧红用最朴实的话语来叙事。一位学生写道:
我赤着脚在麦地里行走,残留的麦秸有些扎脚,我刚想穿鞋却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一条蚯蚓。一见到这小怪物,我吓了一跳,飞也似的跑到爷爷身边,哭到:“我鞋里有蛇!”
爷爷笑着说:“不是蛇,是地龙!”
“地龙?龙不是应该比蛇长,比蛇大吗?”
“是啊!你把它带回去养养,看看是不是能比蛇大!”
我半信半疑地捏起这条“龙”,盯着它看了又看,一旁的奶奶呵呵笑起来:“是啊,爷爷今天叫你养‘地龙,下次会让你养‘天龙了吧!”
爷爷擦了擦汗,也咯咯地笑起来,说道:“是啊,我家小孙女长大后就能养‘天龙咯!”爷爷奶奶的笑声回荡在麦田中,我捧着这条小“龙”也咯咯得笑个不停……
这样的文字透着一种简单的快乐,飘满了甜甜的幸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与其教学生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文章,不如教会学生用朴实的语言谱写内心个性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