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部首教学 提高识字效率
2017-07-09鲁婷
鲁婷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了解部首识字的内涵和重要性,利用部首的表意功能,采用部首分类法、据形识义法、溯源联想法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而且能促使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关键词:部首 识字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57-02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识字教学提出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工整地书写汉字。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要求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是识字、写字的愿望。低年级的识字量占小学总识字量的45%左右,学生的识字任务相当的大。但面对如此繁重的识字任务,我们的小学生识字的效率却比较低,学生普遍觉得学习汉字枯燥乏味。
那么,在识字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汉字、喜欢汉字呢?我们认为部首识字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通过追根溯源,利用汉字部首的表意功能学习部首所代表的含义,向学生展示汉字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复习巩固熟字,认识了解生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识字。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速度和猜字能力,而且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1]
1 部首识字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部首识字教学,就是利用部首进行识字教学。也就是地说,通过学习部首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汉字的造字规律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因义赋形”,据此造字规律和汉字“见形知义”的表意特点应用到我们辨析字形、字义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另外,形声字表形又具有表音的特点,适合于字音的学习。所以,抓住汉字字形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是符合汉字本身构字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已经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也能够进行发散思维,而且这一阶段的思维是可逆的,能够进行逻辑推理,那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就可以向学生展现部首字的演变,这样学生对部首的意义理解更加深刻。小学高段的学生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儿童开始逐渐摆脱具体现实的影响,对于逻辑推理具有了进一步的创造性。[2]而认知心理学认为: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长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则持续时间的时间较短。[3]p129-130显然,这些理论为部首识字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从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来看,部首识字其实就是立足汉字的构造,通过部首揭示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对单独的汉字进行深加工,以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汉字,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识字效果。不仅如此,部首教学识字既能让学生高效率地认识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1]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学习部首的文化含义就是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利用部首进行识字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毋庸置疑,部首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们不甚了解部首的具体含义,只是就字讲字,重在会认会写而轻视理解与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1]其实,学汉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汉字应用到学习生活中,而通过部首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更重要的是字义的理解与记忆,把其学到的汉字知识迁移运用到阅读、写作以及其他的生活学习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 部首识字教学的方法
汉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字,它具有较为严密而完整的体系,结构读音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构字的笔画、部件或偏旁不是任意的,而有其中的道理和依据,从而部分以形示义,部分以形示音,音、形、义之间构成内在、有机的联系。这是汉字的主要特征。”[4]重要的是,汉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尤其是部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因此,通过部首进行识字教学一方面可以经由部首的表意功能探讨汉字的本义,以及利用汉字字体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及规律等来研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通过汉字的部首以及字形、字义帮助学生对汉字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达到整体记忆、融会贯通,加深对汉字字义的理解;不仅如此,部首识字又能帮助学生纠正别字、辨别形近字,从而减少错字、别字,进而促进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1 部首分类法
汉字是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利用部首及部首字所表示的含义进行分类就是部首分类法。在学生学习相关部首之后,教师可以借鉴已有的部首分类的原则,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科学的对常用的部首进行合理的分类,促使学生对所学部首有清晰的认识,帮助记忆汉字,减轻记忆负担。通过对部首分类的学习,学生在遇到生字时就会有意识的在大脑中对相关部首进行归类,通过归类调动大脑中原有的汉字知识来了解所遇生字的含义,发挥其猜词和想象能力进而对生词的含义也会有大概的了解,进一步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如如植物种类的:艹、木、丬、片、米、瓜、谷、禾、麻;表示与动物有关的:犬、犭、豸、虫、角、毛、羽、韦、豕、牜、羊、鸟、龙、龟、黾、鱼、虍、鹿、隹;表示房屋建筑:宀、广、厂、户、门、石、土。在学习《葡萄沟》中“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对文中“碉堡”这个词语,学生看见“碉”的部首是“石”就会把这个生字分类到与房屋建筑有关的生字里,就会联想到用石头做的屋子。那么“碉”是是从石,周声。本意是石屋。同样的方法“堡”部首是“土”也与房屋有关,那么“堡”学生就会联想到用土建造的房屋。进而理解“碉堡”坚固的房屋。对“碉堡”的理解学生就会想象到葡萄沟里描述的阴房大概的样子,经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展示和讲解学生就会对晾晒葡萄的阴房有真实的认识。
2.2 据形识义法
通过学习部首所就代表的含义对汉字的字义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了汉字部首之后就可以根据部首所表示的含义来理解生字的含义。也即是,帮助学生把汉字拆分为以部首为单位的部件,然后寻找到每个部首所表示的相关含义,再来理解整字的含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区分形近字减少错别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对部首进行替换,这对与学生辨析字义改正错别字有重要的作用。如苏教版语文《识字4》“庄”时往往会有学生把“广”写成“厂”。在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这两个部首的区别。“厂”像山崖边的形状,带有厂字头的字大都和山崖山石有关系。如:“原”字是厂(山崖)+泉(泉水)=山崖下的泉水;“仄”字是厂(山崖)+人=人在低矮的山崖洞穴下神坛倾斜不能伸直;“广”像依山崖建造的房屋,有广字头的字大都和山崖房屋有关,不过这种房屋大多是简陋的房屋。如的“庐”字是由广(简陋的房屋)+户(栅栏门)=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库”字是由广(简陋的房屋)+车=储存东西的建筑物。再如,根据部首的含义,就可以轻易区分“蓝天”的“蓝”和“花篮”的“篮”,不致于张冠李戴,把它们两的部首写反。因为,艹字头的蓝的形旁是草,它原来是一种可以做颜料的草,所以凡是与颜料有关的词都是“蓝”。 字头的篮形旁是竹,古时候常用竹子或木头做物品,所以与物件有关的就是“篮”。
2.3 溯源联想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部首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把汉字部首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把静态的汉字部首演变成动态的形象图画,从而帮助学生了解部首及汉字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汉字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及联想,利用用自己的思维联想来识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提升识字的整体效率。如“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就有一些难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虎”字的部首“虍”的演变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虎”汉字的来龙去脉,形象地记忆汉字。再如,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己区分“兔”和“免”,善于观察和联想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因为兔子有个短短的尾巴,所以“兔”有比“免”多了一点;在学习《春到梅花山》中的“休”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休”的演变过程,发现“休”时人倚靠在树旁,就是“休息”的休,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联想来比较“休”和“体”的区别。
3 部首识字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汉字与其他语言区别的重要一点就是它是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中表意功能就表现得十分明显。自从许慎首创部首分析汉字,汉字的表意功能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运用。象形文字以形传义,指事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增加了指事的符号,会意是以象形为基础,形声文字中的意符是它专职的表意成分。而部首作为组成汉字的结构成分,它保持有自己一贯表意特点。因此,在汉字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汉字部首的表意功能来拆分整字,帮助区分形近字、错别字、辨析词义,来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运用部首识字教学是要在保证学生拥有一定识字量的前提下,教授相关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在高段识字教学教学时可以把汉字部首作为线索对中国古代的社会习俗、文化、制度进行全面的展示,尽可能使汉字的起源及发展演变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我们可以就一个汉字展开来讲,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小游戏、小视频使学生产生学习新汉字的兴趣,使得部首识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有利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将来学生会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识字学习,也会喜欢学习汉字,有愿望去读、写,渐渐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便会提高。
当然,我们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汉字部首教学法只是针对大多数典型的、有着其特定成因、来源以及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汉字,而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汉字,也没有一套适用于所有汉字、一用皆准的方法,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着眼于整合汉字。在汉字部首识字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教师要选取在小学阶段,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而且有一定的学习意义的汉字部首,一面可以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另一面也改善了教师一味的单纯的讲授,满堂灌的状况。在讲解方面要以简单清晰为主,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汉字在不违背我国的汉字文化原则下就可以自己适当的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而不要刻意去追究汉字的意义与文化含义,不要为了讲部首而去牵强的讲授文化,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深入學习汉字部首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向学生教授部首的相关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学会独立识字,同时传承发扬中华文化,让学生徜徉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王甦,王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 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