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高考,我的一点改革建议与感受

2017-07-08王仲杰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机会公平中学

王仲杰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与教育更趋于人性化,也更具有活力。在高考变革的过程中,打破人们的传统成功理念,才能顺应改革的进程,使教育多层次化、多元化,对接改革成果;同时,改变考试模式,增加考试机会,转变评估体系,均衡教育资源是实现高考相对公平的方式;正确对待高考和教育,合理规划人生,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教育公平;地区差;综合评估;改革

高考的名声和重要性似乎是没有哪个考试可以与之相比的了吧!最热的夏天也热不过这样一场牵动全国的考试。作为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其“江湖地位”还是比任何一种考试都更重要的。也因此,中学的教育就跟随着高考的步伐一路追随了。

一、高考的变革与活力

常听爸爸的朋友说起1977年的高考,每次都慷慨激昂,似乎那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从此以后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让一些在田里干活、工厂加班的工人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爸爸也靠着日夜拼搏读书改变了祖祖辈辈的农耕生活。他感激国家给了他一个高考的机会。

而今我也即将进入高三,自然也对高考更加关注。从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就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次数、招生方式、招生政策、招生方法上不断变革。我想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重视科技这一重要生产力,毕竟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才匮乏,而国家强大、经济发展、军事力量有保障都需要更多高技术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公平选拔人才也成为中国教育中的重要考虑。

更大的改革来自2016年,英语退出新高考,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2017年,有些省市已取消本科三批,个别省市还将本科批次全部合并。报道说:“批次调整将会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高校计划完成率。”

我想高考的改革是国家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使得教育更人性化、更具有活力、更有创造力。

二、改变传统观念,引导社会更人性地看待成功,在中学教育中引入职业技能学分制,对接职业教育

古人云:行行出状元。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应当更尊重于个人的发展和特色。随着教育的深入人心,社会价值观更偏爱于学历、毕业院校、受教育程度。但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科学家、医生、金融家等高收入职业,个人的发展与成功,更多的应当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喜欢的事,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成功。

让大家从观念上改变固有的成功论,跳出传统观念。应当在中学教育中,增加更多职业教育的课程,借鉴大学选修的方式,通过学分制,给更多有兴趣偏好的学生,提早接触职业,明确目标的机会。而对应的高考招生改革中也正体现着这一活力。过去我们很羡慕美国等国家的宽进严出模式,现在我国也已经开始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有双向的选择,也可以不参加高考,学校也能够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三、改变一锤定音的模式,增加学生参与考试的机会,减小地区差造成的高考不公

在最近的高考改革相关新闻中,我看到很多普通高校也在逐步推行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而进行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样就给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高考中发挥出真实水平的同学更多的机会。除此以外,是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更加开放高考的公平性:

1.取消各地区分数差

网上流传了这样一个段子:“北京考生:‘爸,我考了530,超一本线能上北大。‘儿子有出息,咱去上海旅游去。河南考生:‘爸,我考了530分,差三本线20分,上大专吧。‘别上了,去上海打工吧。”

不同地区高考录取分数差,产生了高考工厂、高考移民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来自于成功观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教育水平的差异,优秀的人才都自然地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比如,高校数量,我们河南人口全国第三,但985的高校没有一所,211高校也仅有一所,大学总数也很少。同时,中学教育水平、中学数量也都存在地区差,绝对的取消分数差别很难,但打破高校招生的地区差,将绝大多数中学教育完善的省市划定统一分数线能减少向河南省、山东省这样的人口大省的教育不公平感。

2.将大学的级别差调整成专业差,增加学科专业考试

大学有级别,985、211大家都趋之若鹜,进门的和没进门的人生可能完全不同。这就造成了名高校的擁堵和地方高校的冷落,成为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实,大学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专长不同而已,开发学科专业通用科目考试,给有专长的考生入学机会。强化专业性,忽略名牌效应,让有同样兴趣、特长的老师和同学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才能造就社会有用人才。专业没有贵贱,360行,行行可以出状元,学习不是本该找自己喜欢的去学吗?

让人欣喜的是,最近的高考政策改革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很多人在讨论高校的级别划分,相信未来的大学会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更有特色,而未来,对我们更有用的不再是哪里毕业,而是学了什么专业。

3.增加高考次数和读大学的机会

高考每年只有一次,大家的机会也就只有一次。我听说有些地方调整了考试的集中性,可以分几次参加考试,我想这是很好的开始。将集中高考分解一下,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考试,也参与社会,在成长中选择似乎是更让人期待的方式。

比如,将高考改为每年两次或更多,保留考试资格,保留学籍,将自主招生学校扩大,让高三的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游学、考试。让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明确自己适合的位置,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给更多学生一个先入学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不确定专业和职业发展的情况下先学习。或者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给更多有志于不同领域学习的学生更多的机会。

4.建立中学综合评估项目

学习不是只有成绩一项衡量标准,在中学期间建立评估体系,将中学的基础课程学习、社会经历、兴趣学习等都作为评估指标,给予综合评价,作为入学依据。

四、改变中学教育格局,均衡调配教育资源

以地区、市等为单位统一分配教师,调配教育资源,减少差异化教育。高价学区房、重点学校的拥挤是因为巨大的教育资源差。将师资和设施无差异化分配和建设,让贫穷地区的老师也到城里来教书,让城里的老师也走进乡村。

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轮班机制,让人员与资源,信息与热情都流动起来。

五、改变对高考成败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对我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来说更是如此。高考本身就是一次历练,有人说没经过高考的人人生是有缺憾的,我也有这种感受,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很多,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没有绝对的差别和不公平。不会英语不懂物理的人,并不会阻碍他成为画家,成为厨师,成为技师;虽然我们呼吁高考和教育给我们更多机会和选择,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内心,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能够正确地看待高考和教育。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颜色,应该有机会、有权利去更好地描绘这种颜色,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教育给我们的知识、启迪、用途也许不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美好的未来,都需要靠今天的学习变得更加清晰,更加高尚,更加有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成长为更加出色的中国人,为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而振奋拼搏。

参考文献:

1.林蕙青.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J].中国考试,2015(1):3-6.

2.王后雄.“高考城市化倾向”的成因及矫正[J].教育发展研究,2009(5):11-17.

3.肖纯.捍卫高考的公平与美好.浙江日报,2016.6.

4.王胜昔.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光明日报,2016.8.

5.郑若玲,郭振伟.异地高考政策的公平诉求与困境:以上海市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6(10):67-77.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47中学)

猜你喜欢

机会公平中学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给进步一个机会
笨柴兄弟
在多解中学创新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