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开发地区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7-08张冬梅
张冬梅
【摘 要】反贫困是世界性的难题,世界各地都对这一难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并制定和实施了多种方案来解决贫困人口的收入和发展问题。目前我国在反贫困领域进入了“两轮驱动”(低保和扶贫开发)的发展阶段。这在客观上必须要求我国对扶贫开发的定位和发展前景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
【Abstract】Anti-poverty is a worldwide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ld has carried out different form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 variety of programs to solve the incom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or population.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 two drives" (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 in the field of anti-poverty. This objectively requires our country to reacquaint and design th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關键词】扶贫开发;贫困政策;区域经济
【Keywords】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poverty policies; regional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36-02
1 我国扶贫的建设及现状
1.1 农村扶贫地区建设简析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局面是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的状况不断加深。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人口较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目前我国贫困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农业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等得不到满足。二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存的条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与经济发展相对比,人口的不断增长,更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1.2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地区人均纯收入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是我国扶贫攻坚过程中的重要突破。21世纪初,我国扶贫攻坚的目标基本实现,向国人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和气魄,更加坚定了我国完成复兴大业的信心。其中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人民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坚定信仰,依靠当地的环境资源,使经济得到发展,人均收入得到提高,但部分地区由于环境、资源、政策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发展相对落后,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较,差距较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由于贫富差距较大,一部分人口的纯收入还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更不用说享受型消费的生活方式了。
1.3 农村扶贫开发地区人均收入实例分析
2011年我国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改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并制定相关措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吕梁、太行地区发展最为缓慢,所以将这两片地区设为攻坚重地。落实我国政府出台的政策,山西省依然按照国家方阵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整合资源,建立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山西省明确提出其扶贫攻坚的重点目标和任务,建立符合农村发展规划的特色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品牌,保证其新兴企业能促进人民的增收。保证人民的收入比以前翻一番,同时贯彻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阵,搞好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努力消除人均收入较低的贫困县,争取使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2 我国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建国初期相比,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大,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承担的责任较重,发展中也出现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农田的基本需要,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条件不足,难以支撑经济的发展。目前土地的利用方式基本上都是家家户户的农耕,土地的潜力发展不出来,经济增收较少。农村人口素质普遍不高,缺少高素质人才,没有先进的经验,没有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发展眼光。制约了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开发不够。
2.1 农村扶贫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
目前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导致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于教育水平、知识涵养等不同,我国劳动工作者的工作强度、职业价值观也不同,导致收入水平不同。另一方面,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问题,也是有我国的制度政策导致的。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应深入农村了解农村从而发展农村。
2.2 农村基础建设机制不完善
根据部分成功脱贫地区的经验,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目前很多地方的灌溉设施条件较差,政府的经济投入减少,基础设施得不到好的改善。没有良好的水利设施,抗洪抗旱的能力就较弱。对于农田没有合理的规划,难以形成产业链,经济效益较差,更难说附加值的问题。
2.3 政府对农村扶贫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案,但这种发展方式更加拉大了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其分化越来越严重。如同西方发展那样,最先起步发展的一定是能受到其他地区,例如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仍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够面面俱到的兼顾到所有的贫困地区,财政资金也较为缺乏,投入力度不够。各方面的政策措施条件,都会对贫困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阻碍农村地区的发展。仅靠农村地区自身的发展,没有外力的介入,我国农村很难摆脱自身的缺陷,发展成为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3 促进农村扶贫开发地区均衡发展措施
3.1 健全和完善农村均衡发展制度
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相关人员完善现存的制度。相关人员要做思想潮流的导航人,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从各个方面帮助支持农村,对农业知识进行大力的宣传,对农耕方式进行指导。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研究表明,首先要利用各自的地缘优势,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农业,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远大发展目光的绩优股企业,对其进行重点扶持,扩大企业规模,还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村民收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对贫困村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知识下乡,拓宽村民的视野,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2 强化对农村扶贫开发区健康发展的科学规划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城市范围较小,数量较少造成了我国农村向城市转换的速度较慢。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位居世界前列,我國最贫困的地区莫过于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根据西方国家和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的经验,我国应高度重视以城带乡的带动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居民收入。脱贫的关键是自身的努力,积极利用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缩小贫困范围。通过城镇化,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从而使村民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
3.3 改革农村均衡发展,缩小农村扶贫地区收入差距管理制度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着力研究农村发展状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建立扶贫开发多中心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是对公共管理体制的完美阐释,它有利于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以往由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呈多样化多种类型,这是多中心模式无法满足的,如果在运行过程中,部分人将市场垄断,那么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就得以表现出来。相互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是市场经济的集体规则。这是由单独的行动主体,形成良好的公共管理体制的最佳方案。若能得以良好的运行,克服弊端,那么我国农村的经济就得以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4 结论
我国基本贫困国情已经在相关人员的掌控之中,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烂熟于心,这也就从本质上面帮助我国政府正确认识他们的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发展国情的扶贫政策。 从源头上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以此实现满足更多贫困人口温饱的目的。总的来说,我国的扶贫工作就是要从最紧急的问题下手,一步一步地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量力而行的基础上追加一把劲,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早日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肖红叶,王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1(7):10-12.
【2】刘力.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异——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贸易成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