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节水栽培措施

2017-07-08徐业营

新农村 2017年11期
关键词:抗旱整地籽粒

徐业营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一生中消耗水最多的作物。农民种植小麦从种到收要浇6水,每次每亩消耗50立方米水。连续几年来,我县雨水偏少,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农业用水日渐不足,采取农艺措施,降低水分消耗,减少地下水的消耗,已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限制小麦生产的不利条件,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探索和总结出一整套小麦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 选择抗旱型品种

选择衡观35、石麦15。衡观35、石麦15抗旱、节水性能表现突出,适合各种土壤,在极其干旱的年份,也能确保丰收。

2 施足基肥,精细整地

2.1 增施有机肥

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促进土壤腐殖质不断更新以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亩施纯氮5-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7公斤、硫酸锌1公斤,全部底施。

2.2 深耕整地

对秸秆还田的麦田,用深耕犁耕地,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要求碎秸秆翻埋在10-12厘米土层以下。通过翻耕、压、盖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创造条件;最后要精细整地,使用耢耙,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土碎地平,上虚下实,以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增强抗旱能力。

2.3 科学使用化学制剂,提高水分利用率

选择吸水性和释水性合适的吸水保水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不仅可解决干旱底墒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减少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合理使用蒸腾抑制剂,在小麦需水量大的生育期或干旱季节,喷施在小麦叶片上,可抑制小麦过量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无效损失,提高小麦产量。小麦喷施旱地龙,既可用作吸水保水剂,又可用作蒸腾抑制剂,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小麦播种后,亩用250克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兑水30公斤喷雾处理土壤,可起到疏松土壤,保水抗旱的效果。

3 推广精细播种技术

3.1 采用精量播种技术

根据我县实际,适时麦亩播量控制在9-10公斤,有效控制叶面积,减少田间和小麦的无效蒸腾、蒸发。

3.2 做好种子处理

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是防治小麦常见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有利于培育壮苗。拌种时可采取稀土或旱地龙与其他种衣剂混用,增加小麦的抗旱能力。

3.3 适墒播种

如种麦前还无充足的降雨,土壤水分达不到足墒标准(壤土含水量17~18%、砂土16%、粘土20%),坚决洇地造墒,决不种欠墒麦。

3.4 把好播种质量关

在精细整地基础上,推广圆盘播种机,同时要缩小行距,以4.5寸全密等行距种植为宜,播种要保证均匀深浅一致,播深4厘米左右,播后要进行镇压,确保一播全苗。

4 抓住关键时期,搞好肥水管理

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适时浇好冻水,春季第一水推迟到拔节期,在减次增量的基础上浇好灌浆水,尽量不浇麦黄水。浇水次数从6减少到4次。

4.1 切实浇好冻水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冬季雨雪偏少,浇好小麦冻水是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争取冬后管理的主动权,夺取小麦丰收的重要措施。

4.2 适时浇好春季第一水

春节过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于小麦返青初期划锄,以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壮孽促根。春季第一水要看天、看地、看苗而定。在前期管理到位,土壤墒情好、苗壮、群体适宜的情况下,春季第一次肥水的关键时期是拔节期,浇水结合追施尿素15-20公斤。

4.3 适时浇好灌浆水

小麦抽穗后,气温较高,株间蒸发和叶面蒸腾较大,需水量急剧增加,所以抽穗后10~15天浇灌浆水,灌水量50立方米/亩左右为好,浇水时要避开大风天气,以免倒伏。水分是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的溶媒和载体,通过酶的作用,将所积累的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的糖类和氨基酸转运到籽粒中去,然后再合成淀粉、蛋白质等。因此,及时浇灌水能扩充籽粒容积,加快灌浆速度,减少小花退化,起到增粒增重,提高品质的目的。多年试验证明,小麦灌浆期浇水愈晚,效果愈差。

5 叶面施肥,主攻品质,增加粒重

抽穗期叶色变淡,旗叶含氮量低于干重3%,叶绿素低于0.5%,呈現出早衰趋势的麦田。开花一灌浆期用1.5%的尿素溶液和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亩左右叶面喷洒1~2次,能增加粒重,改善品质,减轻干热风危害。

作者单位:博野县农业局技术站

猜你喜欢

抗旱整地籽粒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防汛抗旱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