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水稻不同密度与氮肥不同运筹试验初报

2017-07-08徐昌然

新农村 2017年11期
关键词:母株叶龄大田

引言

本试验研究杂交水稻不同密度与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在当地的生产潜力和特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两系杂交水稻生产潜力存在较大差异,氮肥不同運筹不同对其影响较少,但密度、氮肥不同运筹与产量有着密切的正相关,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递增,850kg/667m2以上最佳表现为9、8两个处理。

在相同的大田环境下,本文研究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氮肥的不同运筹对其群体发育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及其产量的影响,为杂交水稻提供合理的栽插密度与大田氮肥不同时期的施氮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组合:两系杂交水稻“准两优527”。

1.2 供试地点:天柱县高酿镇大小圭村欧阳金燕责任田,面积2.5亩,海拔610m,位于东经108°54′10″,北纬26°54′10″。

1.3 肥力水平:中上等。前作冬闲田,时间:2006年。

1.4 田间设计:本试验为两因子三水平试验,共9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净面积0.025亩,行距统一为30㎝。密度因子设三个水平,即1万穴/666.7m2、1.3万穴/666.7m2、1.6万穴/666.7m2。氮肥不同运筹分为(1)基肥45%,栽后5-7d15%,叶龄余数4时20%,叶龄余数2时20%。(2)基肥50%,栽后5-7d15%,叶龄余数3时15%,叶龄余数2时15%,剑叶抽出1/3时5%。(3)基肥50%,栽后5-7d20%。叶龄余数3时20%,时龄余数1时10%。

1.5 栽培管理:育秧方式种子统一用旱育保姆处理,旱地育秧,移栽叶龄6.1叶,按目标产量850kg以上栽培技术方案进行实施。所投底肥和追肥均按小区称量撒施。

1.6 试验观察记载项目:

1.6.1 记载试验田土壤类型,经纬度,海拔高度(经GPS测定),大田上年水稻品种施肥种类及施肥量,亩产,化验土壤肥力和施用的厩肥。

1.6.2 叶龄进程:秧田期4叶开始随机选择10株标记叶龄,移栽返青后每隔5天,拔节期后每隔7d观察标记一次记录叶龄和时期。

1.6.3 茎蘖动态:大田期每小区10株,每7天调查1次茎蘖数,齐穗期普查1次茎蘖数。

1.6.4产量结构和测产:成熟期每小区取代表性植株5次考察每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每小区取5点每点10株共50株计算亩穗数,全小区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密度对处理间各经济性状产影响较为明显,在不同密度下田间小气候受其自身群体的自然约束,对其群体发育和穗粒结构产生了影响,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产量结构和生育指标。高密度栽培1.6万穴/666.7m2其有效穗明显高于1.3万穴/666.7m21.02个百分点和1万穴/666.7m21.03个百分点,其母茎成穗率明显高于1.3万穴/666.7m211.56个百分点和1万穴/666.7m221.52个百分点。穗长、结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提高,但每穗实粒数差异表现不明显。见表1,表2。

2.2 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经处理间的多重比较(SSR)测验结果表明9处理极显著优于1处理,显著优于2、3处理,4、5、6、7、8、9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相对高密植的情况下,利用大田早期(35-40d)通风透光条件,加大基本落田苗数,提高亩茎成大穗的机率对产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见表3,表4,表5。

2.3 不同处理间分蘖消长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2.3.1 从表六看出不同密度间母株分蘖苗的多少与产量高低形成一定的负相关,在稀植1万穴/666.7m2情况下,基本苗6万左右,形成穗粒产量的总有效穗15.33万,即平均一个母株分蘖1.56个子蘖成穗,在1.3万穴/666.7m2情况下,基本苗8.9万,形成穗粒产量的有效穗15.46万株,平均一个母株分蘖0.74个子蘖成穗。在1.6万穴/666.7m2情况下,基本苗9.57万,形成穗粒产量总有效穗15.77万,即平均一个母株分分蘖0.65个子蘖成穗即可满足形成目标产量的要求。

2.3.2 不同密度下有效分蘖临界期有着较大的差别,1万穴/666.7m2有效分蘖临界期比1.3万穴/666.7m2晚3-5天,比1.6万穴/666.7m2有效分蘖临界期5-7d,在稀植情况下无效分蘖苗(子苗)与有效分蘖苗(穗)共生期变长,群体营养消耗加大,田间小气候变劣,不利于大穗重粒的形成,而适当密植却有利于母株和大田第一次分蘖成大穗,提早晒田,减短与无效分蘖所形成的营养共生期,降低群体消耗,有利于个体物质积累,促成产量的提高。

3 小结

在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中,适宜的密植加上科学的肥水管理,对增强母茎和第一次分蘖苗成穗,减少无效无蘖,减轻群体的营养消耗,确保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是高产栽培的关健,在优化组合中,8、9两处理亩产突破850kg,均是在此前下得以实现,因此,合理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益。

作者简介:徐昌然(1965-),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作者单位:贵州天柱农业局

猜你喜欢

母株叶龄大田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种萝卜母株处理方法对萝卜大株采种的影响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水平压条繁育苹果自根砧苗木技术要点(一)*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贺大田作品
美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