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角兽的中国版图

2017-07-08陶力

齐鲁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独角兽巨头创业者

陶力

日前,硅谷第三方研究机构Pitchbook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6月初,已经有近60亿美元投资在24家新独角兽公司,中国公司数量占据三分之一。8家公司来自中国,14家来自美国。

前述8家中国独角兽公司中7家总部在北京,包括知乎、今日头条、优客工场、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猿题库、青云,另外一家则是总部在上海的NIO蔚来汽车。目前估值最高的是今日头条,已经达到120亿美元,摩拜单车和NIO蔚来估值位列二、三,分别是30亿和28亿美元。

在这些独角兽公司背后,不难发现红杉资本、经纬创投、元璟资本等创投机构的身影。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布局,也成为幕后重要的推手。尤其是腾讯占据了半壁江山,知乎、摩拜单车、猿题库、蔚来汽车四家公司均获得其投资。

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认为,其实中国今年新出现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远远不止上述的8家,还有更多的高估值公司。“国内互联网创业的热点還是集中在消费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累积了几亿用户,在此基础上提供用户端的服务,有着巨大的空间。”

热钱之子

独角兽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罕见的动物,象征着幸运和独特。风险投资行业用它来形容发展迅猛,在独特领域有着超凡竞争力的公司。具体来说,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

刘毅然曾主导参与ofo小黄车、滴滴、小米、大众点评、VIPABC、一起作业、思必驰等项目投资。他认为,以往投资机构进行一笔投资时,往往要给出一个标准进行估值,早期以10亿美元作为一个标准。但是,随着行业的飞速剧变,这一标准相对也变得较低。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在与日俱增。

科技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生命健康领军企业碳云智能与蚂蚁金服、小米、阿里云、滴滴、大疆创新等131家企业入选。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2015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只有70家,而到了2016年已达131家,131家独角兽企业4876亿美元估值,企业平均估值37.2亿美元。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为这些企业主要集聚区域,均超过10家。

就行业分布来看,PitchBook平台数据显示,最新一轮的融资情况来看,B2C和IT行业公司占据了融资大额,分别高达49%和46%。而在2016年时,IT毫无意外地占据风投的大额,但同样获得达26%融资占比的还有金融服务行业。

一位不愿具名创投公司高管表示,之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如此火爆,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经济的提升,再加上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移动端的人口红利仍然还在,使得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很迅速,比一些小的市场成长明显要快。”

在他看来,用户基数加上技术变革再加上资金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了足够的生长土壤。“尤其是在服务领域,整个服务行业创新公司成为独角兽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比如教育、信息服务,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

投靠BAT

除了经纬创投、红杉资本、IDG资本、元璟资本等传统机构大举挺进IT行业外,BAT三大巨头也逐渐在扩大自己的投资图谱。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纬中国以29笔投融资位列创投机构第一,三巨头中以腾讯投出的21笔融资为最多,百度5笔,阿里巴巴3笔。6月12日,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宣布完成1.455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富途此前A、B两轮投资者腾讯、经纬、红杉完成,腾讯继续领投。

由此可见,腾讯投资显得十分多元化。既有西山居、Pocket Gems等游戏公司,与腾讯的核心业务高度相关。在游戏之外,腾讯从2014年开始,展开了大手笔投资,58、美团、滴滴等交易型平台先后成为腾讯新势力的一员。

另外,腾讯也不愿意错过热门的趋势,如快手、摩拜、特斯拉、蔚来汽车等,都是在追逐新的风口。

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投资重点迥异,主要集中在新零售和O2O。无论是苏宁、百联、还是优酷土豆、大麦网、微博、陌陌等,均是围绕这两个核心。据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在年度投资者大会上表示,集团在过去两年一共投入210亿美元用于并购。

在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后,百度的投资方向也转向了人工智能。今年2月,百度全资收购智能家居硬件公司渡鸦科技。两个月后,百度又宣布全资收购提供机器视觉软硬件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xPerception。

腾讯与阿里两大巨头的不断布局,也使得当下的互联网行业变得尤其泾渭分明。站队,成为创业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前述创投公司高管认为,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每一次淘汰赛都是生存和死亡的考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谁能给创业者资源让他活下去,创业者就会接受谁。“阿里和腾讯毫无疑问拥有最好的资源,某些领域甚至是垄断性的,创业者想得到这些资源就必须有立场。另外,他们拥有大量的数据积累,更加容易发现可能成为独角兽的公司,并能够为创业者背书,以便寻找下一轮的投资。”

尤为关键的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威胁在于,如果拒绝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等巨头的投资,它们极有可能转向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才是最大的挑战所在。

然而,在刘毅然看来。“接受巨头投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所谓站队问题,而是关于融合借势的判断。新平台达到一定交易量的速度正在越来越快。早年的巨头开荒者用上几年的时间,现在的创业新星可能只用上几个季度。创业者对巨头的借势是资金层面,还有信用体系、技术资源、商业版图、国际眼光,都成了创业者更加看重的因素。”

IPO不再是目标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它与中国国情类似的国家,最被看好的市场莫过于东南亚。据CB Insights 数据显示,在亚洲有60多家独角兽企业,其中41%的企业纷纷站队BAT以及蚂蚁金服。

一些中国互联网的运营方式,被照搬到了印度、韩国等国家,如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外卖O2O、共享单车等。腾讯在海外并购方面,投入的资金是三家公司中最多的,其最大宗并购为86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巨头Supercell。

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逐渐探索新的创新,不再只是简单复制和照搬美国模式,中国市场人口密集、规模够大的特点,推动了“中国式”创新。

获得巨头青睐的独角兽企业一时风光无限,但是资本市场暂时未接纳它们。目前,已经成长为巨头的蚂蚁金服、小米、滴滴等都未对外透露IPO的具体计划。这一背景下,在近年市场出现了多笔并购和合并。

一名美股投资圈人士在采访时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创公司采取了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只不过还需要等待政策的开闸和企业盈利好转,并不表示它们不看好A股市场。

“即便如此,它们也不愿意贸然去美股上市,没有对标的企业故事可讲时,企业的估值就会变得非常不确定。尤其是一些竞争非常激烈并要持续投钱的公司,比如美团点评、滴滴打车之类的,都需要长期投入,上市意味着严格的信息披露,以及高速发展的成长性。上市并非是最好的选择。”该人士进一步补充。

不过,中国互联网公司多年来遭遇冷眼的状态正在发生改变。近期,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陌陌、微博、新浪、网易等公司的股价频繁创下新高。但是,总体市值和股价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仍然有着极大的距离。

刘毅然分析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仍然集中在面向终端用户的消费领域,美国公司仍然在深耕企业服务和创新技术两大板块。“如果说美国公司做到了技术、模式和产品层面的创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做到了模式创新,现在渐渐向产品创新方面迈进,但是技术层面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更多投入和积累。”

“独角兽”重心正从美国向中国转移

独角兽公司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其中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许多重要创新都是由“独角兽”的出现而带动的。独角兽公司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代表着科技转化为市场应用的活跃程度。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份,高盛公司也发布了关于“独角兽”的报告。高盛当时认为,“独角兽”盛宴已经从狂欢回归平静。

据高盛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仅诞生三家独角兽公司,与2015年的第三季度相去甚远,当时短短三个月时间全球就崛起25家独角兽公司。

从2014年初到2015年底,全球每季度平均增加15-16家独角兽,但在2015年之后,这个数字大幅减少至5-6家。据此,高盛分析师Heather Bellini表示,全球独角兽数量已经趋于稳定,同时独角兽企业退出情况也比较稳定。

言下之意,独角兽公司新增数量逐年减少,或许意味着新经济后继乏力。但《人民日报》日前刊文评论称,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

作者姜奇平指出:目前,技术创新正处于结构变化中,技术创新重心的转移,是目前独角兽公司增长平稳的主要原因。在以技术创新为主的独角兽公司中,来自美国的占比有所降低,反映出美国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正处在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

面向未来,许多新科技仍在不断涌现,下一代“独角兽”并没有出现明显减少的势头。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技术创新正在兴起,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许多领域急赶美国,亚洲独角兽企业占比已达到29%,趋于增加。欧洲独角兽企业则稳定在10%的水平。

同时,高盛发布的数据严重低估了中国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个中原因主要是高盛的统计以美国技术创新型独角兽企业为中心,而对市场创新型独角兽企业的大量涌现视而不见,进而掩盖了“独角兽”重心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的事实。

总体来说,全球独角兽企业减少,只是一种掺杂着部分真相的假相。真相是,美国“独角兽”数量趋于稳定,而中国独角兽公司出现高速增长,全球“独角兽”分布正发生深刻的结构变化。以市场为背景的企业创新,重心正从美国移向中国。

猜你喜欢

独角兽巨头创业者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遇见独角兽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认不出了
互联网创业者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