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国体制是个筐

2017-07-08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国乒刘国梁李娜

江寒秋

在中国,关于体育话题的讨论,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最终触及到的问题核心,总是要涉及到举国体制。作为举国体制下,最为成功的项目,乒乓球自然也不例外。必须承认的是,在蔡振华、刘国梁主政乒乓球期间,国乒在举国体制的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养狼计划、队内直通赛,这些举措,一方面壮大了乒乓球的世界基础,另一方面,也让举国体制下的利益分配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国乒从此越来越强大,这种强大与以往的强大并不相同,它有一个较为清晰、透明的游戏规则与和可以辨识的职业路径,这预示着中国乒乓球正在试图摆脱竞技意义之外的标签,向着更加纯粹的领域发展。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到,近些年的国家队员所呈现出的个人气质更加生动活泼、个人空间更加宽广。在一个沉默而又僵化的体系之下,这样的气场是不可能产生的。

然而,无论行进多远,国乒毕竟仍受举国体制的大框架所制约,一场激烈的冲突发生后,关于举国体制的功过是非又一次成为问题的焦点。

功过是非:自由、资源、退役保障

出走的自由、资源的分配、退役后人生的宽度,这是举国体制争论的焦点所在。

有很多例子经常被引用,比如李娜。在这次事件中,不少文章指出,如果运动员们能够像李娜那样脱离体制,或许便可以活的更加自由,人生更为宽广。

在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中,她对于退役后的生活如此表态:自由的味道可真好啊。这种自由,毋庸置疑,指控的是体制的约束。各种各样的规定,永远需要等待的领导批示、表态,这些常人所不得不适应的规定动作,让个性强悍的李娜越来越不耐烦。由此,她选择了出走,在更广阔的商业体育中,寻找到了更大的成功。

为李娜的选择可以形成映照的是当年王治郅的选择。当年王治郅加入“小牛队”打上NBA之后,一向口碑甚佳的王治郅,因不服从中国篮协的“召唤”,并以个人需留美训练和参加美国的夏季联赛为由滞美不归。面对“失控”的王治郅,中国篮协将其开除出国家队。几年之后,尽管王治郅与中国篮协各自捐弃前嫌上演了“将相和”,但举国体制与运动员个人权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依然难以掩饰和修补。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李娜的路径其实并不适合中国乒乓球。网球运动是一项世界性的商业体育运动,中国并不是一个网球大国,并不具备更为优秀的竞技环境和商业环境。李娜的出走,表面上是脱离体制,实际上,则是人往高处走的范例。当然,做出这个决定也并不容易,体制的平台虽然不那么优秀,但它对优秀运动员的照顾还是方方面面的,其也附带了很多福利措施,习惯了这样环境的人,很难脱离出去。

中国乒乓球,在多年的发展下,其竞技环境、受关注程度毫无疑问位居全世界第一,其商业化程度,即便不如其他项目,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也应当算走在世界前列。乒超联赛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可称世界第一联赛。要知道,很多国家连职业乒乓球俱乐部都没有。我们也看到,这些年来,中国出产的顶尖乒乓球运动员,除了何智丽,基本都聚集在国乒麾下。中国有着最好的乒乓球职业发展环境、平台,出走的结果,要么去其他国家延续职业生涯,要么只能退役。因此,在不为人知的矛盾无法解决后,背负着国家光环的李晓霞,只能选择退役。

资源如何分配也是让人诟病举国体制的一大原因。体制的特性决定了,资源只可能向金字塔最上层流动。这就导致了,将竞技体育作为一个职业更像是一场赌博,成功了就是英雄,否则就是失败,一个成功的普通运动员,这样的更基于兴趣和生活方式的成长路径,不被资源考虑。在乒羽中心,李永波对林丹的偏爱曾引起诸多不满,而这种总教头决定一切的体制,如果决定资源分配的人,其人品受到质疑,那么这个队伍必然不可能像刘国梁所带的那样一团和气。

刘国梁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同时本身又是大满贯得主。就像皇马的主教练齐达内一样,他手下有着世界上最出色的球星,战术的安排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球星们心服口服,拼尽全力。在这一点上,刘国梁比李永波、陈忠和有着更足的底气,只有冠军才能让冠军们心服口服。当然,这样的团结在总局领导眼中,是否也形成了小圈子、改革的阻力,不得而知。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举国体制之下,如今国乒的团结与成功与刘国梁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队员们能够心服口服的接受刘国梁的战术安排、资源分配,换一个人来,未必不会像曾经的羽毛球、马家军那样曝出若干丑闻。

最后一点是退役后的人生宽度。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不少退役运动员的人生悲剧。比如曾获全国少年女子举重冠军的黄燕兰。2005年,时年23岁的黄燕兰因训练受伤成九级伤残,仅得4000元补偿金,4万元退役金。此外,当搓澡工的邹春兰、摆地摊的艾冬梅、街头卖艺的张尚武,还有因病逝世的举重冠军才力,他们的境遇无不引人唏嘘。

对于才力贫病交加的悲剧,做出相关报道的前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曾经在一部大的机器里面运转,生活在这部机器当中的才力有存在感,退役后这种存在感没有了,保障也随之消失了,这种不适应, 加上身体上的创伤,脱离了举国体育体制之后却没人对他负更多的责任,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路线之争:举国体制与市场化

国球风波的背后,不只是权力和利益之争,更有举国体制与体总新领导市场化改革的路线之争。

有意思的是,通过相关报道,我们可以得知,体总新领导曾旗帜鲜明的说中国体育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而这个体制,就是指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从这个认识出发,新领导认为“改革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把市场和计划平衡好”。虽然新领导还说:“完全去掉举国体制肯定不行”,但这句话更像是对于举国体制的否定还是肯定,也不难判断。所谓的没否定“举国体制”,只是还没公开的彻底否定而已。

既然他认为“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的主要问题,那么新领导的改革思路主要就是推动市场化,“把市场和计划平衡好”这句话的平衡重心在哪边,也很清楚。

然而,总局的改革思路很容易被那些反对举国体制但声援退赛运動员的人们所忽略。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反对举国体制,同时他们也反对要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的体育总局。在国家荣耀与体育情怀的缠绕之下,很多人或许已经搞错了反对的目标。

虽然还不能确定未来国乒体制是不是也要告别“举国体制”,纳入市场化改革的盘子,因为这次启动国乒改革的理由是要实现扁平化管理。国乒虽然优秀,但却是“举国体制”的优秀代表,这种优秀并不会被那些对“举国体制”持有偏见的人所认可而认为不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只有把国乒纳入到计划体制落后,市场机制先进的二元思维,体总支持乒羽中心对国乒进行大改的逻辑才能理顺。

这场扁平化管理为理由的改革,看起来更像是体总要收各管理中心的权,管理中心则趁机要收总教练的权。冠冕堂皇的改革理由背后,搭载了多少个人利益的考虑,这真是个难度不大不小的思考题。

“举国体制”不是没有问题,有问题就采取问题导向,加以完善。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问题的体制。中国就是靠着“举国体制”取得奥运会的出色成绩。把“举国体制”当成主要问题的根源,那是“定体问”的逻辑思维方式。当前的解放思想,应该是从市场万能论的教条中解脱出来。

而我们的改革也要师出有名,理由不充分而又简单粗暴的改革,当然会引起教练员和队员的反对,也会引发广大网民的质疑了。网民担心的就是不恰当的改革,导致祸起萧墙,让外国人怎么也打不败的国乒自毁长城。这种担心当然很有必要,因为从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不管群众们是否反对支持举国体制,在他们看来,国乒依旧是国家的国乒,是人民的国乒。

猜你喜欢

国乒刘国梁李娜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国球国车一起炫!风神携手国乒公益直播传授乒乓技艺
世乒赛国乒男团10连冠+女团5连冠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认识刘国梁
刘国梁重掌帅印
21岁首次登顶世界第一,樊振东的“国乒时代”到了
李娜作品
虎父无犬女!刘国梁6岁女儿获世界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