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杠杆”取得实效
2017-07-08王浩宇
王浩宇
怪现象:SHIBOR与LPR倒挂
SHIBOR反映的是资金供给端资金的价格,刻画金融机构的资金借贷成本,其受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很大。LPR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LPR利率是实体经济贷款利率的重要参考,是实体部门从商业银行信贷融资成本的基准线。
通常情况下,作为银行资金来源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SHIBOR应该小于作为銀行资金贷出的贷款利率,这样银行等金融机构才能赚取利差。大部分情况下,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但在5月22日之后的两周内,贷款基础利率与SHIBOR呈现倒挂现象,截至发稿,此现象还在持续。
事实上,SHIBOR的八个品种利率从2016年年底,全部开始上升。特别是从一个月开始以上的期限的SHIBOR利率,几乎保持了同步的大幅上升,说明中国对金融行业的去杠杆行为取得了成效,缩紧了流动性。
与此同时,央行为缓解流动性实行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成效,这说明市场已经形成了金融业去杠杆的预期,从而使得SHIBOR利率2016年底开始持续上升。
去杠杆造成银行利润空间被压缩
此轮“去杠杆”是在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之后,实体经济部门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债转股试点、资产证券化探索等多种措施,使债务成本有所下降,但杠杆率没有停止继续上升的趋势,债务压力并没有充分释放。
在此之后,去杠杆延展到金融领域。自2016年末,“一行三会”推出了多项去杠杆举措,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将表外业务纳入审查范围。为了配合金融行业去杠杆,防止市场过度波动,央行出台了各种货币政策来填补去杠杆过程中的流动性紧张问题。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16年中期,人民银行先后增加了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品种,适当延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负债稳定性。2017年5月12日,央行进行4590亿MLF操作,去杠杆的过程中填补流动性紧张。
然而,从2016年年末开始,一个月到一年期限的SHIBOR迅速上升,说明银行间长期借贷成本持续上升,流动性收紧,市场预期形成,金融去杠杆显现成效。需要注意的是,贷款基础利率只是银行借贷给最优质客户的利率,实际上借贷给信用和风险承受等级不同的客户的利率是高于这个利率的,所以,银行并不是真的亏本了,而是其利润空间被压缩,这可能会使得银行贷款利率上升。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借贷成本产生影响。同时之前央行实行的MLF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表明市场预期已经基本形成,实体经济可能面临借贷成本上升的环境。这有可能再次使得民间借贷重获繁荣,地下钱庄等组织可能会借此机会获取巨额利润,这些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