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原创试题的命制
2017-07-07王庭婷
王庭婷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 原创试题的命制不仅考察教师的历史专业知识涉猎的广度和深度,更考察教师对历史教学重难点和学情的把握。命制一套高质量的试题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青年教师走向历史教学名师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材,把握考点,还需要对史学研究现状有所了解,更需要加强对课标、考纲、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试题原创 命制试题
一、命制原创历史试题的必要性
(一)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
高中历史教师的迅速成长普遍需要两个周期,也就是六年,在这六年里需要学会独立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等,还需要学会独立命制原创试题。原创试题的命制不仅考察教师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考验教师对历史教学重难点和学情的把握。所以,命制一套高质量的试题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青年教师走向历史教学名师的必经之路。如这道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的思想成为诸子的共鸣。在“一”的思潮下,诸子以自家学术为体,兼采他家,从而走上了学术综合的路途。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早体现出儒法结合的理论是( )
A.礼法并用 B.天人感应
C.制天命而用之 D.大一统
这道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最早做到“儒法结合”的思想家是荀子,其思想主张就是“礼法并用”。命制这道题,需要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有整体把握,并且理解儒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思想主张。例如: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所说:“科学发展所绝对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承认自然,而不是逃避自然……出世式的否认现实,似乎在形式和心理上都是与科学发展格格不入的。”以下思想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
这道题考查对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题干的大意是对科学研究条件要承认自然,这就是一种方法论,符合这一要求的就是“格物致知”。命制这道题,教师必须清楚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科技研究的情况,并且准确把握“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概念。因此,原创试题的命制能体现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不是缺少资源,而是资源太多。教师的教学需要优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需要优化资源。精选历史试题是优化资源的重要一环。网上各种各样的试题很多,但是如何整合资源,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例如:
陈独秀:“人之生也,求幸福而避痛苦,乃当然之天则。”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陈独秀所理解的新道德是指( )
A.牺牲自我的集体观念 B.求乐免苦的合理利己观念
C.满足私欲的享乐观念 D.满足自我的自利利己观念
这道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和题干内容的理解,新道德应该满足自我的合理利己观念。本题很好地弥补了教材的缺失,人民版教材對新文化运动中的旧道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对于新道德却未提及,有可能造成教学的遗漏,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新文化内容。这样的试题能让学生对新文化的认知更加全面和立体,提高学习效率。
考试的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总结考后状况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一套高质量的历史试题才能更全面科学地测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测验后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才更有指导意义。
二、命制原创历史试题的可能性
(一)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教师需要研究课标、考纲、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题等,这样命制的试题才能更符合高考的要求。课标是教学和考试的指导性文件,考纲和考试说明更是直接体现了考试的要求,只有明确高考试题命制的方向,才有可能让历史教师所命试题更科学。对高考真题的研究更是必须要做的功课,所谓依样画葫芦要画得像,不仅形似更需神似。在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中,题干材料始终是“新材料”,而且精短易懂。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特别全国卷的研究,不难发现以后试题特点会呈现出题干“短而精+通俗化”的趋势。命制试题时,要以高考试题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用词形式作为参照,使用简短明了和通俗易懂的材料。通过这样训练与测试,才更能起到检验的效果,使学生在平时高考备考中有更大的收获,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
20世纪50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馆下属新闻处动员和策划大陆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反共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大陆投奔“自由世界”两类。这反映了( )
A.二战后初期出现了一次移民的高潮
B.华人青年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放弃个人信仰
C.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时代特征
D.文学作品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有效史料
这道题考查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理解,题干主要反映了美国策划了大量的反共文学作品,反映了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时代特征。这道题很有高考试题的味道,选择题题干简单精练,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反过来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再来看看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与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但主要矛盾决定了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革命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从近代中国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为中国在整体上实现现代化创造政治的、经济的前提,从而使中国现代化真正成为可能。这个基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必然是以革命手段,首先取得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政治的变革。在民族不独立、政治不民主的前提下,中国能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左玉河《革命与现代化:正确看待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革命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参考答案:论题一:革命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
辛亥革命从各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开始参与国家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习俗的政令,推动了社会风习的改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深入人心。“敢为帝制者,天下共击之”。
议题二:现代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
中国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中体西用的洋务和晚清之新政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时,民主思想得到了传播。因此,为辛亥革命创造了经济条件、阶级条件、组织条件和思想条件。
这道材料题体现了高考41题的新考法,即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论证问题,考查学生的评论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符合高考的考查特点和趋势。
(二)要对考查内容心中有数。
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重难点知识,这样才能确定试题命制方向。试题的命制需要考虑考查内容的比例问题,一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内容差异不会太大,而三大板块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的比例也应大体相当。每一个时段每一个板块考查什么需要心中有数。
(三)要广泛阅读,收集和整理经典史料,把握好史学研究方向。
高考历史试题大都考查对史料的解读,教师需要收集一些经典的史料作为试题原材料,试题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所选史料是否恰当。同时,教师需要把握好史学研究方向,把握史学热点。教材的制定和推广的周期较长,因此有滞后性,教材的一些观点是落后于史学研究的。教师在命制试题时需要对当今的一些史学热点问题进行学习。通过研究近几年高考题的命制规律可见,与时政相关的主干历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充分挖掘。
370所学校、500多里马路、300万元个人善款(含其弟兄所助)、近代中国第一家地方图书馆、第一家地方博物苑、第一家地方师范学校、第一个地方气象台等,这些既是张謇为贫苦民众所做之事,又是他慈善公益事业的真实写照。据此判断,张謇的慈善事业呈现出的特点是( )
A.将传统善举与近代公益相结合
B.高度重视近代教育的作用
C.张謇的慈善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D.慈善事业受到国内环境的影响
这道题是以全新视角考查近代化的问题,张謇本来就是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考查人物,但以往对他的考查都是从民族企业或实业救国的角度出发,这里结合福利问题和近代化问题很新颖。材料体现出了对张謇研究的史学新成果。
总之,青年教师要敢于尝试命制原创试题,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命制一套好的历史原创试题不亚于准备一节好的公开课,这个过程会让大家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林中泽.历史中心与历史联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J].學术研究,2005(1).
[2]祝旭东.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J].历史教学,2006(7).
[3]黄牡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4).
[4]左玉河.革命与现代化:正确看待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