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教学中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2017-07-07尚润玲王丽聪

文教资料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专业课程

尚润玲+王丽聪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纺织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00)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和认可自己的专业、对从事的职业忠诚,永不放弃,不改变初心,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止于至善的精神。专业课学习是高职生提高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主要手段,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专业课程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工匠精神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决心。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的学者认为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二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三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和完美;四是甘于奉献,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2]有的学者认为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的一种精神”[3]。根据学者们的阐释,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与未来职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热爱和认可自己的专业、对从事的职业忠诚,永不放弃,不改变初心、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止于至善的精神。

高职学生是推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一支重要后备军,是未来的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发展要求高职生具有工匠精神。专业课教学是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要让其发挥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4]。学习兴趣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认识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5],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最重要动力元素之一,是学生学习的宝贵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愿意学习的第一前提,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能力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当代高职学生对学习的专业不甚了解。再加之受各种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如何激发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就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一种目的或一种意向,可以形成一种准需求,产生具有动力意义的紧张系统。”[6]人的心理紧张系统代表的就是一种心理需要,假如我们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方面有这种心理需要,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是学习的需要和心理紧张系统不健全,也就是学生尚未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专业的价值观?结合当前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实践情况,笔者认为,首先,在高职生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学习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尽早明白学习价值与意义所在;其次,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与感悟、专业的发展与美好前景,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让学生学着并快乐着,真正对自己的专业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

二、精心打造教材

现在的企业要求纺织人才具有工匠精神,具备较强的技术技能,一方面负责对面料生产安排、生产工艺的监控、产品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和专业设计人员从事产品或项目的开发及工艺的设计,他们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按生产单位的需求进行切合实际的工作。现有的教材陈旧,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在遵循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创新人才”为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创新型人才质量观,以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为主要内容,打造校本教材并出版。

专业课教材是专業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载体,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院对教材质量的不断推进,体现学院“工学结合、培养现代班组长”教育特色,行业、企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学院对校本教材提出更高要求。化纺系染色工艺课程教学团队在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关注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动向,将企业的新流程、新工艺、新产品及时体现到教材中。综合江阴周边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以最终产品为任务导向,汲取大量有关各种面料染色的项目,然后精挑细选,精心打造成若干个教材的项目,再结合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实际情况,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同时创新教材结构,用纤维分类代替传统的染料为主线的教材结构。根据纺织纤维种类教材分为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再从经典产品到最新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纤维特点、染色理论、染色工艺、设备选择及常见质量问题。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每节配有技能训练、思考与练习;为了延展相关理论知识,每节还配有知识拓展部分;形成校本教材,严格按照计划实际使用教材,根据企业对学生的反馈,结合两年的教学实践效果,依托当地行业优势,再次整合校内外资源,并正式出版教材。

新教材从纺织行业、企业的新流程、新工艺、新产品提取精华,更新旧的无用的知识,提供给学生更感兴趣、紧跟时代的新知识,让学生爱并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深度融合,让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注专业知识,“做中学,学中做”,对自己做的产品尽力做到最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在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前,专业课基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平时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包括在课程资源平台上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吸收,仔细观看相关视频,认真揣摩具体操作,鼓励在线讨论,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在精益求精方面有所作为;到了实验室,教师严格检查实验前的准备情况,对一丝不苟执行的学生大力表扬,做实验开始,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步骤,不容许任何马虎,实验数据有问题的要重新做,实验来不及做完,课后一定要补上,对于实验认真仔细,实验结果还可以的情况下,对仍然坚持再做一遍的学生一定要给予肯定与赞扬,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对提出改进试验措施的,不论效果如何,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对于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一律要给予肯定。

对于实训,实训前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实训指导任务书,观看课程资源中有关企业加工同类产品的流程和工序视频,要求他们熟悉每一道加工工序,每一步操作及注意事项;进入实训室,先设立一个个逐渐升级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训学习开始能够较轻易实现一个目标,让学生能体现自我价值、展现职业风采、感受实训快乐,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出产品;然后,要求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产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步具体操作、每一道加工工序、每一个中间产品、每一个织物成品,对加工面料成品的检验、验收严格按照国标或者美标执行。如对学生所做的面料染色小样与所给标准样的色差,以美标的最严要求色差为标准,凡是大于该标准的一律打回重新调整工艺条件打样。当然,对于胜利完成打样任务的学生,我们给予高度的肯定与赞扬,并鼓励这些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用事实证明谁能一丝不苟地准备、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专注执着、勇于创新,谁就可以赢得快乐与尊重,让他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工匠精神对于自己职业技能和职业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四、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几年前,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评价以考试为主,专业课程考核内容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重知识轻能力,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过程考核,考核信度较低,没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有必要进行改革。

为此,染色工艺教学团队凭借众多校企合作企业,搜集素材、拍摄视频、录制实际生产、制作微课,将结果用来制作学院精品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校企协同共创国家资源库,资源库中的教学视频、企业实际生产录像、作业、自测、考试、学习统计、学习评价、教学答疑和教学笔记等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多方位评价。

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前在平台上对布置的资源的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的在线讨论、在线练习、课后的在线复习、作业及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和能力与素养方面等情况在平台上显示得十分清楚,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依据他们在平台上不同阶段的“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定,为学生学业的过程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评价,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自觉主动地提高专业技能与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管住自己的同时对专业慢慢热爱起来,不由自主地专注自己的纺织专业,格拉德维尔说过,任何一个人经过一万小时的努力,可以由平凡变为超凡;马克·吐温也说过,只要专注于一项事业,就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7]。因此,平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做事的习惯,这样学生工匠精神自然而然逐渐形成。

专业课学习是高职生获取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主要手段,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仅仅做好上述四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专业课教学者坚定地、专注执着地探索与实践,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匠心筑梦,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6-3-6(02).

[2]聂伟.经济社会转型期应彰显尊重“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4-19(05).

[3]郑荣胜.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N].杭州日报,2016-4-18(11).

[4]余国政,陈咏梅.大学生学习兴趣探析[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3):22-25.

[5]林培锦.勒温场理论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6):69-71.

[6]库尔特·勒温.竺培梁,译.拓扑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

[7]彭敏.“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經济学院学报,2015(2):208-20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