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议事会开进城中村
2017-07-07刘建华
刘建华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流动人口涌向城市生活就业已成为新常态,同时带来的社会管理治理问题,也成为我国超大城市绕不开的难题。作为超大型城市广州的“城中村”,三元里一直在探索来穗人员“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的新路子。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流动人口涌向城市生活就业已成为新常态,同时其带来的社会管理治理难题,也成为我国超大城市绕不开的难题。
广州市是全国外来流动人口最多的超大城市之一。“如何使来穗人员‘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在创新基层工作和社会治理、破解超大城市流动人口融入难方面走出了新路。”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曾凯章如是说。
《小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15年7月开始,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下称广州市来穗局)便牵头会同白云区委、区政府和三元里街道以三元里松柏岗社区为试点,探索来穗人员融合社区建设。两年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被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批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共议共治 为有效破解来穗人员参与属地社区治理难题,2016年4月,广州市来穗局会同白云区来穗局及三元里街,在三元里成立了全国首个由来穗人员和本地居民组成的松柏岗社区共治议事会,探索搭建多元共治社区民主议事平台。
来穗人员城市融入难题
今年年初,广州市统计局公布,至2016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04.35万人,其中超过六分之一的人口又集中在白云区,达到244.19万人,而白云区的户籍人口只有94.36万人,是人口倒置的典型地區。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广州全市来穗人员登记数量为772.27万,而白云区来穗人员数量为163.44万,居全市之首,占全市总量21.2%。其中三元里村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三元里街地处白云新城核心地段,辖区面积5.21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79万人,来穗人员5.8万人,人口倒挂现象严重,既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也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中村”。5.8万的外来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化妆品、皮具、印刷业三大产业。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制约,该村来穗务工人员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住房、户籍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他们迫切需要解决子女上学问题,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供生活就业技能培训和市民化培训,提供文化娱乐场地,提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能力,解决社区融入难等。
三元里来穗人员已经是本地户籍人口的2倍,目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三元里原居民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型中的自身文明建设问题。随着城中村土地和房屋大幅度升值,大量村民通过集体经济的分红和自己的出租屋经济,个人财富急剧增长,现在的三元里已经是一个物质生活富裕的“城中村”,但相当一部分原村民并没有完成从非城镇居民向城镇居民文明素养的转型。如何完成原住民的城市化文明问题,如何重塑现代社区精神家园,已成为城中村社区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三元里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制约,来穗人员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住房、户籍管理、家庭生活等诸方面,与城市居民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城市融入和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对三元里230名来穗人员问卷调查显示,他们的社区需求依次为:解决子女上学问题,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提供技能培训和市民化培训,提供文化娱乐室或学习室,组织开展文体健身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等。如何让来穗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本地社区,与本地居民一起共建和谐社区,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创建三元里融合社区是建设广州市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广州市在2014年已被国家正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我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总体目标为,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比较优势和地区特色,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特别是创新来穗人员的城市融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曾凯章说,选择三元里社区作为广州市融合社区建设试点,对凝聚基层社会力量、培育居民和来穗人员主人翁意识、探索来穗人员城市融入和社区融合的新模式、破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难题、推动广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里程碑式意义。
市、区、街道探索共治新路径
广州市来穗局向《小康》记者解释说,融合社区指的是,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生活在同一社区内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相互认同的社会共同体。融合社区有助于解决社区空间的封闭性和排外性,促进来穗务工人员与市民之间的交往与融合。融合社区的构建必须依托一个实在的社区空间的载体,通过专业的社区工作方法,营造社区感,将来穗人员纳入到社会发展中来。
2015年7月,广州市来穗局大胆创新,在全国建设首个来穗人员融合社区,坚持以融促建、以融促稳、以融促安、以融促新的思路,在全国率先探索破解超大城市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带来社会治理难题的新办法、新路子。
为了把这项开拓性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曾凯章亲自带队先后组织11批次深入白云区三元里街道11社区,进行深入调研,并和白云区马文田书记共同主持召开市、区、街道相关部门人员的协调会议,以全面铺开推动相关建设事宜。同时,成立了市、区、街道联动的三元里融合社区创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融合社区创建领导小组),由市来穗局局长曾凯章任组长,市来穗局副局长陈运则和白云区副区长冯炳辉任副组长,负责对三元里融合社区创建的统筹指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等工作。经过广泛调研论证与协商,为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进一步细化充实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目标、标准、任务、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等前提下,制定了《三元里街融合社区“五个一工程”工作任务表》,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然后分工抓落实。市融合社区创建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并采取现场督导与随机抽查方式,及时反馈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市委书记任学锋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也曾多次亲自前往来穗局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三元里融合社区创建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市委书记任学锋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方案制定上报后,任学锋书记迅即做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重要批示,在创建过程中又指示要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推广”。
在白云区进行融合社区建设不仅得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等领导的支持,基层单位也积极给予了配合。记者了解到,白云区来穗局注重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指导与沟通,白云區来穗局局长唐皓同志经常到三元里街道,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三元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为创建工作主体责任单位,工作积极主动,严格落实周工作例会制度,街道党工委书记杨颜泽同志大局意识强,具有担当精神,亲力亲为推动每项工作,使各项创建任务能够落实到位。
为确保“五个一工程”建设稳步有序向前推进,并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轨道,广州市来穗局着力构建了“市区领导指导、街道主责主抓、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来穗人员和三元里居民配合”的大融合格局,通过上下协力,多元发力,凝聚合力推动创建。
如何提高归属感
2016年4月,为有效破解来穗人员参与属地社区治理难题,广州市来穗局会同白云区来穗局及三元里街,在三元里成立了全国首个由来穗人员和本地居民组成的松柏岗社区共治议事会,探索搭建多元共治社区民主议事平台。
广州市来穗局向记者介绍说,社区共治议事会共设代表13名,由6名社区居民、6名来穗人员和1名街道委派人员组成,共同协商解决社区社会性、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鉴于融合社区共治议事会为全国首创,广州市来穗局高度重视,一方面,会同三元里街道起草了《松柏岗社区共治议事会章程》并组织松柏岗社区居民和来穗人员讨论,同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以此形成《松柏岗社区共治议事会章程》;另一方面先后两次组织三元里街道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到增城下围村就村民自治专题考察学习,并就如何围绕议事规则选取议题开展议事等环节,进行了专门培训。目前,社区共治议事会已成功就首个议题“建设社区微公园”开展协商,并达成共识,推动属地街道协调增设社区公共文体活动场地。共治议事会是拓展基层民主协商、推动社区居民自治的有益探索,有效激发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的社区参与意识,在共治共建中实现融合。
“首先要让他们有事情可做。”记者在三元里采访时,一位本地老居民如是说。对此,广州市来穗局深以为然,于是“开展个性化定制,着力提升来穗人员融入社区的能力和素质”,也成为融合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业就业、文化认同、公共参与是来穗人员实现社会融合的几个关键因素,为了帮助来穗人员更好融入社区,广州市来穗局依托社会组织力量创建了三元里融合学堂,为来穗人员融入城市、融入社区搭建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有效激发他们共同参与融合社区建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为融合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促进融入能力提升。向青少年来穗人员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对从事出口生产、贸易工作的来穗人员,开设商务英语培训班,提升创业能力;针对来穗人员普遍关心的子女优教问题,打造暑期“小候鸟”成长基地,为留守儿童举办免费兴趣培养班、作业辅导、亲子读书、亲子同游广州等活动20余场,为4个儿童早教班次进行授课,开设系列亲子早教班,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成立至今,融合学堂已累计开讲143场,服务近6000人次。二是促进文化融合与文化认同。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通过大力挖掘、弘扬三元里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此促进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先后组织举办13场由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共同参与的“融合文化节”文艺汇演,同时借助志愿服务使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熟悉起来并建立更紧密联系。三是增强参与公共治理意识。开设村史及外来工创业史教育、环境教育等课程,提升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的市民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组织对共治议事会议事代表进行培训,编写了朗朗上口的“议事口诀”;为来穗人员社区骨干开设社区建设与实务、社区工作方法、志愿者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累计服务人次达460人。
根据广州市来穗局融合社区建设的设想,“五个一工程”除了包括前述民主议事会、融合学堂之外,还将建设一个融合社区工作服务站、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组建一支来穗人员志愿服务队。
“我们注重针对来穗人员的共性与个性需求,相继展开了针对性、定制性精准化的‘暖心服务。” 曾凯章说,许多来穗人员对创建融合社区,从以前的漠不关心、排斥观望变得关心、认同和支持,参与热情更高了。“我们感到,只有紧贴来穗人员最现实、最迫切、最核心的多元需求,主动提供精准化服务,用真心温暖人心,靠服务赢得人心,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真心支持与配合,并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创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