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

2017-07-07王冰玉武传表

商业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辽宁省城镇化

王冰玉++武传表

[摘 要] 乡村旅游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推动城镇物品经济聚集,推动城镇品牌化发展,促进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推进乡村旅游积极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管等方面。辽宁省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促动机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提升机制、产业结构转变机制、人口集聚机制、文化价值观转变机制等方面内容。辽宁省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随着近年乡村旅游的发展,辽宁省已经建起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而且随着单纯的观光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再次向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发展。

[关键词] 辽宁省;乡村旅游;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n new urbanization reflected in promoting urban economic aggreg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bran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facili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on the rural tourism reflected in providing important suppor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ctivel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rural tourism market. The actuating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promoting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nd cultural values transformation. Liaoning province has the superior geographical pos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Liaoning province has built a road network ext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Meanwhi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mple sightseeing, tourism has developed more diversified pattern.

Key words: Liaoning, rural tourism, urbanization, relationship, role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站在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的前沿,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出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也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无疑也将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动力。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并日臻完善,乡村旅游业也同样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旅游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程度都处在尚不完善的阶段,所以仔细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促动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原有的风貌之上,利用其独有的自然资源、乡土风光以及风俗人情等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旅游观光的开发。乡村旅游可以使来自不同城镇,不同地区的游客更好的亲近自然,体会到回归自然的乐趣。除此之外,也会带动整个乡村的发展,解决乡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尤其对那些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但工商业发展不足,农民收入低,村庄“空心化”严重的乡村来说,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007年,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最早得到提出,而其概念的正式确定是在十八大。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指使小城镇、大中小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及和谐发展。它的核心是着眼于农民,覆盖全农村,是不以破坏生态环境,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的,真正做到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体化与均等化,实现经济共同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二、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一)乡村旅游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乡村旅游推动城镇物品经济聚集。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且产业链长。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已经逐渐融入到许多其他的相关产业之中,共同构成泛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企业作为核心,吸引着大量的物品集聚,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娱等各种需要。根据供需理论,随着旅游物品需求的增多,会自然而然的在城镇中形成大量有关的团体、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供应商,对城镇集聚产业、资金和人口等方面产生有力的推动。

2.乡村旅游推动城镇品牌化发展。

发展旅游业不仅仅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可以大力传播当地文化,促进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一般旅游业的发展是要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但除此而外,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开发本地的独有特色是更加有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因为它可以更好的彰显城市个性、增强地方性、扩大影响力。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形式也是十分多种多样,而“红色文化”旅游这一类别正是做到了将其城市独有的精神文化遗产同民俗风情很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它特有的目的地品牌效应,推动城镇向个性化、品牌化发展。

3.乡村旅游促进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比大力发展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耗过高等负面影响,发展旅游业则显得更加环保与节约。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与资源环境和人文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整合乡村资源、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我们要积极引导当地村民以及游客树立保护环境、生态旅游等意识,共同推进城镇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

(一)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核心—边缘”理论认为:在区域发展中: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发展城镇,带动乡村,从而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这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战略举措。以乡村在内的周边区域是城镇发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城镇是区域经济的活动中心,所以,旅游活动一般总是以城镇为集散地和连结点。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可以使整个城镇的各个功能都日臻完善,不断拓宽产业门类,特别是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服务产业、休闲产业能够获得广泛发展,进而能够加快旅游产业链条广泛延伸。

(二)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旅游积极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要想走好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就首先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坚持科学的态度,避免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会对地区资源做出系统的规划,注重城市品牌与特色建设,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深化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新型城镇化利于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管

过去由于许多乡村地区交通不便利,通讯设施不完善,并不能很快的与当地政府或者监管部门取得很好的联系。因此导致很多地方的旅游业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得到最优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发展机制日益健全,政府与居民的距离也渐渐拉近了。现在,无论在哪里村民和游客的诉求都可以便捷的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更好的保护个人的利益,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政府支持及政策保障。

四、遼宁省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促动机制研究

(一)基础设施提升机制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旅游客流从城市流向农村,增加旅游地的收入。乡村旅游目的地创造的旅游收入可用于进一步改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投入额增加,从而带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改善,为乡村旅游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反过来,随着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美化,还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辽宁省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亚中心,是东北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地。它与朝鲜半岛仅为一江之隔,离日本也很近,可以称得上东三省的海上要口。随着近年乡村旅游的发展,辽宁省已经建起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十四个市的高速连接,村村都通柏油路。而且随着单纯的观光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再次向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发展,如休闲度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游客的游玩时间,而辽宁省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不仅单单吸引国内游客,更会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

(二)产业结构转变机制

传统的乡村是以农业种植为主,产品结构单一。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兴起,例如农产品加工业、食品业、土特产经营和旅游纪念品等相关产业。从过去单一化的产业结构逐步向多元化转变,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很大的活力。农村本身拥有着多种丰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等资源,乡村旅游正好可以充分地将它们进行整合利用,通过此方式,农业及其农产品也实现了多次增值,更好的促进了乡村旅游地区的小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农家乐”形式,村民们在自家院中开办一种集吃、住、娱为一体的“旅游酒店”,而其所用的全部材料均为自给自足。自家的房屋、自家的菜园、自家的家禽,是纯天然绿色的自家产品。如在沈阳市的新城子区马刚乡,就有将近一百多户的村民自营建起了“农家乐”的旅游模式;第二种是农院的观光采摘模式,村民将自家所种的菜园、花圃、果园等进行对外开放,每到应季之时,就会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体会这种回归自然自己动手的乐趣。如丹东凤城的大梨树村,就是利用其村里的万亩果园,来吸引游客在春季赏花观光,秋季采摘瓜果;第三种是一种比较高科技的旅游模式,它是以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养殖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为基础所开发的旅游,

(三)人口集聚机制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十分有效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很好的留住本地区的原始住户,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吸引附近地区的人前来寻找发展机会,同时还会吸引部分周边城市的人口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引领者集聚到乡镇企业,促进了乡村旅游地人口集聚,推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如辽宁省沈阳市白清寨,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再是像从前一样外出务工,而是在自己家办起了“农家小院”,数量可达三十多户,而人均年收入4000元;再如彰武大青沟的130名农民也不再外出务工或单纯的务农,而是搞起了旅游,每年总收入能达到300多万元……

(四)文化价值观转变机制

正如乡村旅游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乡村旅游也同样拉近了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它改善了农村封闭的环境,增加了农民与城镇互动的渠道,农民可以更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旅游者的到来,会引起农民自身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传统观念中,城乡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但随着城里人入到乡村中,亲身体会乡村文化时,就会有不一样的自然归属感。而当地的农民也会感受到城镇游客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文化流”,从而更加渴望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一来便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人口城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位于辽宁省丹东的宽甸,是中国最大边境城市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中朝的边界河鸭绿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山脉、江河和虎山长城,边境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类型不同且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国际性旅游品牌特点,。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它的红色文化,断桥,炮台,长城等都是很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它也像标志一样,时刻警醒着各省各地的外来游客。

[参 考 文 献]

[1]赵承华.基于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1(5).

[2]林峰.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3]孔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管理学家,2014(1).

[4]何一飞,李丰生,曹世武.乡村旅游发展新出路: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的嵌入式发展[J].理论导刊,2015(9):73-75.

[5]曾天雄,罗海云.论乡村旅游和城镇化的相互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68-70.

[6]林峰.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旅游投资热[N].中国旅游报,2011-07-29.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辽宁省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