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上)

2017-07-0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多角度老子角度

【话题导入】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确如此,横看群山,山岭连绵横亘,气势磅礴;纵观崇山,山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美!同样,议论文写作,横向和纵向议论也各有它们的闪光之处,横向是一种思维模式,表现为思维围绕某个关注点从一个平面上进行不同方向、领域的联系拓展,横向辐射的距离与角度,体现了思维的广度与发散性、灵活性。纵向为经,横向为纬,二者协力,方能共同织就缜密华章。

【技法梳理】

一、多角度阐释概念

对于概念型的文题,可以选择全文(亦可局部)围绕概念挖掘其丰富内涵,或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地列出若干分论点(或论据),从不同侧面、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种结构模式一般是横向思维,因此思路拓得开,辐射面广,容纳空间大。其好处:一是结构对称工整,便于读者看清文章思路;二是围绕中心有层次地拓开,既保证了论证的集中性,又体现了论述的丰富性,不易跑题。

如吴晗《谈骨气》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后,即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方面平行阐述“骨气”的内涵,分别举了“文天祥拒绝利诱”“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的事例展开论证,构成文章清晰而平行的论述特点。

二、多角度分析因果

对于针砭时弊的文章,在摆出生活中不好的现象后,常常会多角度分析因(果),这样的因果分析会使文章非常富有思想性,多角度的因或果使文章的说理显得深刻而透彻,体现出作者抽象分析的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

如鲁迅《捧与挖》中分析“捧”的动机有两点: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就是未尝“读经”的,则凡有捧的行为的“动机”,大概是想免害。分析捧的危害,从不同角度展开,如助长贪欲,腐蚀人格等。

三、多角度阐明条件

议论文通常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几个部分构成,即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逻辑上看,各部分之间体现的是层进关系,但每一部分内部皆可选择横向的论述思路展开。多角度阐明条件,即从“怎么做”角度,平行提出几种不同的做法。

如高考佳作《拒绝平庸》一文,全文运用了梵高的素材,先界定了拒绝平庸的内涵为“独立个性”,再联系梵高事例具体阐释,先抽象后具体;接下来解决问题部分,从两个平行的角度展开: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勇气,这属于文章局部的横向议论。

【学以致用】

大巧若拙

□朱良志

拙道,即天道,大巧若拙,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大巧若拙”由老子提出。人的一生必然会追求巧,巧,即技巧、技能。老子所说的巧,却不是一般的巧,一般的巧是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作为最高的巧,是对一般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大巧就是不巧,故老子以“拙”来表达。

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这涉及到老子关于天工和人为关系的思想。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就是不巧,不巧之巧,可以称之为“天巧”,自然而然,不劳人为。从人的技术性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从天的角度看,它又蕴涵着不可逾越的美感,它是道之巧,有纯全之美。在老子看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之巧,其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是出自人机心的巧。机心即伪饰,伪饰即不能自然而然。如果说它有什么巧的话,也是局部的巧、矫情的巧。这样的巧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和谐生命的破坏。

大巧若拙,强调的是素朴纯全的美,自然天成,不强为,无机心,不造作,朴素而不追求浮华。如《二十四诗品·冲淡》中所说的:“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那就是:不刻意求取,一刻意即落有为,一有为就破坏物我之间玲珑微妙的契会,破坏冲和淡雅的意致。放弃目的、理智、欲望的追求,也即放弃对“巧”的追求。诗人是以心去“遇”——无意乎相求,不期然相遇,而不是去“即”——孜孜以追求。拙,在老子看来,就是素朴。道家认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大巧若拙,突出了中国哲学以天为徒(徒:同类)的思想。在老子的宇宙论思想中,赋予天——自然作为创造性本体的特性,老子哲学中的天取代了原始宗教中的至上神地位,成为人的文化创造永恒的范本。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就是要回到天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从天的角度寻找智慧的根源、生命的根源。

大巧若拙,突出了道家哲学在其源头就存在的“反智主义”倾向。老子说:“慧智出,有大伪。”在老子看来,人企图运用知识改变世界,是一种愚蠢的文化冲动。老子强调拙,是因机心流行、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虚伪性而提出的。老子看透了五色、五味、五声等对人的真性的破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他倡导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老子时代的繁缛虚华当然和现今无法相比,但相对而言,那个时代也有了很高的文明。文明所带来的虚荣奢华席卷着这个时期,声色犬马之乐,虚与委蛇之势,乃至繁缛的礼节,巧言令色的风行,等等。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欲望的时代”,重视人的欲望享受,将世界客体化、对象化、异己化。老子反思这样的“流行文化”,这样的所谓文明,是不是符合人的真性?老子提倡的“为腹”,如王弼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就是融于世界中,与世界悠游,不是靠机心去破坏这个世界,而是与世界同在,以“大是懵懂”的智慧滋养生命。

守拙的哲学,是一种存在之道,它促进了中国人关于人的存在状况的思考。“拙”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来面目,一切技巧都是为了某种欲望而启动的破坏本性的行为。人的本性是生活在“拙”的状态中,而不是在巧中展示的,不是在绚烂的色相世界中展示的。

守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比如,陶渊明不仅以其诗垂范后世,而且也以他的人格风标衣被百世,这并不在于他选择了退隐,不为官,而在于他树立了一种本然素朴的精神风范。“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去的是他生命的园田。并不是农耕牧歌更适合他,而是自然率真的境界更适合他的生命栖居。

大巧若拙,明道若昧,见小若明,糊涂中有聪明,痴心中有智慧。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为什么老子会认为“慧智(聪慧机智)出,有大伪(虚伪欺诈)”?请根据上下文作答。

答:

2.請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

3.本文阐述了“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请分点概述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答:

猜你喜欢

多角度老子角度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角度不同
人啊
漫画
智者老子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寻找老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