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河谷的朗朗乾坤
2017-07-07李康平
李康平
在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V”型谷地,海拔五、六千米的南北群山起伏,高山流水呈放射状地汇入谷底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奔流千里而下,最终流入印度洋。
西藏朗县便在这深沟谷地间的雅鲁藏布江畔,旧为朗宗、古如朗杰宗、加查宗和金东溪的领地,西藏民主改革之后,并三宗一溪为朗县,现归西藏林芝市所辖。
朗县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新世纪之初朗县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也才一万四千多人,县城常住人口不足四千人,全城工商户也不过百户。2015年才全线修通的拉萨至林芝306省道从县城通过,路两边盖起商铺,便成了城里最繁华的一条正街。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朗县本来就没有县城,只不过县政府所驻地为朗村,人们约定俗成就将朗村叫做“县城”了。
2015年6月的一天,往日里静谧的朗县城忽喇喇来了一帮人,住进了福建援藏工作队投资建成的福州大酒店。说是大酒店,其实也只有四层楼几十个房间。这帮人住进来后也不见他们去朗县周边的神山圣湖游山玩水,而是成天聚在一起开会研究些什么。朗县城本来就游人就不多,酒店房间反正也空着。可是,这帮人住进来没几天,就在酒店门口挂出了“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的牌子。
是的,他们这回来了就不走了,而是要在朗县干一件前所未有惊天动地的大工程。这就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铁路工程,自拉萨站起,从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协荣车站引出,再向东新建线路经贡嘎、扎囊、乃东、桑日、加查、朗县、米林至林芝市,新建正线全长403.144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的准高速电气化铁路。中铁二局集团公司中标的拉林铁路第8标段在朗县境内有32.3公里,总投资近20亿元。这是朗县建县以来全部基础建设投资总和的数十倍。其实,朗县城刚通柏油公路也才只几年的功夫,这回可一下子就进入准高速铁路时代了。
这该是多么惊人的发展巨变,这可是雅江河谷的天地朗朗!
精神和力量的传承
其实,拉萨至林芝铁路和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一样,都是青藏铁路的延长线,都是雪域高原上那条天路的延伸、再延伸。但是,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工委书记马前卒却看到了更深一层次。
马前卒指挥长还清楚地记得,2006年7月1日,在格尔木和拉萨同时集会热烈庆祝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的那天,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团结奋斗。当年,中铁二局集团公司也参加了青藏铁路建设,他们和全体参建人员一道,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奋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上,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也孕育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这才是中铁筑路人在雪域高原攻难克险的胜利法宝。青藏铁路通车十年了,但是雪域高原的铁路建设还在继续。如今,建设者们又在拉林铁路继续创造着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的伟大壮举。这不仅仅是天路向着高原纵深的简单延伸,更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的传承,是中铁筑路人在雪域高原不畏艰难、敢打能拼、敢于胜利的力量的传递,这才是中铁二局再上高原、再创辉煌的思想基础和胜利保证。
指挥长兼党工委书记的马前卒眼光独到,看问题一下子就看到了根本,看到了源头,真不愧是优秀政工干部出身。他曾在局干部处做人事工作近十年,从局机关到基层,在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后来又回局机关担任中铁二局纪委副书记。来拉林铁路之前,他在中铁二局渝万铁路工程指挥部担任党工委书记。指挥长在施工一线组织施工,他在下面给干部职工鼓劲加油;指挥长在前方抓进度、抓产值,他在后方抓思想、抓稳定,两个人工作上配合得顺心顺手。可是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缺人,公司董事长找马前卒谈话,笑着跟他说:“你这个名字好啊,马前卒!现在要派你到更艰苦的一线冲锋陷阵呢!”
“去哪儿?没问题。谁让我叫马前卒呢!”
“去拉林铁路。”
“拉林铁路,那可是青藏高原!我跟谁搭档?”
“你跟你自己搭档?”
“跟我自己……”马前卒没听明白董事长这话的意思,“搭档?”
“是的。”董事长告诉马前卒,公司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派他去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和党工委书记“一肩挑”,就是要他“两手抓”,既发挥他西南交大工程管理研究生的专业特长,攻克拉林铁路施工的难题难点;又要他发挥多年政治工作的经验优势,抓好雪域高原上职工安心、队伍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行吗?”
“怎么不行?上高原,就需要你这样的复合型领导干部。你马前卒如果不行?莫非让我派个‘马后炮去?”
两个人大笑。领导的幽默一把,却让马前卒无话可说,他只好把自己的顾虑咽进了肚里。他本来想说自己是多年的高血压,现在也是年过半百有三的人了,再过两年就该退居二线,让年轻人顶上了。可是,他知道公司领导太了解他的底细了,他本科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曾经当过七、八年的医生,上高原应当比别人更懂得如何去适应,也更懂得如何帮助职工预防高原反应,更快更好地去适应高原生活。董事长说他是复合型领导,恐怕与他的医生经历也不无关系。
眼下马前卒所带领的这支队伍,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许多人对西藏的认知都来自书本,因为向往着西藏的神奇神秘,第一次上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那股新鲜劲过后,便感到头痛脑胀,呼吸不畅,走路头重脚轻,白天吃不下饭,夜里更是睡不好觉。马前卒知道,这是典型的轻度高原反应,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人心的安定,影响到队伍的稳定。他一方面组织工程技術人员制定施工方案,积极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一方面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在青年职工中开展学习和传承青藏铁路精神的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指挥部和项目部两级党团组织发挥作用,做“传承精神、凝聚力量、安定人心、稳定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马前卒用心地捋捋,职工中竟然有十多位同志曾经在青藏铁路干过,有着丰富的高原施工和生活的经验。他把这些同志召集起来,请他们和青年职工一起座谈,讲中铁二局在青藏铁路线上难忘的感人故事。
四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爱民,当时是中铁二局青藏铁路项目部的安技员,在青藏高原度过了难忘的六年。当年他们承担着“世界屋脊第一长隧”的羊八井一号隧道施工任务。羊八井隧道海拔4264米,全长3345米,隧道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土质破碎,隧道内常年流水,加之高寒缺氧,施工难度很大。李爱民书记在与青年职工座谈时回忆说,当时项目部在建设工地开展了“党旗飘扬在心中”的主题教育活动,项目部21名党员所在的班组、工区都设立了党员责任区,黨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党员也成了职工心目中的榜样和模范。在党员的带头作用下,职工攻难克险,采用多项新技术,创造了高原铁路隧道施工月成洞超百米和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
老职工讲青藏铁路精神的感人故事,对年轻职工的思想感情都是很大的触动。他们也在内心里将拉林铁路与青藏铁路作了个比较:论海拔,青藏铁路比我们这里更高出近1000米,但是青藏铁路缺氧不缺精神;论条件,青藏铁路是雪域高原的第一条铁路,一切都是从头来,为拉林铁路的修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打下再创辉煌的良好基础;论人员、队伍——比到这儿,年轻人心里不服气、不服输的那股劲儿比出来了。他们说,我们都是中铁二局的人,谁比谁差?他们行,我们也行!我们还要更行!
四项目部副经理袁万财也曾参加青藏铁路施工,他如数家珍般地向青年职工说,青藏铁路施工,条件越是艰苦,越是考验人、锻炼人。中铁二局在青藏铁路施工中,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邓召益、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女工区长牟淑群等一批劳模先进人物,他们的模范事迹和感人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的强大动力。
参加过青藏铁路施工的老职工还和青年职工开展交友谈心活动,他们班前班后在工地、在路上、在宿舍、在食堂,讲自己在青藏铁路的生活工作经历和经验体会,消除年轻人对高原的“恐高症”,使他们安下心来。
三项目部团支部书记、技术工程技术主管李东原在广西桂林一个市政工程项目上,刚到拉林铁路,七、八个人住在公路道班废弃的一间工房里,环境很差。他来拉林铁路的目的,本来就没想多待,只是因为没来过西藏,就想顺便上高原看看玩玩,待上一个月就还回桂林干市政工程去。可是听老同志讲青藏铁路条件更艰苦,身边的同志一个也没有当逃兵的,他自己跟自己较上了劲:别人都能行,难道就我一个人不行吗?不行,我不能当逃兵。
李东就这样咬咬牙在拉林铁路坚持下来了。当组织上把项目部团支部书记的担子压到他身上时,他更加自觉地以青藏铁路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带头作用。业余时间他积极组织项目部的团员青年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业余文化生活。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都是双向选择。有的单位工作环境艰苦的岗位甚至不容易招到大学生。有的就是来了,干段时间也流失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去了。中铁二局是国资委下属的央企,又是在成都大城市,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的确很有吸引力。可是具体到工作岗位,却是钻山沟、干工程,工作生活很艰苦。2015年有24个、2016年有39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聘到中铁二局,分配到拉林铁路工程上来。指挥部开展的传承青藏铁路精神专题教育活动,是这些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课,对他们的教育影响很深。他们之间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相互交流思想,传递正能量。有问题也在群里敞开思想谈心,大家互相鼓劲加油。这些大学生来到拉林铁路没有一个打退堂鼓溜号的。
笔者问李东,都说年轻人好高骛远,如何能安心在高原、奉献在拉林呢?他不暇思索地说:中铁二局重上高原,是团队的力量帮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是青藏铁路精神在激励我们年轻人始终前行。因为我们无愧于中铁二局筑路人!
然而,当过医生的指挥长马前卒明白,精神激励的同时,离不开可靠的物质保障。到项目部检查施工,马前卒最先去的不是工地,而是食堂,看看食谱菜谱合不合要求,饭菜质量达不达标准?为了确保职工吃得好、营养跟得上,指挥部还专门组织人员到240公里以外的林芝市去采购副食品。上到高原,指挥部最先在项目部建了三个医疗室,满足职工日常医疗需求。2016年2月,指挥部还专门联系西藏军区总医院的体检车开到指挥部来,为一千多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职工说:“马指挥长两手抓,一手抓青藏铁路精神传承,一手抓生活物质健康保障,这才是指挥长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啊!”
正是马前卒指挥长的这样一张一弛,用青藏铁路精神来稳定队伍、凝聚人心,确保职工到青藏高原要上得来、稳得住、干得好!还没开工,就已经打赢了拉林铁路的第一仗。
王勇们手里软硬通吃的金刚钻
中国有句老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磁器活。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铁路隧道技术,可真是恰如其分。
中国的第一座铁路隧道修建于19世纪末台湾省窄轨铁路的狮球岭隧道,全长仅261米。而今中国铁路隧道技术突飞猛进,隧道施工广泛采用全断面液压凿岩台车和其他大型施工机具,掘进机更是彻底改变了隧道开挖的钻爆方式,喷锚技术的发展和新奥法的应用为隧道工程开辟了新的途径。这就是筑路人手里的隧道施工“金刚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再高的大山也挡不住中国铁路的前进,天下就没有打不通的铁路隧道。有了“金刚钻”,中国铁路隧道也在不断刷新长度纪录,在建的成昆铁路复线阳糯雪山隧道长达54000米,名列世界铁路长隧前列。
然而,如果在软棉花被套上钻眼,就是拿着金刚钻恐怕也还是无能为力了。
眼下,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年轻的总工程师王勇,面对标段内五座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真有点手拿金刚钻有劲使不上的感觉了。
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王勇绝对是一个乖孩子、好学生。他1983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考以高分成绩考入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获学校董事会奖学金。大学本科毕业那年,王勇同时获四川省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和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以全系第一名的好成绩保送本校读研究生。2009年从西南交大研究生毕业后,签约到中铁二局,经过兰渝铁路、成渝铁路等项目施工的实践锻炼,很快成长为公司的工程技术骨干。
2015年6月的一天,中铁二局委以他重任,决定派他到西成铁路担任局指挥部副总工程师。王勇揣着调令,告别了妻子孩子,到成都火车站买了车票,准备乘车前往中铁二局西成铁路指挥部。就在火车马上就要发车的时候,王勇的手机响了,他接到局领导一个简短而果断的命令:立刻下车,到局机关接受新任务。
王勇的新任务是,到新组建的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担任总工程师。
这一任命使王勇成为中铁二局工程指挥部由80后担纲的最年轻的总工程师。朋友却跟他开玩笑说,王勇你这回提拔可够高的啊!
王勇笑笑说,谁让咱年轻呢!
他和朋友心照不宣,说的都不是职务的高低,而是海拔的高低。这个任命的改变,让王勇从海拔几十米的大平原,一下就到了海拔三千多米的青藏高原。领导征求他的意见,王勇说,我还年轻,身体倒是没问题,可是一下子把这么重的担子压给我,我能行吗?
王勇开始的确有点犹豫,但局领导还是给他压上了这副担子,鼓励他勇敢往前闯。
到了拉林铁路,王勇才发现这里的情况不仅仅是海拔高一点那么简单,前所未见的施工难题摆到了他面前,这是他从没遇到过的。那就是他第一次遇到了冰碛层与千枚岩的纠缠。
隧道施工中,根据受隧道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土体的强度,分为坚硬围岩和软弱围岩两大类。铁路隧道施工不怕遇到一、二级极硬或硬质围岩,就好比金刚钻碰上磁器活,你硬我更坚,越硬越好钻。打隧道就怕遇到软弱围岩。软弱围岩由于岩石强度低、岩体破碎、赋存环境差等特性,使其力学特征与一般围岩相比,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变形时间长、地应压力大,打一点,塌一片;这边刚成洞,那边又变形,很难掘进成洞。
冰碛层和千枚岩都属于软弱围岩。冰碛层,是冰川运动过程中所携带和搬运的泥沙和岩石碎块,沉积形成的特殊地层,皆由碎屑物組成。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在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其中一种都够令人头痛的了,这回在拉林铁路,王勇可真是“长见识”地同时遇到冰碛层与千枚岩的纠缠。在中铁二局中标的拉林铁路第8标段32.23公里线路中,七座隧道总长16.61公里,占线路总长一半还多,其中3964米的藏日拉隧道、2017米的热当隧道、2515米的令达拿隧道、3722米的东噶山隧道和2652米的朗镇二号等五座隧道,都是冰碛层与千枚岩相纠缠的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已经列入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科研课题。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在拉林铁路全线才八座,中铁二局的标段就占了五座,总长超过10公里,任务之艰巨可见一斑。
朗县似乎是藏东南地形地貌类型“博物馆”,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都有。全县境内群山起伏,地表在河流切割和地质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成各种地貌类型。县境内地貌划分为高山冰蚀——冰碛地貌、高山流水切割构造地貌、河流阶地堆积地貌以及风沙地貌。在地貌表象之下的地质条件同样非常复杂,给铁路施工带来很大难题。
解难题本来就是好学生王勇的强项,何况王勇在学校是连续保持好几届的“学霸”?王勇也仿佛回到大学校园的日子,在初上高原的那些天,王勇沉浸在文献资料中,翻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文献,查阅朗县的地理地质资料,更多地是到现场勘测取样作地质分析,掌握现场第一手情况,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续几天不出门,只是埋头推理公式、模拟设计、计算数据、实证检验。王勇拿出一个又一个应对措施,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等王勇一身轻松地走出把自己关了好几天的房间时,习惯性地一摸手机,因为几天顾不上接听电话,手机早已没电了。他赶快换上备用电池开机,才发现妻子这几天给他来过N个电话他都没接。不知道妻子有什么事找他,他赶快回电话给妻子,妻子一听到他的声音就哭了。王勇着急地忙问怎么回事?
原来这几天孩子感冒发烧,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给王勇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接,又担心王勇是不是在拉林铁路高原反应也出了问题有意瞒着她?几件事叠加一起,妻子更加着急上火也病倒在床。这会儿终于听到“失踪”好几天的王勇打来电话,妻子当然忍不住委屈得眼泪直流,大哭起来。
了解这一情况,王勇松了一口气,又赶紧好言相劝,安慰妻子。妻子反过来也劝王勇不要着急担心。王勇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一情况,也赶过来帮助照料儿媳和孙子。现在他们都好了,家人却都在担心他呢!妻子说,你再不来电话,我就准备这几天去西藏找你去!
王勇忙解释说,我这也是为了工作嘛!
妻子一听王勇说到工作,又来了气,“骂”王勇说:别跟我提你的工作,提你的工作我就来气。你就是个‘骗子,在学校是学霸,毕业了进央企,恋爱的时候听这条件真不错。等结婚了才知道,你们干工程的,心里只有工程,没有家!”
王勇一听就大笑起来。妻子的这埋怨话,婚后不知说过多少遍,妻子在成都工作,王勇随着工程项目长年在外地,别说家里照顾不到,就连孩子对他的模样都“认生”了。但是,妻子埋怨的话里话外,其实还是包含着对王勇的体贴关心。因此,王勇根本不当真,就让妻子多说他几句。埋怨归埋怨,日子还是照样过,夫妻俩的感情其实好着呢!
挂了电话,王勇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在令达拿隧道出口做了50米的试验段,试验先行,动态施工,采用旋臂式掘进机施工,尽可能地减少对软岩的扰动,并且实时监控量测数据,根据大变形隧道所处位置围岩的地应力、工程水文地质及变形等级,科学合理地确定开挖预留变形量。在试验段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五座软弱围岩隧道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并及时补强动态设计支护措施,修正预留变形量。
王勇们采取的这些措施听起来很专业,但作为一个外行人,只要明白一点就大可放心了,那就是:对付冰碛层与千枚岩相纠缠的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王勇们有办法了!王勇们这是以变形应对变形,他们手里的“金刚钻”不但能揽“磁器活”,也能钻“棉花套”呢!
大变形隧道就这样在王勇们的手里,又乖乖地钻进雪域高原的大山更深处。
他们正年轻
采访在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地上,看着我身边这些中铁二局的筑路人,我常常有感而发地哼着歌手程志的一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谁竟想这些年轻人也都非常喜欢这首歌,许多人跟着我一起大声唱起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
他不怕风吹雨打,
他不怕天寒地冻,
他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顶……
这不正是中铁二局这群顶天立地的年轻人奋战在雪域高原的真实写照吗?
的确,这支队伍很年轻!见到马前卒指挥长,他一开口说的就是:“这支队伍很年轻!”馬指挥长介绍说,指挥部总工程师王勇是80后,指挥部挑大梁的四个项目部经理、总工程师也都是80后,六十多个应届毕业大学生才刚刚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就来到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参加拉林铁路建设,他们都是90后。然而他们的确就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冻,傲然挺立在雪域高原的高高山顶。
一项目部总工程师谢亮是个80后小伙子,2007年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铁二局,这可是国务院直属的国资委管辖的央企,而且还在四川省会大都市,当时引得许多同学的羡慕。可是在成都集中培训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大都市,而是到远离成都的工程项目部去实习、工作。问谢亮,从校园到工地,从城市到山沟,这么大的环境反差,你是怎么适应的呢?
谢亮说,因为我年轻!年轻人没有成就,哪来成长?
谢亮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先后干过四个工程项目,很快由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正因为他在施工一线干出了成绩,有了成就,才有了较快的成长。2015年6月上拉林铁路,指挥部直接给这位年轻人压上了第一项目部总工程师的担子。
谢亮开始有些意外,问马指挥长:让我当总工程师,是不是还有点太年轻了?
马指挥长又是鼓励又是激将地对谢亮说:就是因为你年轻,才更有成长空间。何况这可是青藏高原,年轻人不上,谁上?
2016年10月,一项目部施工的藏日拉隧道进口拱顶同时突遇冰碛层与千枚岩的纠缠,冰碛层的泥水裹挟着大量泥沙、碎石从拱顶倾泄而下,就像泥石流一般地不可阻挡。一项目部总工程师谢亮在第一时间进到隧道塌方处一看,他也惊呆了,隧道拱顶就像漏斗口一样,冰碛沙石还在继续往下漏,塌方量足足有二百多立方米,将隧道作业面堵塞得严严实实,隧道别说继续掘进了,就连施工人员也不能近前排险。
对藏日拉隧道的软弱围岩大变形,谢亮早就做好了应对预案,但真的遭遇冰碛层与千枚岩的这种变形塌方,谢亮也是头一次。他及时向指挥部作了汇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指挥长马前卒和总工程师王勇赶到现场,带着技术人员一起现场研究,及时变更施工工法,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强化多层砌衬,打长锚杆加固围岩,对塌方处进行喷浆封闭。这一次塌方连续处理了两个多月,藏日拉隧道才又继续往前掘进了。
雷聪也是年轻的80后,在拉林铁路指挥部第四项目部担任工程部长、团支部书记。雷聪2013年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大学学的是工业设计,却阴差阳错地到中铁二局来搞土木工程,参加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建设,项目部在四川省江油县。说实话,搞土木工程风里来、雨里去,天天钻山沟,也回不了家。哪里有工业设计坐办公室里冬暖夏凉、轻松惬意?他才干了两年就感到有点累了,想辞职不干了,还想换个搞工业设计的工作。就连他所在项目部的工程部长都连着换了九个,前八个都是因为嫌干工程太苦太累,主动辞职不干,到城里另谋高就去了。这对雷聪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雷聪打电话问妈妈的意见,妈妈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而是耐心地和他一起分析工作上的利弊,让他冷静考虑,自己做决定。
雷聪还在犹豫中。记得是2015年的6月19日,他听大家说公司在西藏的拉林铁路中了标,那儿组建新的指挥部,正需要人手呢。他心一动,人人都说西藏是人间秘境,那可是人生必须去一次的地方。他想去拉林铁路,正好可去西藏玩玩看看。可巧就在6月25日,雷聪就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征求他意见去不去拉林铁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雷聪就这样最初是抱着顺便去西藏玩玩的目的到了拉林铁路。在这个多数是年轻人组成的公司最年轻的指挥部里,雷聪竟然都算得上“老资格”了。于是,马指挥长给他这个“老资格”压上了第四项目部工程部长的担子,还兼任团支部书记,雷聪一下成了第四项目部的技术主管和一帮年轻人的“娃娃头儿”。
肩上有了担子,心里就有了责任。看来到西藏玩玩的心态必须先放一边去了。从今以后,工作也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换,那可不行。要让年轻人在高原安下心来干好工程,自己得给年轻人立标打样,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中铁二局人在青藏铁路干得那么好,我们在拉林铁路可不能干砸了!年轻人要给年轻人挣面子、争口气,不要让人看不上、看不起……雷聪当时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雷聪把自己心里的这些想法跟四项目部党支部李爱民书记一说,得到李爱民书记的支持和鼓励,无论是工程部的技术工作,还是团支部的团员青年工作,雷聪干起来都干劲十足,也心情舒畅。
中铁二局所中拉林铁路第8标段有11座大桥,其中四座大桥跨雅鲁藏布江。雅江水流湍急,深水处最深10多米,施工难度较大。筑岛材料放入水中立刻就被江水冲走,雷聪他们用铁丝编织成笼,装入石头再沉入水中,建成筑岛。
朗镇4号雅江特大桥的江中桥墩深基坑最长桩长达56米,钻机钻到筑岛水面达66米,旋挖钻钻不到头,钻到50米深处再改用冲击钻继续深挖。
大桥承台施工原设计采用双壁钢围堰作为挡水结构,雷聪现场量测,查阅当地水文资料后,发现墩位处河床标高、围堰下沉深度以及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高程等情况,不适宜采用双壁钢围堰。他及时向指挥部报告,采用了他的建议,改为维护桩、旋喷桩止水,避免返工造成的损失。
就这样,雷聪和工程部的技术团队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实习生共15人,最大的刚30出头,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也只有25岁,因桥因水因地制定施工方案,攻克了大桥施工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保证了大桥建设工期。
一项目部技术员马傲1991年出生,2015年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就来到拉林铁路,在藏日拉隧道实习。刚从大学毕业,到现场一接触,才覺得书本知识与实践差距甚远。于是他整天看图纸,再对照图纸跑现场,如饥似渴地从实践中学习书本上没曾学到的知识。一项目部的工程部长艾永祥主动做了马傲的指导老师,项目部总工程师谢亮也经常给马傲指点帮助。实习期结束,马傲以优秀的考核成绩顺利定级为工程部技术员,能够独立工作,带班作业了。
2016年春节,是马傲到拉林铁路工作以后的第一个春节。高原的冬季天寒地冻,大桥、路基等露天作业都停工了,为了保证工期,隧道施工还照常进行。大家都在工地过春节,马傲当然也要留在工地。他打电话给父母,父母表示理解,完全支持马傲。马傲再给女朋友打电话,女朋友却不答应,气呼呼地跟马傲说:你给我回来,不回来咱们就分手!
结果,2016年的春节,马傲没有回家。相识相爱两年多的女朋友也真的和他分手了。
项目部领导怕马傲想不通心里不好受,去给他做思想工作。马傲说,我能理解她。她想要那种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的稳定生活,我给不了她。
马傲的同学知道了,跟他先讲了一个故事:内地电视台有一档很火的年轻人征婚相恋节目,就咱们工程单位中铁大桥局有一个颜值很高的小伙子去征婚,一出场,全场24位漂亮女生一片尖叫,全部给他留灯。可是等小伙子自我介绍是在中铁干工程的,只听“啪、啪、啪”一阵声响,全场24个姑娘霎时间全部灭灯,现场顿时一片静寂。
马傲很平静地说,这个电视节目我看过。
于是,同学打趣地跟他说:你这才灭了一盏灯,怕什么?还有多少灯随时都为你点亮呢!
他们一起大笑,戴上安全帽,大步地跑进藏日拉隧道。
这就是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的年轻人。他们虽然年轻,但他们以年轻人的热情干劲、聪明才智和敢作能为,赢得了指挥部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
在拉林铁路2016年第三季度劳动竞赛“优质样板工程”评比中,中铁二局拉林铁路8标段的一段区间路基被评选为拉林铁路“标准化样板示范段”。
2016年11月29日,在拉林铁路全线开工仅一年半,拉林铁路全线首座连续梁冲康特大桥混凝土连续梁顺利合拢,
拉林铁路工程在顺利向前推进,年轻人也在雪域高原茁壮成长。他们说:因为我们正年轻!
我们有着一颗心,
它就是年轻。
年轻的心汇聚在一起,
一个美丽大家庭。
我们在这里成长,
学会了担当。
我们的肩负着责任,
在这里幸福我一生。
他们的歌声在雪域高原久久地回响、回响……
责任编辑/卢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