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跟随式指导的策略

2017-07-07孙红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染发剂整理评价

孙红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类课程相比,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两条线索,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明线,教师的方法指导是暗线,明线、暗线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始终。如何推进“双线”,应根据活动内容、进程、学情等实际状况来裁定,有时要以明线为主、暗线为辅,有时则要突出暗线、弱化明线。

一、定位方法指导的起点——范例引导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时或者在开题指导课上通过与学生交谈、询问等,了解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什么、对活动方法系列中常用的方法掌握程度如何等信息,要对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现实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客观地评价学生运用方法的实际水平,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对于方法指导的实际需求,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法。

以四年级“水环境的研究——实地考察”一课为例,教师了解到学生三年级时实地考察过农贸市场,对实地考察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实地考察就是带着目的走走、看看、问问的过程。显然四年级的实地考察应该基于原有基础向纵深发展,要提升台阶,定位于考察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现实中,有些老师不管年段特点,只要涉及实地考察就要将该方法全部指导一遍,觉得唯有如此面面俱到才叫方法指导。如此忽略年段、忽视学生的指导,是形式主义的指导。其实了解学生对某种方法已有的认识、已掌握的程度不是教师指导的懈怠,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方法指导,同样属于方法指导的范畴,而且体现了方法指导的序列性。

水环境的研究——实地考察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明线:学习案例——讨论交流——总结提炼

暗线:范例引路的方法指导(学习——探究——归纳)

教师以学情为导向,根据学生的熟知程度及活动需求,可在学生开展活动前安排“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指导课,采用范例引路的方式学习。这类指导课割裂开来属于专项指导课,但是放置于整个活动体系来看则属于跟随式指导课。教师跟随学生的学情、活动需求进行专项指导。且这个过程在双线并行的结构里,教师指导的暗线与学生活动的明线交叉推进。学生学习案例明方法的过程正是教师推进方法指导的过程。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提炼就是教师指导的全程体现,整个过程暗线一直跟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当学生归纳不全面、不到位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其完善。这个案例的跟随式指导明暗线双管齐下,相互配合。

二、巧用方法指导的形式——任务驱动

在具体的活动策划、组织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内容,恰当地选择指导方法。提到方法,大家就会想到一系列科学研究或社会研究中应运而生的方法名称。其实,方法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学术类名称,它还包括研究、实践、体验等活动时遵循的基本条理、路径和程序。

以三年级“整理书包”实践操作课为例,学生掌握了为书本分类的方法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实际操作了。知晓方法到运用方法是思想意识到行动转化的过程,会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之一。“整理书包——分类”采用的就是用方法(活动时遵循的程序)解决现实问题的跟随式指导策略。

整理书包——分类

明线:出示要求——交流分类——反思提升

暗线:任务驱动的方法指导(提示——交流——总结)

要求如下:

1.分一分,按照分类标准给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合理分類。

2.说一说,你把书包里的物品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3.比一比,谁的物品分类最有序,摆放最整齐。

4.看一看,谁的物品分类不够好,大家一起来帮助他。

这里出示的要求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呈现的,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后,分类的方法就由意识流形态转化成了经验,当然也就掌握了分类法。

上述案例中,学生活动这根明线非常活跃,教师指导这条暗线看似时有时无,其实一直在跟随着学生的学习脚步。要求的达成是跟随式指导的集中体现,另外教师利用手机蓝牙功能随时捕捉分类整齐有序的照片,传到大屏上让学生看一看,学生看和学习的过程正是教师方法指导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法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跟随式指导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相关方法。

三、把握方法指导的节点——解决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动态的,学生在实践、体验、研究中随时会生成新的问题,有些实操层面的新问题靠小组合作可以解决,但有些方法层面的新问题就需要教师的跟随式指导了。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运用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呈现经验为辅,暴露问题为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评价、建议等方式讨论,互相启发,利用学生、老师的资源,解决方法运用中滋生的新问题。

以五年级的研究性学习“研制天然染发剂”为例,学生上网搜索、询问有经验的人获得了一系列自然染色的物品的信息,在染发师和科学老师的建议下,合作生成了抗白发天然染发剂的配方(1.取一汤匙红茶煮少量水,煮沸成深红色; 2.将40克凤仙花捣碎成泥状;3.用红茶水倒入凤仙花泥中调和拌匀;4.加入两汤匙纯咖啡粉和黑芝麻粉、一汤匙蜂蜜和少许橄榄油)。为了验证自制染发剂的效果,各自回家给奶奶或外婆染发。实验结果汇报时,大家觉得研制的染发剂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问题锁色效果不佳,染上去的颜色易脱落。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而且他们商量后也没有想到解决的对策,这时最期待得到老师的指导。下表就是跟随式指导的双线结构。

研制天然染发剂——锁色问题

明线:呈现问题——解决锁色——重新配方

暗线:生成问题的方法指导(提示——探究——总结)

学生呈现的问题归结为一点:锁色效果不好,两三天后奶奶或外婆的白发又暴露出来了。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没有直接告知方法,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询问身边人搜集天然的锁色物品。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再次投入实践、探究,最后汇总得出盐和柠檬具有锁色功能。于是在上述四大步骤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步骤(5.将一个柠檬捣碎,或挤出汁水调入;6.撒上少许食盐拌匀。)至此,抗白发天然染发剂的最新配方终于问世。

在研制天然染发剂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活动这条明线很突出,经历了实验——反思——再实验的过程。教师指导隐没在学生活动中,只是在学生遇问题无法凭借小组力量解决时,才站到台前进行指导点拨。这种指导也并不是授知式灌输,依然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实践。整个过程教师指导不露痕迹,真正是隐埋在学生活动下的暗线指导。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教师一定要示弱,学生遇问题不急于告知结果,只需给他们一些提示作为跟随式指导,鼓励独立或合作寻找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四、捕捉方法指导的契机——评价引领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型、经验型课程,重视反思评价。在方法指导课的评价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感受所用方法在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更要通过倾听同伴、老师,采用互评、他评的方式,提高自己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方法转变成技能的本领。

再次以“整理书包”一课为例,学生经历“书本分类”到“整理摆放”后,应该说整理书包的方法已经学会了,但是整理摆放得如何,需不需要整改,这时候就要适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高使用方法的技能。下表既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更是对整理方法的二度指导。

整理好后,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照上表进行评价,前两列评价指标眼观即可,第三列则需要操作检验。评价是载体,每位学生在被评和评价他人时也是自我反思、学习提升的过程。这里教师的跟随式指导只需给学生提供评价、整改的时间,让他们学习优秀,完善自己分类摆放中的不足,下表呈现的就是双线并行的指导结构。

整理书包——评价

明线:分类摆放——小组评价——完善结果

暗线:小组评价的方法指导(交流——反思——整改)

上述案例,借助表現性评价表推进了跟随式指导,教师指导的暗线依附于学生活动的明线之上。整个实践活动呈现的都是学生活动这条明线,教师的指导几乎看不出来,教师退居二线默默关注学生活动,借力发力,依托表现性评价表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反思自我改进方法,这恰恰是综合实践活动跟随式指导的一大特点。

其实,基于双线并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跟随式指导要想取得实效,仍需要教师思想上重视,抛开学科课程的教法,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的认知,做到“脑中有法,眼中有法”,把握学生运用方法的现实状况,全程指导时做到“定准位、不越位,做到位、不缺位”。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染发剂整理评价
染发添靓丽扮美要谨慎
自行染发 先做皮试
染发不当 小心皮炎发生
染发的健康风险须警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