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她同行
2017-07-07争青
争青
我崇拜的对象不是电视剧里红透半边天的奶油小生,不是电影里打打杀杀、霸气十足的武林豪杰,也并非唱作俱佳的新生代歌手。我崇拜的对象,她年近古稀,脸上布满皱纹,留着冬菇头,在人海中或许谁也不会朝她多看几眼。按照当下的审美标准,她这一生可能都跟“漂亮”二字无缘。幸好,娱乐圈里没谁规定导演也要漂亮。
我之所以认识她,是因为四年前许多影评都在力荐《桃姐》。在商业气息浓厚的影视圈,文艺片并不受青睐,但看完我才发现这部讲述主仆情深亲如母子的文艺片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之后,我一部接着一部补习先前错过的许氏电影。
同年,我开始给杂志投稿,屡被退稿。每每要放弃时,我心里就有个声音冒出来——她入行几十年,年纪那么大了依然在片场拍电影,年纪轻轻的我怎么能随意放弃自己的爱好呢?第一篇文章刊发时,我多想打电话告诉她啊!
她的电影涉及文学改编、武侠、社会……题材多样,无比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邂逅《客途秋恨》时,我刚好同母亲闹矛盾,一边看一边落泪。这部带着半自传色彩的讲述母女关系的电影,拨动了我内心深处柔软的琴弦,我终于明白消除隔阂的方法是换位思考。而《天水围的日与夜》则用接近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展現了一组又一组平淡的日常生活画面,我专注地坐在银屏前看了百来分钟,毫无快进的念头。
……
她拍摄的电影争议不断,有口碑极好却票房不佳的,有开机之前找不到投资人的,有观众看后说有失水准的……但这都不妨碍她勇敢地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女性独立和坦然的精神。
她接受采访时,黑色大褂下穿着一双不搭调的球鞋;画面不满意要重拍时,她会轻声道歉,被演员称为“不好意思导演”;获奖无数,她却笑称自己是没啥好写的普通人……在第五十二届金马奖致敬电影圈女性工作者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她,作为少数女导演之一,她用独特的风格闯出了一片天。
相比周围疯狂追星的同学,我只能算个不称职的“粉丝”,她的电影票房我贡献不大,房间里也没有一张她的海报。我像是把她当成朋友,从欣赏的角度来感受她通过镜头表达的情怀。
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在写作。
谢谢她,她叫许鞍华。
再说一个我身边朋友的故事吧!跟我大学同专业的一个女生从小学起就喜欢科比,还曾做过嫁给科比的美梦,她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呵护这份“情窦初开”——要嫁给他,首先得保证语言上沟通无阻,于是她拼命学英语,如今,她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这让她在英语专业十分耀眼。虽然她最初的愿望有些不切实际,却因此收获了一个更棒的自己,这多好啊!科比退役时,恰逢一场小考试,思量再三,她放弃了观看现场直播,她说,科比应该也不希望她错过考试。
初中时我特别喜欢一个歌手,老在网上转发他的消息,恨不得让更多人知道他。随着越来越多好友屏蔽我,我终于明白,喜欢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让更多人喜欢他,而是在于完善自己。
或许你节衣缩食,只为买到演唱会前排的位置,争取离明星更近一点儿;或许你省下早餐钱,只为换取以明星为封面的杂志;或许你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明星而在网上同别人争吵,比自己考试挂科还生气……事后回想,你可能会觉得当时傻里傻气,但这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这就是青春。
名人明星存在的意义不仅是教会我们如何处理一份情愫,更让我们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相处,成为闪闪发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