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作文教学焕发光彩
2017-07-07祁小燕
祁小燕
(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具备超越时空、信息丰富、便捷快利、资源共享、资源重组等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写作思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资源 教学空间 教学模式
一、多渠道,促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作文教学资源
从获取途径及方式上看,教学资源可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直接资源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感悟直接获得的生活内容及体验。这类资源较易获得,因此常受关注和使用,例如写《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我的妈妈》《难忘的一件事》等作文时,教师常带领学生回忆相关的经历进行写作,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生活经历有限,导致写作素材较单调。间接资源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倾听等方式从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上获得的生活内容及自己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教材资源、情感资源几大类。这类资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师只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整合,就能有效填补直接资源的空缺。
(一)情境创设激发情感。
作文本是“我手写我心”之事,可我们时常发现学生作文情感的“假”和“空”。孩子并非没有真情,只是我们未能触摸到他们的情感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最直观的手段挖掘学生的情感资源。记得汶川地震那一年,我们班决定每位学生给灾区的朋友写一封信。虽然学生都曾关注新闻,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捐款、捐物等献爱心活动,但课堂上仍看到很多人不知道从何下笔,毕竟对他们来说,汶川很遥远,林浩、郎铮也很遥远,对那里的人、事了解有限。见此情景,我在网上下载了数十张汶川地震中的感人图片、视频和故事制作成课件:有温家宝同志含泪的神情,有最美的女警妈妈和人民解放军,有断壁残垣中伸出的小手……配上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伴着忧伤动情的音乐,课件带着我和学生“亲临”汶川,我们看故事,说感动、谈敬佩,表真情。之后,我再次提出写信的建议,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只想一吐为快,有人写给敬爱的温家宝同志,有人写给三天三夜未合眼的解放军叔叔,有人写给灾难中的小英雄,也有人写着写着,眼眶里隐约可见泪花……
(二)图片、视频再现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虽然生活中不断有事情发生,但很少有学生做到留心观察并记录。所以,即便有时让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情,哪怕是最近发生的,也有许多人无法详细描述,表达清楚,更谈不上寫得生动了。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记忆特点是相关联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适当地“再现”生活,通过“再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具体感知。例如进行场面描写的训练时,可以利用照片、录像重现一些学生活动的情景:庆“六一”联欢会、拔河比赛现场、百米跑道的冲刺、庄严的升旗仪式、周末郊游,等等。一张张清晰的笑脸,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阵阵熟悉的声音,使一次次活动再次浮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当时的许多细节,这比纯粹的回忆式交流更有实效,也更能激起学生深层的情感,从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场景都能再现,这里所指的主要是学生参与的校园活动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生活场景。教师应随时注意抓拍这些精彩瞬间,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也这样做,那么可再现的场景会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透过这一举动,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作文来源于生活,请留心观察生活,捕捉你身边的精彩瞬间。正可谓“一举两得”。
(三)网络、课件整合资源。
平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如学校生活(升旗仪式、艺术节活动、郊游);社会热点(世博会、载人飞船升空、环境保护);大千世界(种子的成长、小仓鼠的生活)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量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不但能积累丰富优美的语言,而且能开阔学生写作的视野,更能提供许多写作的技巧。阅读又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以教科书,即语文课本为主;课外阅读则包罗万象。然而随意的、无方向性的阅读并不见得对习作有多大辅助,加上学生个人拥有书籍量有限,因此,首先需要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对课内和课外的大量资源进行整合。例如根据体裁整合,即将课文中写人、写景、叙事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与课外书、网络上的好文章相整合成一个系列;或根据文章主题整合,即以“珍惜”、“感恩”、“环保”、“幸福”、“挫折”等为主题,师生共同搜集课内外文章进行分类。然后,在写作训练时,按需求用PPT展示整合资源中的精彩片段,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重点指导或针对同一主题不同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交流及写作训练。再次,将整合的所有资源储存或发布在师生可共享的平台上,以供学生平时阅读与交流,不仅能大面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多形式,促教学空间无限拓展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网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的思维也是无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课堂拓展出无限的教学空间呢?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使作文教学逐步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深入科学。如教学写景作文,我配乐播放一组家乡美景,使学生或穿行在热闹繁华的街市,或漫步流光溢彩的广场,或流连于青山绿水的郊野,再将画面定格在最喜欢的一处,让学生扮作向导,生动地写下一篇导游词。网络上丰富的生活资源、生活热点,可以打破我们日常见闻的局限性,将更加清晰、更加真实的生活与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带领作文教学跨越地届、穿越时空,促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多元化。
三、多手段,促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一)声音作文。
教师搜集或下载各种生活中的声音,如水流声、风雨声、哭笑声、车笛声、说话声等,可将一种或几种声音按一定的顺序播放,请学生认真倾听,并发挥想象力,将其编写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二)画图作文。
教师利用电脑或展示台出示漫画、童话插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猜想写作。或者,请学生在教师出示的一些背景上添加一些内容,创作出不同的情景再进行作文。
四、多平台,促教学评价丰富灵活
(一)集体式评价。
可以选择在学校机房上习作课。教师通过局域网,随时可以阅读任意学生的习作,并进行点对点的指导与点评。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挑选出几篇习作为范例,指导学生交换修改意见,评改过程中展示了修改的每一步骤,使学生不仅对正误了然于胸,而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修改后,再把预先保存的原文和修改稿进行比较对照,使学生领悟出修改作文的好处,从而培养自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二)交互式评价。
开设班级博客或论坛,将学生习作作品发布在上面,邀请其他学生或者家长阅读。通过发讨论帖的形式进行交互式评价。学生在论坛上可以直接与他人交换意见,写得好或改得好的,可以请大家顶成精华帖,或者将其发布在公开网页上,使学生感到极强的趣味性与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写作。也可以鼓励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博客上写一些连载性文章,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写作与修改大军中。
当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发现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信息技术已十分普及的时代,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教学中时,我们应该将教学改革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恰当、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让写作教学焕发出异样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兴盛.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耿俪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玉金.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模式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