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构建

2017-07-07魏景荣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考核模式高校

魏景荣

摘 要:课程的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和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改革与创新考核模式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构建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意义、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构建策略以及实施多元化考核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考核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4107(2017)07-0042-03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都是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诉求所在。自“05方案”实施至今的十多年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们,不仅在创新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而且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也尝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过去“一考定高低”的做法被打破,综合性评价逐步成为共识,并确立起多形式、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思路和模式,这对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借此,本文拟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做一些探讨和梳理。

一、思政理论课实施多元化考核的意义

(一)有益于推进课程综合改革和创新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2015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中明确强调要“创新考试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关系着课程的整体改革。考试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属于“收尾”环节,但它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过程能起到指导、反馈、促进和激励的正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必定会牵动教学的整个过程,考什么、怎么考会引导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带动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调整以及教学设计思路的改变和创新。

(二)有益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

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可以突破过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采取的固定、统一、纸质考试形式,丰富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天资、个性、习惯、勤奋程度都存在差异,简单的一种考试并不能准确地区分他们成绩的高低与素质的优劣。多形式、过程性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是一种多视角多层面的考核,是一种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发展性考核[1]。它既重视考核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强调对他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素质的养成;它不仅要求从考核中判定学生的课业成绩,而且要把考核过程变成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掘,更好地体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三)有益于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面对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面临的挑战、困难显而易见。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困境,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也要创新考核方法。实践证明,考核评价是教学动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构成,所谓“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考核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考试形式又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改革考试考核模式势在必行[2]。实施多形式、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是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发展来综合评定其成绩,既有定量考核,也有定性考核;既有教师主导,也有学生参与;既有个体独立完成,也有团队合作分享;既有课内,也有课外。这样的考核无疑强化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感受、反思、内化,进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入脑、入耳、入心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理论课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属性。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获得课程基本理论、原则、概念以及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理论考核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教学理论内容的考核,能够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也能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理论修养,还能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性和国家意识形态宣传地位。当然,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属性,强化实践能力考核内容[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相关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要求和实践课时安排,因此对实践环节的考核也是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构成部分。实践考核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提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教学和考核的改革,尝试诸如志愿服务、红色考察、暑期实践、社会热点调研、素质拓展等多种实践形式,尽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能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并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体会文章等,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课程的成绩。实践考核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弥补理论考核形式单一、片面的弊端,增强课程考试考核的现实针对性,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激发学生不断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水平。

(二)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新常态”,“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空间中。近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6.56亿。大学生群体被冠以课堂“低头族”之称,俨然已是网络使用和消费的主体。面对这样的形势,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基于网络平台构建线上考核系统,能够将考核的过程和内容设计得更加灵活新颖,既让学生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全天候参与,又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网络对考核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对考核结果的统计会更加便捷高效,无纸化与自媒体的考核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节省成本。此外,线上平台的介入,还可以促进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适时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以及答疑、辅导,强化课程考核的时代特点。

当然,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考核还应该和“随堂考”的线下考核相结合。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各种新型教学模式,诸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扑面而来,但无论怎样,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师生间思想的交流、碰撞以及情感的呼应、共鸣不可或缺。学生课堂上的出勤、回答提问、讨论发言、活动表现,这些是任课教师在线上无法了解而又必须掌握的重要学习动态,是综合评定学生课业成绩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情感沟通、心理发展、能力共生不可缺少的分享过程。

(三)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也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考核,往往是对课程理论体系和知识点的考核,可以是卷面的成绩,如作业、笔试等,它可以采取科学量化的方式,直观化、数字化。当然,还有对学生听课次数、回答提问、发言讨论等情况也可以构建一套比较科学的量化考核办法,评定出学生平时成绩的高下。但是,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重属性,既要考核“知”更要考察“行”,在理论修养考核之外,还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要考察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是否具备社会所希冀的人格、品质、道德素养等等身体力行状况。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情感、能力与表现。它的评判不太适合简单用一个具体数字来框定,就需要定性的考察,即是基于过程性的动态的考察,更适合采取赏识、鼓励、对比、肯定等方式来回馈学生,让他们及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断从评价中获取给予他们成长发展的动力。定性的考核一般采用ABCD分级评价,或者直接使用语言文字进行综合评语评价。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分开来使用都有片面性,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考试考核方式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在实际运用中,推进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结合应关注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环节的引入,将其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量。

三、实施多元化考核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考核观念的转变是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能够得以实施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考核评价亦然。教师对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考核的效果和质量。不可回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些教师还习惯于按照多年来形成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参与课程考核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甚至担心自己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不能胜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和创新的要求,有畏难情绪。确实,多元化考核模式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形式、全程性动态考核,包括对学生到课、发言、调查报告、线上作业与测试、团队任务、课外表现等环节的评价,必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要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把它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创新是必然出路,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应有之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强化危机意识和责任心,明确课程素质教育的宗旨,树立正确的课程考核观,坚持考核为教育目标服务的原则,建立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为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考核模式,通过考试考核的引导作用,在课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认识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等[4]。

(二)合理规划考核内容与手段

课程的考核其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课程。这些课程的考核有共同性,也有不同点。比如,需要考核的内容都会涉及理论知识、基本素质、相关能力等;考核的形式都可以多元化,采取诸如:笔试、口试、线上无纸化测试;个人阐述、团队展示;课堂活动、课外拓展;等等。但是,每门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又有其独特性,任课教师要依据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来合理设计和规划考核模式的内在结构。一是要明确各项考核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意义。考核手段具有杠杆调节的作用,能够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通过教学目标来设计考核项目,运用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督促学生对课程重要内容的掌握、巩固和强化。二是合理设计考核的环节。在什么时间考、考什么、如何考,要把握课程的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确定。三是每个考核环节的分值比例要慎重权衡。合理的分值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要适当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及第二课堂表现等),减少终结性或书面考核的比例(期中测试、期末考试),同时,对于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可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进行灵活设定[5]。

(三)建立学生学习动态档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考核模式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的因素杂、环节多,有必要建立学生课程学习的动态档案。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课程有关的一切考试、考核或评价,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这份档案制作成“电子档案”,更易于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它主要是记录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包括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活动参与、课外实践、事件记录以及成绩分析等信息。建立学生课程学习动态档案的好处:一是为了便于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将学生学习表现全面汇总,有充分的依据以客观评定学生的总评成绩。二是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有了这些真实、具体的记录,可以定期向学生通报和反馈学习档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良好的表现能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收到正向激励的效果;不理想的表现也能让他们及时得到提醒、调整和纠正,获得负向激励的效果。三是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源。学生课程学习档案既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直观展现,也是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记载,其中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信息,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生涯的宝贵参考资料,日积月累,据此开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及考核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总而言之,考核评价是教学动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考核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考核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也是重要的内容。许多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都强调过程性评价,构建“多元化”考核模式,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表现来综合评定其成绩。这样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发挥了课程的教育效能。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努力探索建立持久有效的基于学生参与度的课程考核制度,尽可能地挖掘它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德慧.简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制度改革的“四

个结合”——以许昌学院思政课考试制度改革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6).

[2]万美容.论评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

[J].思想理论教育,2015,(7).

[3]袁贵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

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

导刊,2010,(6).

[4]周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刍议[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

[5]杨洪兵,张玉喜,侯丽霞等.高校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

探索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14).

[责任编辑 包玉红]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考核模式高校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