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缺失调查及启示

2017-07-07张敏

关键词:中国文化

摘 要: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弘扬我国文化的意识,但是,该能力还有待提高。文章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37-02

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积极推进文化傳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对外展示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2]。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然而,有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容乐观[3-6]。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缺失现状、探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意义重大。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通过本研究笔者试图了解当代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缺失现状,了解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被试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态度、对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看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等。本问卷参考林旦霞、徐梁峰[7]等人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问卷》,结合该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形成14个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从“同意”、“不知道”、“不同意”三个选项中选择恰当的答案。

测试部分旨在检验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被试需要对给出的40组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语进行恰当的英语翻译。词汇内容涉及饮食、旅游、中国传统文化等,如:青椒肉丝、紫禁城、美猴王等。词语翻译每题2分,共80分。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在四川省某高校2014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随机抽取文学院、法学院、数信学院等6个教学班共387名学生参与。2015年10月,研究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和测试题。要求被试在50分钟内独立完成,禁止讨论或利用电子产品查阅。随后,研究人员收回资料,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二、结果分析

(一)测试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试题387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有效率为92%。

表1 各分数段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被试得分集中在1—10分和11—20分段。41分以上仅有2人,无人达到60分以上。可见,大多数被试仅能正确地译出5组左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这方面的能力仍处于较低的状态。词汇翻译中正确率最高的是“长城”、“火锅”、“春节”,但几乎没有学生可以正确翻译“青椒肉丝”、“精神文明建设”、“针灸”等。

(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7份,收回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93.5%。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于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81.5%的被试认为“应该使用英语向世界友人传播我国优秀文化”,66.3%的学生表示“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很感兴趣”,93.8%的被试表示“现行英语教材很少涉及中国文化”,80.3%的学生反映“英语教师几乎没有涉及中国文化”,57.1%的被试认为“很难找到中国文化的英语资料”(33.7%的被试表示“不知道”),27.8%的学生认为“可以较好地用英语介绍中华文化”。

(三)结果分析

多数大学生具有明确的自我身份意识,具备民族自豪感,有弘扬我国文化的意识,但是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没有明确规定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内容及评估办法等,致使各高校在制定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忽略了对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估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由于教学大纲中缺乏相应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因此,在各级考试中很少涉及中国文化。虽然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中,对中国文化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平时缺乏系统的中国文化学习,学生经常是靠现有的语法、词汇等作答,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掌握[8]。

2.英语教师缺乏文化安全意识是导致被试中国文

化失语的重要因素。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许多教师仍然以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对中华文化的讲授。一方面,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文化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无暇涉及该能力的培养。同时,这对英语教师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涉及中国文化教学,学生对此缺乏重视,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产生。

3.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少涉及中国文化,这是造成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之一。大学英语课堂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是其获得英语输入的重要渠道。然而,当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选用原汁原味的英文文章,以期让学生接触到最本土最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但是,这样做却无形中导致了文化输入的不平衡——过分强调目的语文化而忽略了本土文化。以本次调查的高校为例:该校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该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以综合教程第一册为例,该册书包含8个单元,每个单元2篇阅读文章。这16篇文章全是外国作家的作品,无一涉及中国作家或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大学英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英语资料,要想使学生具备使用英语表达我国文化的能力,就必须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中国文化。

4.目前市面上关于中华文化的英文版本资料不够

充足。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其翻译能力有限,主要是依靠现有的英语资料来充实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充足可信的资源,他们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学习热情会受到影响,从而阻碍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对策

基于对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针对如何解决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缺失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育部门应不断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只有将中国文化教学明确列入大纲的教学范围,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法,才能引起高校主管部门,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视,使中国文化英语教学落到实处。鉴于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影响,相关部门可以在各类各级英语测试中(如期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等),增加中国文化的成分,以考促学,相信定会事半功倍。

2.学校管理部門应加强对教师的文化安全教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文化安全意识,认识到传播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深入贯彻文化教学的原则,重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3.广大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教师故步自封,安于现状,那么他们就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环境,不能成为称职的大学教师。因此,英语教师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积累中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4.教材编写者应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重视文化教学与语言知识的有机结合,秉持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并重的原则,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成分。同时,中国文化特色的英文读物也有待丰富。

5.大学生应端正态度,明确自我身份,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重任,认识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完善自我。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只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积极行动,相信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2]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Z].2012.

[3]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4]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

大学教育研究,2002,(1).

[5]张敏.An Empirical Study on Non-English Majors

Ability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4,(3).

[6]林旦霞.地方性院校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

——以台州学院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13,(2).

[7]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杭州:浙江

大学,2008.

[8]李涛.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缺失的原因及

对策浅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5,(10).

[责任编辑 包玉红]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
浅议在印度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问题及对策
水天一色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