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小语种学习
2017-07-07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16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达20多万,与此同时,我国还支持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2012年以来,我国共有35.19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
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对相应国家、地区的综合、深入了解,掌握相关的语言是第一步。小语种人才需求凸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主动对接沿线国家需求。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支持北外等高校开齐外语专业,实现外语专业设置全覆盖;同时,接受了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在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三个大陆,前者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俄罗斯至波斯湾、地中海、欧洲,后者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南太平洋。“一带一路”所经国家众多,空间辽阔,地理、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极为复杂。因此在实施、推进这一战略时,需要培养大批熟悉、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按传统的学科分类,现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学科大多分布在语言文学中的小语种、世界史的相应国别史,政治学的国际政治等。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对相应国家、地区的综合、深入了解,掌握相关的语言是第一步。在此大背景下,小语种人才需求凸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除了汉语和英语外,还通行着50多种官方语言。其中,现代标准的阿拉伯语使用最为广泛,有14个国家将其作为官方语言。
然而,“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招生情况统计显示,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11个小语种在读不超过100人,其中3个小语种在读50-100人,8个小语种在读不足50人。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土耳其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专业四年招一届本科生,一届不超过25人。目前“一带一路”亟待小语种人才。
小语种的大前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行着50多种官方语言,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涵盖了其中一小部分。2016年后,教育部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学术合作,中国各大语言类高校也纷纷增设小语种专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可能性。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国内知名语言类高校新增多个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并且为小语种人才设置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
除了新设相应的专业外,还要从更高的层次上考虑人才的培养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性大学更有条件发挥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
教育部支持“一带一路”留学
中国教育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多万学生在华留学;2012年以来,我国共有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其中国家公派人员1.19万人。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45份教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与24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同时,我国持续加大沿线国家学生來华留学支持力度。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形成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奖学金网络。2016年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占比超过60%。
此外,为加快推进语言互通,我国积极实施与沿线国家的政府间语言项目,加大互学语言力度。2012年以来,我国共派出非通用语种人才3454人出国学习与进修培训;截至2017年3月,“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开办137所孔子学院、131个孔子课堂,推动汉语教学为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同时,接受了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在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
此外,中国官方还与不少“一带一路”国家达成学术合作。截至2016年,中国高校在境外设立了4个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