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谜的语义构成及其现实价值
2017-07-07刘红
刘红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榆中 730124)
摘 要: 目前对谜语的研究多集中于文义谜,特别是字谜,而关于事物谜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从语义学角度。本文试图发掘出事物谜的语义构成特点,并对其承载的现实价值与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谜语 事物谜 语义构成
一、什么是事物谜
事物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事物谜是指民间谜语,因其多围绕事物设谜而得名。狭义的事物谜是指除文义谜以外的、根据事物本身特征出谜猜谜的谜语,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后者。
通常事物谜分为事谜和物谜,前者多隐喻某一行为动作或生产活动等,后者则用以隐喻某动植物、器具物品、自然现象、人体器官等。前者如:四角方方一座台,台上塑出人像来,塑起手来又无脚,塑起身子无脑袋。——裁衣;后者如:头像绵羊颈似鹅,不是牛马不是骡,四脚虽长跑不快,南方少来北方多。——骆驼。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些人误认为只要谜底为事物的谜语就为事物谜,这是不对的。以两个谜底同为“日”的谜语加以分析,其一:画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其二:一个勤俭的老公公,天一明亮就上工,有朝一日不上工,不是下雨就刮风。第一则的谜底虽然是指太阳的“日”,且其后两句与日光夏长冬短的特征具有一定关联,但仍是偏于解文义,且前两句紧扣“日”这个文字进行描述,整体采用会意的方法制谜猜谜。而第二则的谜面则是抓住日的本身特征“天明出现”、“下雨刮风时不出现”进行描述的。因此,第一则为文人谜中的字谜,后者则为事物谜。
总体来说,事物谜有以下特点:(1)事物谜的谜面多采用歌谣及韵文格式,便于记诵和流传;(2)事物谜的谜底为事物,且谜面要抓住事物的形状、色彩、动作、用处等特征进行描述;(3)事物谜通俗浅显,多与日常生活相关。
二、事物谜的语义构成
事物谜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制谜者所出的题目,即猜谜者猜测的依据;谜目则是出谜者给定的猜谜范围;谜底就是答案。在这三个部分中,尤以谜面最需花费心力构思商量,也以其最能体现出语言的魅力与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指出:“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指出了谜面需要做到的闪烁曲折。分析事物谜的语义构成,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谜的谜面是以何种方式表达语义并将其指向谜底的。
(一)反复叙述,正面会意。
这一类事物谜的谜面采用的是对谜底的直接解释,并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描写、叙述直陈其语义。
例如:有翼无毛肚内空,无铁无铜响如钟——(打一动物)(谜底:蝉)。谜面对于谜底“蝉”的外貌和叫声做了细致描述,“有翼无毛”说明其为昆虫类,“响如钟”则表明其叫声响亮,而“肚内空”则与蝉餐风食露的特点不谋而合。
猜谜者只要根据谜面的描写反复思考,并将其叙述特征一一对应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上,便可猜出谜底。
(二)巧设比喻,委婉曲折。
这类事物谜隐藏事物本体,而抓住事物外观形态或功用等特征设喻,通过对喻体的描绘以影射表达语义,从而使猜谜者得到暗示。
例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個白胖子,白胖子,作用大,能榨油,人人夸——(打一植物果实)(谜底:花生)。谜面以“麻屋子”喻花生壳、“红帐子”喻花生红衣、“白胖子”喻花生仁,虽是用喻,但是抓住“麻”“红”“白”等词对花生的外貌做出了一番详尽描写,并通过“屋子”、“帐子”、“胖子”的里外关系影射花生、红衣、花生仁的层层套叠,而“能榨油”则是对花生功用的直接描绘。
巧设比喻的事物谜在语义表达上委婉曲折,让人无法一眼看穿,猜谜者要从谜目所定范围内寻找答案,且直到谜底显出,才能恍然大悟,并品出谜面的自然贴切。
(三)运用比拟,生动形象。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在事物谜中,大多采用将物当作人写的拟人手法来传达语义,投射谜底事物。
例如:害了相思病,身体受如柴,巴得团圆日,不觉泪满腮——(打一日常用品)(谜底:雨伞)。这则事物谜的谜面是写一个人在相思之苦的煎熬下骨瘦如柴,但是在团圆之时,却泪流满面。但以“日常用品”这一范围来说,猜谜者便要苦苦思寻:究竟什么物品“很瘦”,且在“团圆”时,身上满是“泪珠”?再联系平时经常使用的物品,“雨伞”的答案便很容易想出来。
运用比拟手法设置谜面,可以使语义得到生动形象的传达,增强事物谜的艺术感染力。
(四)用以提问,灵活通达。
这类事物谜实际上为山歌、盘歌等民间歌谣,只是以对歌的方式,一人提问,一人回答,形成如同谜面和谜底的谜语。
例如下面苗族盘歌的选段:——什么尖尖,尖尖尖上天?什么尖尖,尖尖水中生?什么尖尖,尖尖长街卖?——宝塔尖尖,尖尖尖上天;菱角尖尖,尖尖水中生;牛角尖尖,尖尖长街卖。一人以歌声发问谜面,另一人以歌声回答谜底,“尖尖”是谜底事物的基本外形特征,而“尖上天”、“水中生”、“长街卖”则是对答案的进一步区分。
虽然采取直接和即兴发问的方式来设谜,但仍可灵活通达地表达语义,这是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魅力。而以这种对歌方式进行猜谜活动,为了寻求韵律和气氛,人们常采用组谜的形式。
(五)巧用典故,表现力强。
尽管民间谜语没有文义谜那样富有“文化气息”,但劳动人民的智慧仍是促使事物谜充斥着大量民间传说。
例如:一人端坐小转台,一人执刀从后来,曹操献刀有镜照,董卓看见不理睬——(打一事)(谜底:剃头)。这则事物谜显然化用了“曹操献刀”的故事,但“小转台”又表明了这是发生在现代社会公共场合的事情,而“一人持刀”,但另一人却视若无睹,联合实际生活,“剃头”的答案便呼之欲出。
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巧妙地传达语义,具有“事半功倍”、表现力强的优点,而各种传说故事的运用又增强了事物谜的趣味性,引人入胜。
三、事物谜的现实价值
事物谜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形式,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例如事物谜中的修辞运用、文化语言学知识、方言现象等。例如,从朝鲜李朝早期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的两则谜语:“金瓮儿银瓮儿,表里无缝儿。这个是鸡蛋。”“金罐儿铁携儿,里头盛着白沙蜜。这个是梨儿”。可以得知在元末明初北方汉语官话中便已出现儿化音。
事实上,事物谜以其特有的寓意性和隐喻性,向來为人们所热爱。文人多用其展示才智、互相倾轧。而民间劳动人民则多视其为娱乐活动。事实上,无论是知识分子所创造的文义谜,还是平民百姓所设的事物谜,都有助其抒发一些不便于明说的社会现实,又因谜语便于记诵,这些隐讳之事便被很好地流传并保存起来。事物谜作为民间的产物,自然凝聚了大量社会现实。例如:怒气冲冲诉短长,肚里空有好文章,全部家产都用尽,留把雨伞转回乡——(打一事)(谜底:打官司)。从这则事谜中,字里行间都反映出旧社会诉讼不公的现实。
事物谜仅可以作为人们娱乐之物,其采用口语化、歌谣化的语言巧妙隐射具体事物特征的特点,还使其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归纳和推理能力。而且事物谜以千奇百怪的物体、事件作为谜底,用其教育孩子,不会与现实脱离,还可激发孩子认知事物的兴趣。例如一儿童组谜:什么鼠,能爬树?什么猫,能吃竹?什么鹰,飞不高?什么鸟,懂医术?什么狼,怕见人?什么虎,躲在屋?什么牛,只会爬?什么狮,水中浮?谜底分别为:松鼠、熊猫、猫头鹰、啄木鸟、黄鼠狼、壁虎、蜗牛、海狮。在现代社会中,孩子无法真切地见到、触摸这些动物,运用猜谜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从被公认为我国最早谜语记录的“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到现今日益多样的谜语书籍和谜语活动,事物谜都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出现。猜射事物谜,寓知识和教育于娱乐之中,我们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要积极创造事物谜,并学习和传播制谜和猜谜的知识基础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王仿.中国谜语大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王仿.中国谜语、谚语、歇后语[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申江.谜语知识大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4]孙雍长.灯谜与谜语[J].语文建设,2000(9):44-45.
[5]赵海燕,骆小所.谜语中的修辞现象[J].山西科技,2008(2):87-88.
[6]梁前刚.谜语常识浅说[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