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中的“知”与“晓”

2017-07-07陈红

文教资料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扬雄方言

陈红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扬雄《方言》书中“知”有智慧、病愈、聪慧的含义,“晓”有智慧、明快、天明的含义,二者皆可表示“知道”。本文主要讨论“知”、“晓”和后来凝固成词的“知晓”在古籍文献中表示“知道”含义的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情况。

关键词: 扬雄《方言》 知 晓 同义连用

《方言》中有三处“知”的用法,分别有智慧、病愈、聪慧的含义。

卷一第1条: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卷三第52条:差、间、知,愈也。南楚疾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间,或谓之知。知,通语也。卷十二第3条:愋、谅,知也。第一处戴震《方言疏证》云:“知读为智。”“知”,即智慧,是汉代扬雄时代的通语。第二处“知”是楚地方言,因“知”有“知觉”义,病情痊愈渐有知觉,所以病愈称作“知”。第三处“知”同“智”,即聪慧。

《方言》中有五处“晓”的用法,分别有智慧、明快、天明的含义。

卷一第1条: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卷三第13条:逞、晓、恔、苦,快也。自关而东或曰晓,或曰逞。卷十三第83条:毗,晓,明也。卷十三第100条:晓,过也。卷十三第101条:晓,嬴也。第一处“晓”是当时楚地方言,与“知”相同,表示智慧。第二处王念孙《疏证》:“憭、晓皆明快之义。”此处“晓”就是通达、明快之义。第三处“晓”本指日明,引申为天明。第四、五处只见于《方言》一书,无其他佐证材料。

本文主要探讨“知”和“晓”分别在“知道”含义上的用法,比较它们在古今汉语方言中区域分布的变化,介绍“知晓”一词出现的脉络,分析现代汉语方言中含有“知”或“晓”语素的表示“知道”含义的方言词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

《方言》卷一:“党,晓,哲,知也。”“知”在汉代扬雄时期是通行各地表示“智慧”的通语。《说文·矢部》:“知,词也。”段玉裁注:“‘词也之上当有‘识字。”《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汉书·魏相传》:“臣相知能浅薄。”这两处的“知”是一个名词,表示“知识”的含义。“知”还有一个常用义项,表示“知道”。最早在上古周朝就出现过这种用法,中古和近代使用也很普遍:

“知悔则有以动其补过之心。”(《周易》)

“知,识也。”(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矢部》)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古风二首》之二)

“吾師知公有惊恐,特教我在此等候。”(明末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内室。”(清曹雪芹《红楼梦》)

可见,“知”的“知道”这一含义的用法历代使用范围很广,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现代汉语中,“知”也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词。

方言词“知”在牟平、南昌、梅县、广州、厦门等地都是“知道”的意思。虽然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没有单列出“知道”这一义项,但在后面列举了很多含有“知”这一语素的方言词,如:知向(福建仙游)、知到(广东广州)、知呾(广东揭阳)、知徐(广东台山、开平、恩平、新会)、知掌(福建漳平)。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知”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出现。在表示“知道”这一含义时可用与“知”字无关的方言词,如在晋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湘语、赣语、客话、粤语中都在使用的“晓得”。

晓,本义是日明。后专指天刚亮。在汉代,“晓”在楚地是“智慧”的含义。《说文·日部》:“晓,明也。”段玉裁注:“此亦谓旦也。俗云‘天晓是也。”《玉篇·日部》:“晓,曙也。”《正字通·日部》:“晓,今谓曙曰晓。”晓也有“知道”的含义,历代使用的情况都很多:

“参伍、错综,皆古语,而参伍尤难晓。”(《周易》)

“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战国列御寇《列子·仲尼》)

“人不晓天所为,天安能知人所行?”(东汉王充《论衡·变虚》)

“母崔氏甚贤明,晓正道。”(唐刘肃《大唐新语》)

“不晓当时何以独抑荀而扬孟轲也。”(明李贽《藏书·儒臣传·荀卿》)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清曹雪芹《红楼梦》)

和“知”一样,早在上古周朝就有“晓”表示“知道”含义的用法,中古、近代同样出现很多,用字基础好。

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晓”作为动词,有“知道、明白”之义。古南方方言。《方言》第一:“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也有“会、通晓、懂得”之义,在客话、粤语、闽语中都有此用法。很多方言区都用“晓”表示“知道、明白、晓得、懂得”。如江淮官话中,“晓儿”表示知道、晓得,湖北红安:不晓儿他哪去了。吴语中,“晓则”表示知道、晓得,江苏丹阳、宜兴、常州、溧阳:划里晓则他都已经来了;浙江金华岩下,“晓着”表示知道。闽语中,广东潮阳:“晓礼”表示懂礼貌,“晓听”表示听懂;福建崇安、建阳:“晓识”表示知道、懂得;“晓呾”表示懂得、知道,广东揭阳:你晓呾做呢做,做呢还来问我。“晓的”表示知道、明白,在晋语和赣语中都有使用。“晓到”表示知道、晓得,在赣语、江淮官话、吴语中都有使用。还有前文提到的“晓得”,也是在七种方言区都有使用。可见,“晓”这个词的生命力很强,不仅在历代书面语中表达“知道”,在方言中使用的地域也很广。

这两个词何时开始连用,又是怎样凝固成词的?“知”和“晓”都有“知道”之义,但是查阅文献发现,唐代之前没有出现“知晓”连用的情况,“知”和“晓”是分开使用的。因为表示“知道”含义只需要“知”或“晓”一个单音节词即可,直到清代大量出现表示“知道”的用法: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唐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藤亚相爰命凫匠,乃铸鸿钟,且将令长夜昏迷,闻妙声而知晓。”(唐《唐文拾遗》,清陆心源辑)

“年过十九,知晓死生,二十未滿,腾越宮城。”(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潘重规编)

“所以我们这里连打败战和一切事,他并不知晓。”(清文康《侠女奇缘》)

唐代“知晓”的用法大多数是作为两个词表示“知道天明”,清代陆心源辑录的《唐文拾遗》中的“知晓”也是如此。清朝末年发现的五代时期敦煌石室中的“敦煌变文”之《降魔变文》一篇中有此记载,这里的“知晓”与“腾跃”对称,我认为是第一个表示“知道、懂得”的双音节词。之后的宋、元、明代,“知晓”连用的情况也很少。直到清代,“知晓”作为一个双音节词的用法逐渐增多,开始凝固成复音词,并且大多出现在小说作品中,口语性比较强。这一时期,“知”、“晓”和“知晓”三者并存,都可以用作“知道”之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般用“知道”,较少用“知晓”,现代汉语方言中也不用“知晓”,大多用“知道”或“晓得”。

“知”和“晓”在“知道”这一义项上相近,两者逐渐出现同义连用的现象。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双音节词是由古代两个同义的单音节词作为语素构成的。汉语词汇系统由单音节为主向双音节为主转变是出现“知晓”一词的最重要原因。“知”和“晓”连用,最开始可能只是临时组合在一起使用,后来逐渐稳定下来,凝固成一个复音词。只有那些生命力强、经久不衰的词才有同义连用的可能。

《方言》是扬雄在收集了周代记录的方言资料和他本人实际调查搜集的汉代方言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并做了历时比较和区域分析,独创了个人实地调查的语言研究新方法。扬雄博学多识,爱用奇字,在著录《方言》这本书时,用了许多不常见的字记录不同地方的语言。杨雄超越所处时代的研究模式和学术风气,认识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并以此作为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标准。他运用比较研究法和具体的分析方法,考察词义的历史变化,探索语源义,特别是辨别古今方言词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这些都对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祖谟.方言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许慎.说文解字[K].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K].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1990.

[6]徐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全五卷)[K].北京:中华书局,1999.

[7]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K].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4.

[9]朱诚.同义连用浅论[J].古汉语研究,1990(4).

猜你喜欢

扬雄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刍议扬雄笔下的蚕桑及民生观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西汉扬雄《太玄》律学思想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