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与诗意的融合
2017-07-07丁俐丽
丁俐丽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 在“新写实”作家群中,池莉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世俗化,但是她的世俗化是独特的。池莉小说中描绘的是琐碎的、艰难的世俗,同时是包容的世俗,她在书写世俗的同时表达了富有诗意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 池莉 世俗化 诗意性
20世纪末,以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作家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人凡俗的生活,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和人的原生形态。池莉始终站在市民立场上,关注着平凡世界中芸芸众生在吃喝拉撒中的烦恼,展现了一幅世俗温情画。但是仔细探究,池莉的世俗化写作是带有不易察觉的诗意性的。其世俗生活观下所包含的是抗拒金钱物欲的非功利性生活美学,池莉书写悲剧爱情亦是由于对爱情神话的不苟同。
1.非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
池莉说:“我希望我具备世俗的感受能力和世俗的眼光,还有世俗的语言,以便我与人们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以便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观察生命的观点。我尊重、喜欢和敬畏在人们身上正发生的一切和正存在的一切,这一切皆是生命的挣扎与奋斗,它们看起来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是生老病死,但是它们的本质惊心动魄,引人共鸣和令人感动。”①由此不难看出,池莉描写世俗是想反映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真实。
1.1琐碎的世俗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池莉走向与宏大叙事相反的世俗书写,源于她对小市民的一种身份认同。这里的小市民并不带有贬义,而是池莉将自己置放在大众与琐碎的生活中。
池莉的成名作《烦恼人生》中的小人物印家厚,一天到晚受到衣食住行方面的困扰。他几年来无法满足老婆想吃一次西餐的请求,无法给年迈的父母买好酒祝寿,经济拮据。与此同时,工作中颇多不顺,奖金的错失,担任厂长后的重任,“几乎没有一刻使他不在为难之中”。
但是随着一天中空间位置的不断变化,随着烦恼、苦闷的终结,他的感觉也是有变化的。一开始他对家的感觉是:“所谓家,就是一架平衡木,他和老婆摇摇晃晃地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②直到后来在一天的劳累之后,“老婆递过一杯温开水,往他脸上扔一块湿毛巾。他深深吸吮着毛巾上太阳的气息和香皂的气息,久久不动。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③在工作上遭遇的困难与束缚,他竭尽全力解决。充满希望与热情,充满斗志但不功利,印家厚有着质朴的生活观,他面对生活,接受烦恼,并且懂得从烦恼中探索乐趣,这就是隐藏在小市民心底的诗意。
关于《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池莉发表了自己的解说:“我是以武汉这种气候暗喻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日子就是时间,在谁也抗拒不了的时间面前,这些人爱护生命、珍惜生命,保持它的相对纯净,保持它本真的喜怒哀乐,谁又不感动呢?谁又该老去想人家是小市民呢?”④《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细细描绘武汉市民在酷暑中的生活,他们忘却烦恼,以自己的特殊方式生活,虽然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粗俗”,但他们也关心时事。这是在琐屑庸常中书写出了平民百姓的淳朴心灵,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结尾以“静”收尾,燕华为不打扰深夜休息的居民,不踩油门,让车静静行驶,这不仅是静谧中的温暖,更是一种美好的心灵之静。
1.2艰难的世俗
在新写实作家群中,王朔与池莉是两个较鲜明的对比。王朔善于书写狂欢的世俗,他抓住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这个关键点,将众人对金钱渴求的心态仔细地描摹。如《橡皮人》中的张明,他的内心被金钱与欲望驱使,与朋友张燕生、老蒋等去南方对汽车、彩电等进行倒卖。他们为了经济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欺骗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金钱的诱惑下变得扭曲。王朔就是通過世俗书写对金钱关系进行调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趋向媚俗。
但池莉笔下的世俗生活是具有某种艰难意味的,《你是一条河》描写了主人公辣辣的曲折命运与坚强不屈的生命意志。1964年的意外使年仅30岁的辣辣成为一个寡妇,自杀未遂使她的求生信念增强,她毅然决然地将抚养孩子的重任背上。辣辣不仅家徒四壁,没有生活来源,而且有8个孩子,“最大的儿子得屋十三岁,最小的是一对双胞胎,刚满两周岁。而她肚子里还怀着四个半月的身孕”⑤。在“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下,辣辣的愿望只剩下一个:“最让人操心的事情还是怎么活下去,怎样才能活好一些。”⑥辣辣组织儿女们自力更生,剁莲子、搓麻绳等手工活可让他们每个月喝上一次汤。辣辣为了孩子们拒绝了鳏夫们的求婚和小叔子王贤良的求爱。经济困难的年代为了十五斤大米和一颗菜,甚至要出卖自己的身体。但是苦难不仅如此,儿子社员为母分忧偷钱被枪决,贵子因为心智不齐被人欺压,福子丧命于腹痛……最后为了一家人不至于被饿死辣辣走上了卖血的道路。这是一部苦难史,更是辣辣坚强不屈与性格坚韧的光辉史。
池莉所描绘的世俗具有独特性,她热衷于写凡俗生活与凡俗大众,但是她笔下的人物又是独特的,各个人物都在世俗生活的艰辛下努力生存,内心没有被艰难打倒,依旧充满希望,这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平和的人生观。
2.多维包容的爱情观
池莉书写《不谈爱情》,将爱情请下圣坛,回归到凡俗的日常生活。池莉在1978年之前创作的《月儿好》、《少妇的沙滩》等作品反复描摹的是婚恋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爱的梦幻与失落。但是经过俗世的艰辛以后,池莉赫赫然喊出:“不谈爱情!”因为“谈得完的是爱情,过不完的是日子”。其实仔细研究文本以后可以发现,“不谈爱情”的话外音下隐含的依旧是池莉对爱情的肯定。
2.1对初恋的珍视
池莉在《来来往往》中写了康伟业与白领丽人林珠的婚外情故事。当康伟业无法忍受妻子段丽娜的蛮横手段与干预的时候,林珠来了,他们渐渐转为情人关系。林珠的美丽、聪明能干、正直侠义都让康伟业为之迷恋。这令康伟业不禁感慨:他终于将错过与失去的东西找回来了。错过与失去的,正是初恋情人戴晓蕾。和林珠的恋爱使康伟业找回了曾经在戴晓蕾那里遗失的东西,也从潜意识里觉得完成了对戴晓蕾的占有。这可充分表明,当年与戴晓蕾的错过始终是康伟业心中的硬伤,是不能忘怀的事。最后由于林珠的原因,导致康伟业想要改善生活的爱情灰飞烟灭了。林珠走后,康伟业不止一次问:“林珠还会回来吗?”纵然林珠离开了,但是下一个拥有戴晓蕾影子的林珠出现,康伟业可能依旧会与之坠入爱河。小说最后,“康伟业站起来,伸了个大懒腰,驾上他的车,回到他日常忙碌的现实生活中”⑦。康伟业又回归到了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去,再与段丽娜过相互嫌弃的日子,但是再一次未能如愿的他心中永远对初恋戴晓蕾充满念想,在无趣的世俗婚姻中对初恋有诗意的追寻。
《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亦是如此。“那是一种类似遗憾的痛苦,不可言传的下意识的忧郁,正是这股潜在的忧郁使他变得沉默,变得一切都不在乎,包括对自己的老婆”⑧。印家厚内心深处的忧愁一部分来源于初恋情人聂玲。遇到儿子的幼儿园老师肖晓芬时,文中写道:“她的神态和秀丽的眉眼使印家厚暗暗大吃一惊。这姑娘酷像一个人。”⑨看到肖晓芬以后印家厚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深埋在心底的失落是什么,也使“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是永远属于那失去了的姑娘的,只有她才能真正激动他。除她之外,所有女人他都能镇静地理智对待”⑩。这个姑娘就是聂玲。
池莉书写的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最后都回归了家庭,但是他们心中的初恋情结都是不可磨灭的,这也是池莉对初恋情怀的珍视,是对浪漫爱情的诗意探寻。
2.2对真挚情感的认可
池莉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多多少少在婚姻外都有点暧昧的感情在,但是他们最终还是会回到婚姻,这是对朝夕相处的妻子的认可。《烦恼人生》中印家厚的老婆既不是他的初恋聂玲,又不是美丽的女徒弟雅丽。作为一个已婚的男人,印家厚觉得自己得为家庭负起责任,于是只能将初恋埋在心底。自从遇到雅丽之后,印家厚的心仿佛复苏了一般,雅丽对印家厚无疑是喜欢的,这让他心里甚是欢喜。印家厚也承认自己乐于在工厂与雅丽共同加班,但是他依旧摇摇摆摆不能接受雅丽的爱慕,“不能的理由太多太充分了”{11}。虽然印家厚的内心渴望有一段新鲜的爱情来滋润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的内心却是被传统文化主导,这种传统要求他忠于家庭,对妻子儿子负责。“雅丽怎么能够懂得他和老婆是分不开的呢?普通人的老婆就得粗粗糙糙,泼泼辣辣,没有半点身份架子,耐受苦难的能力强,尽管做丈夫的不无遗憾,可那又怎么样呢?”{12}在小说的结尾,印家厚依然选择了自己的妻子,守护了相濡以沫的感情。正如鲁迅所说的:“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13}
《细腰》中的郭老是一位身居要职的干部,但是他的所爱并非是自己的妻子,而是一位老妇人,只有这位老妇人才让他有“夜鸟归巢”的感觉,所以郭老会时常去老妇人家里喝茶。因为一直在职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身不由己,当他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时可以和老妇人在一起了,老妇人却拒绝了他。老妇人并非不愿意,而是为郭老着想。最终两个相爱的人没有在一起生活,但是他们的心却紧紧相连,不可分离。
池莉书写的是凡俗百姓的婚恋生活,但是实际上在“不谈爱情”的口号下依然有着对诗意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不谈的只是功利性的爱情、政治因素下的爱情及无爱的婚姻。
3.女性视野下的诗意书写
池莉小说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个生活的“准悲剧”,没有爱情的生活使人痛苦,艰难的俗世生活又让人活得卑微,但是池莉直面生活的艰辛,不回避对种种人生烦恼的深入描写,她不悲观、不过多叹怨的同时写出了对人生烦恼的抗争,写出了人性的光辉。所以池莉最大的诗意就是在存在中拒绝存在。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有着独特的视野。池莉从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并且随着时代转变,她对女性的解读也不同。在创作前期,池莉主要塑造传统型女性,如明月好、李小兰、丁老太等,都是贤淑温柔的女子,洋溢着温馨的母爱。她们恪守孝妇贤妻的传统女性规范与美德。但是随着改革開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池莉在创作中女性意识开始萌发,她开始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所以在创作后期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如来双扬、林珠、江晓歌等,都是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代表,她们个性鲜明张扬,她们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追求都十分深刻地体现了当代女性的独特精神面貌,同时也是女性文化特征不断更新进步的标志。
正如於可训先生所说:“在当今文坛,池莉的创作已经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如果把池莉笔下的一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和生活经历连缀起来,她的作品几乎写尽了近20年来一些普通的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经历和人生图景。”{14}所以池莉书写的女性,并不仅仅是人物形象的展示,更是文化现象的缩影。
池莉说:“我的作品当然有诗意,我一点也不否认。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有诗意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诗意的。”{15}池莉的小说中的诗意情节充分日常化,并且与凡俗人生相交融,所以我们不能将池莉的小说单纯地看成是“过日子”的小说,而是一种对人生的悲悯与感悟,是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展示。
注释:
①⑦⑧⑨⑩池莉.池莉文集5[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6,187,11,25,31.
②③⑤⑥{12}池莉.烦恼人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4,46,216,284,51.
④李骞,曾军.浩瀚时空与卑微生命的对照性书写——池莉访谈录[J].长江文艺,1998(1).
{11}池莉.池莉文集2[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23.
{13}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86.
{14}於可训.主持人语[J].小说评论,2003(1).
{15}赵艳,池莉.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池莉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3(1).
参考文献:
[1]池莉.池莉文集5[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2]池莉.烦恼人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3]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李骞,曾军.浩瀚时空与卑微生命的对照性书写——池莉访谈录[J].长江文艺,1998(1).
[5]於可训.主持人语[J].小说评论,2003(1).
[6]赵艳,池莉.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池莉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