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课堂效率
2017-07-07吴莎
吴莎
摘 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很多途径去学习课本的知识,去学习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而我们的大学课堂教学,除了引进多媒体设备,并没有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非常低下,致使学生厌学,逃课,上课干别的事或睡觉。本文通过对比高中课堂,调查目前大学生对课堂的态度,来分析目前大学课堂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每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都有一种被“放养”的感觉。伴随着自由的欣喜而来的是莫名的迷茫和焦虑。没有了高中老师那种明确的方向引导和日复一日的谆谆教诲,学生们顿时有点不知所措,一些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毫无自学能力和自律性的学生变得愈发厌学,懒散,无所事事。三年学习时光稍纵即逝,到了大四找工作时,才深刻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丰富和便捷,任何专业知识都能在互联网上搜到,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各种免费公开课,收取少量费用的云课堂也是唾手可得,于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 目前大学生对课堂的态度
大学课堂的教学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毕竟中国的莘莘学子都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能进入大学深造。可是大学的整体教育效果却十分堪忧。满大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甚至还不如有些专科生和技术学校的学生。走过大学四年却不知到底学到什么的学生大有人在。为此,笔者专门访问了一些在校生对大学课堂的态度。笔者的问题是:你是否心甘情愿地去上课?学生们的回答主要有三种:1.愿意去上课,但不一定好好听讲,手机的诱惑太大或者还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2.老师要点名,不得不上课,但对课堂较失望,不一定好好听,至少不会用全部时间去听。3.有的课还行,有的课真不愿意去上,既没兴趣又没实用价值,还不如自己找点公开课听听。
作为当过任课教师的我来说,这样的答案在意料之中,却还是难免有点失落和无奈。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与高中课堂对比
1.教学环境的区别
高中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范围内,校园里紧张的学习氛围与充实的生活节奏使学生们习惯了每天这样平淡的学习环境,三年如一日不变的学习已经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高中上课的教室,同学,老师都是较固定的,大家都在一起紧张地学着同样的知识,经常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比较。老师下课后也会耐心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大学生处在一个变化和诱惑的环境中,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校外的社会生活充满精彩,于是学生们的重心就会被分散,单一的学习方式在大学中已不适应。大学上课地点是不固定的,没有专门的教室供学生们交流学习,同学关系也就相应冷淡,下课后就各忙各的。任课老师也通常如此,缺少与同学们的交流,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自然也就降低了学习效果。
2.教学行为的区别
高中教学课堂,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通常每天都会布置课后作业供同学们思考,动不动就会有小测试或月考,这样可以加强学习效果。高中学习科目固定且具有连续性,每个科目都能深入的学习,学生觉得确实学到了东西而且所学科目都有现实价值--应对高考,学习欲望自然较强。高中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的时间较长,和学生关系更密切,这样才能与学生互动,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因材施教。
大学课堂的学习气氛较平淡,老师自顾自地讲却无视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造成了一种学习的惰性,而且没有作业的巩固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学科目众多,每个学期都有不少新课冒出,而每个课只能学个皮毛,学生觉得没有现实价值,学习欲望自然较低。大学老师与同学们在很多时间只是课堂上的接触,而且很大一部分局限在课堂点名和回答问题上才认识的,与学生互动少,加上所教学生往往数量众多,没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一年下来,人都没有认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心理的区别
高中生在如此強大的学习压力下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学习心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高考。而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方向非常明确,可以说心无旁骛。高中老师一系列的教学工作,也只是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目标单一而明确。
大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考试,还有校园活动,社会上各种工作与日后的生活方式的决策,因此,目标不会只有一个,他们要应对多元化的社会与人际交往。学习不再是他们的全部,学习也不再有那么大的压力,及格就能毕业,于是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大大削减。
大学教师在课上教的不一定是书本上的东西,他们觉得这些完全可以自己看或者上网查,也不可能把书本上完上透,他们更多地是讲自己对于这个学科的想法和感悟,还有社会工作的知识,需要学生更加注重自学,自主选择需要的知识。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高中老师那样一丝不苟地对待课本。
3 改进建议
1.需更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非一直填鸭到高考。强调合作学习而非独立学习。
一些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堂占用时间往往只有半天,剩下半天安排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自我总结,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课堂并不是灌输知识的地方,而是思想碰撞的地方,上课就是自学完后一起开一个研讨会,讨论学习中的问题,老师更像一个答疑解惑的朋友,而不是讲些网上都能轻易查到的基础知识。而在学习方式上,更强调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而非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培养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并在协作中提高自我。
2.精简学习科目,突出专业特色,控制班级人数。
高中三年只有那几门学科,而大学同样是三年学习时间,科目却翻了几倍,学习效果也相应打了几折。既然大学分了专业,就应该更细分下去,突出专业特色,学习日后工作中用得上的东西,否则就是在浪费资源,浪费时间。笼统的大专业应该取消,因为十个百分之十加起来并非百分之百,而是零。学校应该按照社会工作需求来细分专业,精简学生的学习科目,加深学习深度,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值得花时间去研究。同时,班级人数应该严格控制,小班教学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十分有益的。
3.严格教学制度,采取月考制,而非期末考决定制。
国内大学通常很在意学生的出勤率,老师只能通过点名的方式逼迫学生来到课堂。这在一些外国人眼里是非常荒谬的,好像是在看管小孩子。而大学生又都是很有想法的成年人。一位英国外教曾跟我说,他们的老师很少点名和查课,只要学生通过每月的月考就行,而考试内容以课堂上讨论的为主。管你是在课上学的,还是课下自学的。这种方式为何不能套用在我们的教学中呢,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四次月考决定,而非最后期末考试决定,这样学生自然会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而不是期末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
让教师重心转移到教学,减轻评职称的压力,改革考核标准,减少教学科目,减少所带学生数。
我国大学教学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教师评职称的压力,需要在写论文,搞科研,学习英语和计算机上花费不少时间。今年国家对此进行了改革,可谓是解了很多优秀教师心中的恨。其实,老师又何尝不想搞好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自愿来上课呢?可是一来学生数量太多,没法一一掌握。二来自己教学科目多,没法集中精力好好备一门课。有不少年轻老师承担着3门甚至4门课程。试问哪有精力一一精心设计?所以在此建议老师承担的科目不要超过2门,专业课所带学生控制在固定的100人以内,取消一些强制性的公共课。这样才算是为教师减负,对学生负责。
参考文献
[1]彭勃.关于大学课堂教育与高中课堂教育方式的调查报告[D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4767e672a417866fb84a8e57.html
[2]中美大学课堂教育对比[D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073edb27a58da0116d1749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