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策略研究
2017-07-07王忠鹏
王忠鹏
摘 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不断变化和复杂多元的特征。在新时期,如何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大学生价值现形成的重要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其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引导
1 价值观概述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的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物的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根本评价和根本看法。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所处工作环境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两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两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1、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今天的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时事,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有的大学生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并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近年来,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
2、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可塑性。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注重事业、诚信交往,其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时代的特征。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中发展、进步,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观背景。所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因为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化的年代,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革命,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
综上所述,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作出如下基本评估:一方面,他们认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拥护改革开放,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崇尚真善美,鄙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积进取,奋发向上,热爱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部分积极分子对党有正确的认识,信仰马克思主义,渴望加入党组织。另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较强,注重个人利益,推崇个人奋斗,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价值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3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路
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又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我们应该科学客观地研究这些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
1、要实现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化。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变化的时代里,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多层次、多矛盾的状况,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水平、心理状况不是完全一致的,他们在知、情、意、行和对事物的认识上体现出差异性。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大一统”的目标模式,建立新的分层次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规格。可以把所有的价值目标划分为最低目标,普通目标和最高目标三个层次,与之相应,我们的教育也可以按照兼顾个人与社会、服从社会、奉献社会这三个层次进行。
2、优化社会实践,塑造健全人格。社会实践既是当代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明确历史使命的基本途径,又是促进其思想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大学生价值观水平与方向的“试金石”,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引领着人格发展和构建方向,深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定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应该不断优化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重要载体,要针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设计具有时代气息,融思想性、教育性、實践性为一体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高校要充分整合社会实践资源,探索社会实践新形式,抓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前、中、后三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构建新型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3、拓展教育内容,引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结构、心理状态还未完全成熟,大学生因心理素质和心理不健康等因素造成思想和价值观的矛盾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状况已经成为他们科学价值观形成的瓶颈。因此,高校应积极拓展价值观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纳入高校的德育日程。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其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最后,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主动地有计划地有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研究,消除其心理冲突和矛盾,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态。
4、创新教育方式,发挥网络教育优势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越来越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了开放、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和教育功能,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一方面,要建立优秀德育网站吸引人、凝聚人。充分利用网络新颖的内容、别致的设计、平等的互动交流、深入的网上论坛吸引大学生自觉接受网络教育,让网络成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新亮点。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引导,使大学生远离网络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隐蔽性、异质性、虚拟性、无政府性等点又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和价值观倾斜。所以,在生行网络价值观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模式,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锻炼处理信息的技能,吏大学生通过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锻炼形成自己的价值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9.
[3]金国华.青年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234.
[4]李翔.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