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文化的沉思与未来
2017-07-07贾璐岳
贾璐岳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数万年前,一个浑体赤裸、饥饿难耐的原始人漫步在荒原上,试图寻找一点充饥之物。他发现了不知名的树上长满了红色的果实,于是摘下来准备充作晚餐。然而,果壳十分坚硬,他根本咬不动。于是他捡起一块石头,试图砸开果壳,但果壳如此坚硬,圆圆的石块根本砸不开。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学会将圆石头先砸裂称为石片,而后用石片去切割穿凿果壳。于是,他吃到了美味的晚餐。
当他吃完晚餐,凝视着手里的石片出了神。他决定将这个石片带回他的部族,作为重要的财产保留起来。同时,将圆石块砸裂成石片的经验,被他牢牢记住,构成了他独有的知识。这个石片上的纹理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觉得这些纹理具有神秘的含义,这些弯弯曲曲的线条,使他想起了河流,山脉,动物脊椎等等一切弯曲的事物。
是的,这是一次重要的事件。这被人类学家称为“文明的发端”。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文明的质疑和沉思
在过去的数万年里,人类社会已经成为各种文明的试验田。在各大洲,不同的文明形态给人类带来珍贵的记忆,也带来丰富的经验。比如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加文明、古玛雅文明、华夏文明、阿拉伯文明,等等。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所谓文明,就是工业与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的,无论在什么文明形态下,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成果无非是两种: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精神领域的拓展。
那些文明的遗迹令我们叹为观止:夕阳下威严雄壮的金字塔,逶迤蜿蜒气吞山河的长城,建构奇妙的罗马斗兽场,金碧辉煌美妙绝伦的巴黎圣母院,十字军东征的传奇故事,蒙古骑兵横扫欧洲联军的惊心记载。
但是,我们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一切。
一部文明史,换一种说法,或许也可以叫做人类的痛苦史。整个文明史的分分秒秒,实际上都贯穿着战争、饥荒、迫害、杀戮、歧视。当游客们啜着冰镇的冷饮,站在埃及金字塔下,面对如此宏伟建筑惊叹不已的时候,他们不会听到那时候十几万奴隶濒死挣扎的呻吟。少数人的战功与荣耀被历史铭记,而在沉默中饱经创伤摧残的芸芸众生,却从来没有机会留下他们的心声。这是历史的疏忽,还是刻意的陋习?
人类掌握的生产力武器,越来越丰富。人类掌握的物质财富,越来越雄厚。然而在人类大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物质财富如喷泉一般喷涌的二十世纪,人类却爆发了两次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世界大战。其动员规模、毁损程度、生灵涂炭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这不禁令人陷入深思,令人不能不产生深刻的质疑,那就是,我们掌握的这一切渊博复杂的知识体系,为何却降低了我们的安全系数?为何使我们的幸福骤然之间,荡然无存?
换一个角度说,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对自我认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任何一种文明,都以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包括“我”在内的人类,在宇宙间扮演了什么角色?可以说,随着征服自然的进程不断加速,人类对自我的认知与定位,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这些自我认知,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农耕游牧文明时期,人类一般都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最终也会归于大自然。既然人的生命与大自然如此息息相关,那么人们自然而然地对大自然进行了人格化的模拟。所不同的是,在东方,人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在西方,则形成了“神人合一”的传统。当中国人尝试从“天”那里获得庇佑的同时,西方人则一直尝试与“神”发生沟通与链接。其结果,就是中国发展出来丰富完备的世俗文化,而西方则走向了基督教文明。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将“天”的权威寄希望于世俗政权,赋予统治者以“天子”的神圣性,通过以“礼”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来实现世俗秩序的建设,成就个人的价值。而在西方,人们则将神的权威最终归为基督教的上帝,并且以上帝的名义,赋予人“神选”的优越地位,激励人们不断冒险进取,攫取财富,拓展版图。
穿过历史的烟云,超越这些复杂的思想与哲学,我们其实很容易能够发现,当人的欲望、利益、权势与意识形态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后者会向前者屈服。每一种完美诠释的哲学,遭遇利益之争时,就会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可怕的面目。既然人是神选的优等生物,那么推而论之,神也可以选择一部分人作为自己的宠儿,从而合法合理地剥夺另外一部分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奴隶贩子在几百年里,将数百万黑人从非洲万里迢迢运送到美洲充作种植园的劳动机器的时候,他们是发自内心是这样想的。而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之前,德国军队将犹太人驱逐到集中营,如同牲口一样剥夺屠杀的时候,他们也是发自内心这样想的。
我们伟大的先贤们,早已经对此开始了质疑与沉思。两千六百年前的尼泊尔,一个少年王子殿下,对人类的命运发生了强烈的好奇与困惑。他敏锐地观察到,人类社会的一切問题,归根到底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人本身的问题。人的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于他本身的欲望与思维。当人的欲望与思维发生改变的时候,个人的幸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社会秩序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可以说,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彻底的人道主义者,真正关心人本身的命运与幸福的贤者。
于是他远离权力,舍弃家庭,观察亿万因缘,以不世出之才,最终创立佛教。他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后世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净土思想是跨界理想
在释迦牟尼灭度后的一千年后,中国大唐王朝时期,善导大师出世。尽管学术界公认他是净土宗的创立者,然而,对于他的思想对于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当前的研究深度还是严重欠缺的。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甚至是欧洲,都有专门研究善导大师的学者,时有专著和文献出版,但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如同最遥远的星辰,光芒需要通过漫长时间,才能达到我们的视野。
任何一种文明,都以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包括“我”在内的人类,在宇宙间扮演了什么角色?善导大师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核心思想:“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一般人看来,这只是一段普通的佛教词语。然而事实上,这种论断在哲学上、心理学上、社会学上都有深刻而复杂的含义,有待持续的深入研究。
首先,善导大师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精准定义,那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里的“罪恶”,不同于基督教的“原罪”。基督教认为,人因为不遵守与上帝的约定,偷吃禁果,因而产生与生俱来的罪,需要受到惩罚。善导大师则指出,人的罪恶来自于人的无明或愚昧,并非神惩罚人,而是人内心的欲望产生的行为,会带来伤害与被伤害的结果,因而罪恶。善导大师进一步指出,人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死的问题。对于生死问题的解决,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我们知道,在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依德与荣格,就是从人的精神层面层层揭开面纱,剥去迷雾,进而了解和认识人的本质的。精神分析学派极大推动了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西方的当代文化艺术。在临床治疗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然而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发现,精神分析学派只是对善导大师的思想进行了粗浅的发挥,停留在纯技术的层面,并没有宏大的哲学思想支撑。这或许与近代西学显昭而国学衰微有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善导大师思想,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其次,善导大师对于解决生死困扰提供了终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从宗教意义上来说,善导大师梳理复杂而庞杂的佛教理论,简明扼要地直达要害,使得佛教最终走出繁琐哲学的枷锁,最终形成了单纯而圆满的宗教认知,让信仰进入普通民众的心灵具备了条件。
从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来看,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阿弥陀佛背后的“缘起性空”的理论背静,也有了客观而冷静的再认识。物质、能量与意识世界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互动转化关系,人类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索。这就为阿弥陀佛这样一个单纯的宗教概念进入科学界、进入学术界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净土,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它的完美、和谐、圆满与自足,是人类的终极梦想。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提出了小国寡民的思想,这也是净土理想的一种形态。西方哲学史上提出来的乌托邦、理想国,现代英国欧文举办的空想社会主义实验,以及当年逃离宗教迫害奔赴美洲大陆的人们,也就是美利坚的开国元勋们,都将自己的情怀指向这个目标。
可以说,净土思想是跨界理想,并非佛教所独有。它对于各民族、各地区、各种肤色,都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具有相当的普适性。由净土思想构成的文明形态,有机会,也有必要成为未来的文明形态。
然而,中国的善导大师为全世界作出的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净土的思想体系。使佛教从繁琐曲折的学院派解放出來,一针见血地解答了人们困扰已久的生死问题。因为无论是小国寡民,还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它们或者是由英明的君主成立,或者由哲学家统治,都是以人的力量建设成就。逃亡到美洲大陆的先贤们,则以人权天赋、权力制衡为秘诀,创建了合众国。既然以人力成就,则自然具有人所具有的一切缺陷,迟早会爆发。
善导大师认为,净土必须也只能由佛力成就,这是人世间最大的因缘。人与佛之间,通过称念的力量,可以达到精准的关联。善道大师指出,佛力成就的净土具有最大可能的包容性,对于一切众生,具有绝对的平等性,这是佛教慈悲的最完美最彻底的体现。
进入二十世纪后,善导大师的著作在海外被意外发现,佛教界如获至宝,将其引回中国,刻版流通,纯粹的净土宗这才在中国渐渐复兴。纯粹的净土宗回归中国,也只是近百年的事情。事实上,近百年,尤其是近五十年来,中华民族也踏上了蒸蒸日上的复兴征途。
站在21世纪的起点,回顾文明史,展望人类发展的未来,深感我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一个千年不遇的良机,即将走出历史的低谷,向崭新文明的高峰攀登。由善导大师创立的净土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一种崭新的、包容的、普适的净土文明形态,将由机会从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构建。善导大师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悲悯和真诚关怀,也将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考,新的实践,新的创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周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