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达成自贸框架协议
2017-07-07蒋丰青木本
本报驻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蒋丰 青木 本报记者 倪浩 李晓骁 ●卢戈
历经4年多的谈判,占世界GDP总量约30%的日本与欧盟就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基本达成一致。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等在布鲁塞尔举行定期首脑磋商,宣布EPA谈判达成框架协议。EPA被媒体视为日欧自贸协议,据日本共同社6日报道,EPA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击,表达推进自由贸易的立场。专家认为,由于合作结构不同,日欧的自贸协定暂不会对中国造成太大影响。
年内有望达成最终协议
共同社称,一名欧盟高官表示“预计达成最终协议需要几个月时间”。日欧今后将就投资纷争的解决程序等遗留问题继续谈判,力争年内达成最终协议。届时,日欧之间将有超9成商品品种取消关税。德国《经济周刊》称,日欧在G20峰会前达成框架协议,表明双方均反对美国的保护主义立场。
日本NHK电视台称,EPA是日本目前最大的自贸协议。双方自2013年开始磋商以来,历次谈判的最大焦点是汽车与奶酪。此次达成的协议中,欧盟在EPA生效的7年后,取消对日本汽车的关税。而日本对欧盟产奶酪设置超过3万吨低关税进口额度,并在EPA生效15年后将税率降为0。
此外,欧盟对日本酒、绿茶关税立刻取消,除日本电视机在协定生效后5年取消关税外,其余电子产品立即取消关税。日本进口的欧盟产品中,意大利面及巧克力的关税在协定生效10年后取消。开放木材市场的谈判也基本谈妥。同时日本也将取消欧盟产葡萄酒的关税。
日欧双方对EPA都有需求
欧盟是日本除美、中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在欧盟的贸易伙伴中排名第六,目前欧盟对日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3%。日本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并非一帆风顺。日本外需导向型经济模式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愈演愈烈,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加大,迫使日方改善日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1986年4月,日本政府发表“为实现国际协调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报告书”,向欧美国家开放日本国内市场。至1992年,由于日元大幅升值,且欧洲国家经济恢复活力,对日出口成效显著,双方贸易摩擦走向缓和。
《日本经济新闻》称,此前,美国、欧盟、日本虽然互为经济竞争对手,但都是贸易自由化的支持者。但是随着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美、日、欧原有经济格局迅速被打破,日本急需另一个“全球化贸易伙伴”。在法国大选尘埃落定,英国“脱欧”问题首轮谈判后,欧盟内部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渐减少。所以,对欧盟来说,尽快与日本达成EPA也是维护欧盟自由贸易理念与利益的最佳选择。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内部的贸易循环严重,需要拓展域外市场;日本经济对出口依赖性强,但近年来由于政治原因,邻国市场萎缩,因此需要另一个大的市场。EPA对双方来讲都是有利的,这也表现出美国退出TPP后,并不代表全球的自由贸易到此为止。相反,如果多国继续谈判和签订自贸协定,形成双边和多边开放机制,对美国会产生不小压力。
短期不会对华形成挤压
去年欧盟与日本双边贸易额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高附加值工业品贸易占总贸易额的90%左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于中国,日欧贸易结构与中日、中欧之间不同,因此,EPA给中国造成的压力不大,短期内并不会对中国形成市场挤压效应。
白明表示,与日欧贸易比,中国在中日、中欧的贸易里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中国市场广阔,而且正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拓展了中欧的合作空间。欧盟应该对中国足够重视,借助中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强化双边经贸关系。
霍建国认为,日欧EPA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与中国的竞争,希望在和欧盟自贸谈判中走在前头。中国一贯坚定多边贸易体制,同时对非排他性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国也不排斥。一方面中国要研究EPA是否有排他性,并做出相应对策,另一方面要有紧迫感,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