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政策是否该全面放开?
2017-07-07
生育政策是否该全面放开?
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正当其时
正方
应当尽快全面放开生育
文丨■ 周洪庆
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先生发表“新人口论”,提议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曾一度引起激烈争论。当时包括中央高层一些领导人在内不少人,强烈反对这个观点。事实证明,反对者并非全无道理。他们的顾虑,如今变成了现实。
“少子化”现象显露,国家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带来家庭代际结构不合理、养老危机、人力资源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国家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影响着社会稳定,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上除了我国之外,几乎所有国家均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些国家甚至于“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反而采取措施,鼓励、奖励多生,比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等。我国目前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25%,而每年出生的人口却只约占全世界每年出生人口的12%,出生率不足世界平均的一半。有人预测,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华文明将逐渐衰落,中华民族将走向衰亡。
有人担心全面放开生育会导致生育率失控,严重影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此乃杞人忧天。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已经改变,传统生育文化之“多子多福”的思想大为淡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育儿费用的不断增大,不少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许多女性逐步专注于工作和事业,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生养孩子视作拖累,生育意愿不高。某地的调查结果显示,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表示不想生两个孩子的占了近70%。2016年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后“遇冷”即是明证。一些地方,尤其大城市,已经出现大量的丁克家庭。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人也普遍晚育,生育年龄推后——从几十年前的二十三四岁,到现在的二十七八岁,生育周期已经变长。而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率之间又存在巨大的落差。以日本为例,民众的生育意愿多年稳定在2.3个,但实际生育子女数只有1.3个。此外,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年轻人想生也不能生。
生育率的升降也有其巨大的惯性,并不像自来水开关,你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事实上,我国如今已经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生育率越低,越难提高。世界上许多低生育率的国家,没有一个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之后成功地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国即使现在全面放开生育,也已经太晚了。但现在放开还是要比以后放开要好。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应提上议事日程
文丨■ 张霞
笔者赞成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有限。据统计,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是自2000年以来16年间最多的一年。这也是相关部门认为二孩政策效果“符合预期”的依据。但这一依据禁不起推敲。在这显著增长的人口里面,很多是一胎、三胎、单独二孩,而且这样的人口增幅也与2015年或2014年的结婚高峰有关,显然并非都是全面两孩政策的效果。要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就应剔除这些因素。
据抽样调查,2016年及2017年出生的总人口中两孩及以上比重为45%左右。也就是说,2016年出生的两孩及以上总数达到803万左右。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大概有1.5亿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0—15岁的家庭大约有7000—8000万,除去符合“单独二孩”和农村“一孩半”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最后可能有6000万左右可能受益于“全面二孩”政策。所以,仅仅从2016新出生了800余万名二孩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即便从人口出生绝对数来看,2016年放开“全面二孩”后,全年新增人口仅比2015年新增人口多了“131万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例。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就曾针对“单独二孩”政策预测说,2015年一个新的出生小高峰就会来临,但随后,“单独二孩”遇冷的新闻,就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事实上,2015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这些事实表明,与政策的良好预期相比,人们的生育意愿已经降低,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并非洪水猛兽。
人们生育意愿的降低,也在调查中得到了验证。上海对育龄家庭的调查显示,已决定生育二胎的比例不到六成,有44.2%的家庭,处于尚未决定的纠结期。事实上,随着生育成本增长,尤其很多已婚妇女担心生孩子影响就业或职业晋升,人们生育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已是普遍现象,在韩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已经显现。
而与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人们生育意愿不高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实际生育率过低问题。人口学界认为,中国的生育率维持在2.2左右才能保证世代更替平衡,生育率过低将导致人口负增长,出生性别比失衡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即便考虑到全面二孩政策效果的滞后效应,生育率可能会现在的1.8到突破2,但这仍然不能解决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压力。综合这些因素,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正当其时
文丨■ 汪代华
应该说,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时不我待。早放开早主动,早放开早受益。
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来看,迫切需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经过长达30年的政策调控和教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经大大降低, 不仅导致男女比例失调,失独家庭的增多,人口老年化危机,劳动力不足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出现严重扭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在一些专家看来,如果我们再不调整人口政策,不全面放开计生政策,20年后中国将迎来重大危机,经济发展将遇到不可逆严峻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新增劳动力人口逐年降低,由此带来目前的养老难、招工难问题已日益严峻。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促进整个中国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有重大积极意义,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问题。可以用计生全面放开新政应对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从微观角度来说,也有助于每个家庭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应对老年化社会。
有人担心,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会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首先,国民生育受到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富裕水平已经较高的中国,人们的生育愿望已经较小了,彻底放开全面自由生育,也不会有臆想的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如果你能看看日本政府对自己人口发展的忧虑,你就会知道,鼓励生育的效果并不会理想,生育率依然难以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其次,由于政策宽松了,人们会发现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在大幅度下降,绝大部分人口都会在政策范围内自由生育。也就是说,人们更守法了,社会更和谐了。再者,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毫无疑问,相信几年后,“全面自由生育”的时代就会到来,鼓励生育的政策就会出台,到那时,中国会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走向鼓励自己国民自由生育的战略抉择。
放开计生是顺势而为
文丨■ 黄磊
从现实角度来看,放开二胎至今,生育率并未出现原先预想中的大幅提高和全民生育潮。能感觉到的是多子生育意向日益减弱,即便是人口基数多、生育意愿强的农村,也未出现预想中的大规模波动,而跳出本国来看,发达国家也并从未出现因为生育未控而导致大规模生育的情况。
从法理层面,法的作用是通过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五个方面来实现的,计划生育本身的基础和落脚点在于,国家通过指引、教育夫妻的方式,由夫妻对生育进行规划、对生育权进行节制,而绝不应理解为国家对生育权进行管理,把人口当成一种管制性的产品。换句话说,生育权本身就归属于夫妻。
进而言之,全面放开并不意味着听之任之,也不等于让人口数量自由落体。在不同阶段,国家根据人口红利的损耗情况、根据国家战略的需求,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政策,通过对减轻或者加重负担的方式,让民众产生基于生育数量而导致市场资源获取难度的预测,从而实现普遍性的调节。而当前的抚养难度,也正是当下为何国家出台二胎政策却变化不显著的根本原因。
从生育理念上来讲,以往基于土地附着、劳动力密集的农耕模式正在改变,必须由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持家、养老的状况正在改变,与之对应的是高素质孩童养成、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日益来临,这意味着多子首先是更多的抚养责任和抚养压力,更频繁的人口流动则意味着有子未必就在身边尽孝,而随着养老保险的覆盖,保险金养老日益取代养儿防老,由此生育理念也将进化。
当然,针对普遍性民众的政策,并不意味着能对生育狂人进行绝对管控,但这即使在计划生育的严格管理期间也并不乏见。相反,在严管时期,有钱的以及没钱的依旧使劲生,中产阶级尤其是有固定工作的反而被集体“阉割”,这又加重了贫富分化,有违计划生育、共同富裕的初衷。也正是结合上述的种种原因,放开计生指引只是顺势而为,绝不是一时兴起,更不会祸国殃民。
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为时过早
反方
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为时过早
文丨■ 吴玲
2013年底,我国开始实行“夫妇双方只要有一个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二胎”政策,一些人口专家预料的人口生育高峰并没有到来。全面放开二孩后的生育情况也并不乐观。正是在这样现实的情况下,一些专家学者有急躁情绪的困惑和忧郁。于是今年的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其实,“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的建议初衷是好的,但是,笔者以为条件尚不成熟。
一是国情暂时不允许。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不能随便改变,而且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刚刚实施不久,预计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客观存在。这些现实问题不能不充分考虑。
二是条件基本不具备。我国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资源环境压力有所增加,生育政策调整,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毕竟我国人口比较多,之所以到现在放开,也是需要一步步来。从单独二孩政策到现在全面放开,我们也是经历了两年多时间。按照目前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来看,在未来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面临各种压力的现实问题。
三是全面放开生育不如做好优生优育。我国是人口大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会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不如先做好优生优育,这既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人口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未来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刚刚放开二孩,现在有急于全面放开,未免操之过急。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的成熟“全面自由生育”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但至少现在不是时候。
放开生育乃是短视行为
文丨■ 马全和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我们使用过不少的方法,包括开除公职、不给孩子上户等粗劣手段,人口才有所稳定。总的来说,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不动,真是不容易呀!几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然而,眼下我国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面临一个人要养活几个老人,根本忙不过来的问题,但这不是我们的错,是我们的前人没有远见造成的。可是,我们现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甚至撤销禁令,管你生三个四个五六七八个哩!无异于前人已错了,我们再用错误的方法去弥补。
你想,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从前百人干的活,如今几人,甚至一人就干了,造成的就业压力,必将越来越大。近年来,不少的招聘单位限制在应届生,不要往届生。把许多的大学生挡在就业的门外,望“岗”兴叹。那么,以后生下那么多孩子,叫他们上哪儿找工作去呢?现在养老难的问题经过一两代人的阵痛,也许就好了。但放开生育,必然产生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荣登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宝座,但要与人家西方发达国家生活的水准,却无法相比。还不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太多,人均就没有多少了。二孩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红利、优化家庭结构,却每一个家庭又要面临努力找工作的尴尬局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之事,切忌急功近利,需要远见卓识。有个孩子跟着父亲去森林里打猎,父亲瞄准一个猎物就能打中一个猎物,弹无虚发、百发百中。孩子也曾经是打靶能手,环环不离靶心,便想试试。可是,每次都觉得瞄得准准的,但一次也没有打中。这是为什么呀?孩子满腹狐疑地问父亲,父亲乐呵呵地告诉孩子:“因为你没有考虑提前量。”
实际上,在生活当中何止射猎一项是需要考虑提前量的呢?凡事都该有一个提前量,做事、为人,计划生育更当如此。所以说,放开生育乃是短视行为!
拈花湾北靠灵山胜境,择取佛教文化中的禅,以生活禅为旅游卖点。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活跃了灵山景区的旅游活动。白天游灵山景区,夜晚宿拈花小镇,成为游客新的旅游消费选择。拈花湾通过住宿与佛教文化的深度开发,将游览灵山胜境的游客留下来,与灵山景区形成了联动,既能自成一体,又为灵山提供配套服务,成为联合型旅游产品。
与其全面放开,不如做好二孩政策
文丨■ 叶建明
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就真的能化解生育率低,人口出生不足的困境吗?
要知道,无论是媒体,还是计生机构,多次的生育意愿调查都显示,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都不会超过两个孩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好像农村人更愿意多生。但上述调查同时也显示,生育意愿城市和农村已差别不大。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家庭对劳力依赖的减少,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活方式接近城市,使得农村生育意愿已从以前的“城乡二元”转变为“城乡趋同”。
现在养孩子已不是“锅里多加一把水”就可以的时代。要多生孩子,就必须先考虑到吃喝、医疗、教育、兴趣培养等方方面面的投入。这些不菲的养育成本,让大多数夫妇都“压力山大”不敢多生。加上现在不少夫妇都在工作,也很难有时间带孩子,由此导致单独二孩遇冷后,全面二孩的效果又不明显就不足为奇了。
一言以蔽之,现在生育率低的核心问题是“养不起”,跟是否全面放开关系不大。建议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无疑是把错了脉,开错了药方。两个都养不起,遑论两个以上;两个都难养(有些没有时间带),即便可以生五六个,七八个又有什么用呢。当然,全面放开后,富豪确实可能多生。但不要忘记,富豪毕竟是少数,他们多生几个,对人口出生不足的大局也起不到多大的帮助。而且,如果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变相成为有钱人的“游戏”,这恐怕也是一种社会不公。还有,富豪的后代,也不大可能从事体力劳动,多生也缓解不了劳动力短缺。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去建议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不如建议做好二孩政策,补贴二孩。制定政策对二孩进行生育生活补贴,在教育和医疗进行减免等。并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给予二孩母亲足够多的生育假期,早期带孩子的假期。事实上,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既不会导致人口过快增长,又可防止人口大幅减少,是现在中国最科学最合理的人口计生政策。而把二孩政策做好做细,让大多数夫妇愿意生二个孩子,有条件生两个孩子,这在切实提高生育率的同时,又坚持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可谓是当下的最佳选择。
全面放开生育粮草须先行
文丨■ 童其君
对于今后是否会考虑全面放开生育,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谨慎表示,全面放开肯定是一个趋势,但需要漫长的过程,要考虑生育量、劳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养老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我也赞同此观点。
去年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第一年。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说,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1846万,是2000年以来出生规模最大的一年,较“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水平增加了200万人。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1.7以上。“这几个数据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相当乐观的。”王培安说,下一步,国家卫计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税收、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政策,优先配置妇幼保健、托幼、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全面放开生育谈何容易,兵马未动,粮草须先行。孩子多幼儿园少、公立“一园难求”、私立“良莠不齐”……仅就教育层面而言,近年来各地已经频现“一位难求”“上学难”等现象,全面放开生育后必然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全面放开生育对教育的需求和挑战是多方面的,对学龄人口预测、学校规划布局和教育资源扩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到精心规划,未雨绸缪,才能赢得主动权。当然,学龄人口增长引发的教育需求会呈现逐步向上滚动的趋势,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存在一定时间差。全面放开生育,如何满足新增的学前教育需求,这一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特别是面对当前学前资源相对短缺、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的现实,做好学前教育的提前布局和相关准备,是一项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出生人口的增加,也将带来更为旺盛的医疗资源需求。“我国儿科注册医师为6.2万名,平均每1000个儿童有0.26名儿科医生,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1.46。”孙丰源委员说,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的缺口约为20万名。让他担忧的是,由于收入偏低、负荷较重,不少儿科医生选择了转岗或者放弃职业,这使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更加雪上加霜;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儿童就医将迎来又一高峰,未来几年儿科医生短缺的现象会更突出。从长计议、对症下药,同样十分必要。
全面放开生育,创造“人口红利”,还应网开一面,施以更多政策恩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新出生人口数量明显增加;但不少家庭对生育二孩有后顾之忧。二孩家庭最需要的是完善的保障机制、给予孩子入园、升学费用减免、为二孩母亲提供更为宽松优惠的产假制度和生育保险金制度等更实际的“福利”,如果这些基本问题得以解决,才能让普通家庭对全面放开生育少一些望而却步,同时避免政策沦为富人和权贵的“多钱多生”。
全面放开生育须万事具备,不欠东风,这关乎国计民生。提前作好精准预判,加强引导调适布局,方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才能全面放开生育。
计生漫画。(小栗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