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杰刘淑贞
2017-07-07文丨萱壹
文丨 萱壹
巾帼英杰刘淑贞
文丨 萱壹
刘淑贞体恤民情,顺乎民意,数次上京为民请愿。使水东(今贵阳市乌当区、开阳县所辖区)民众在灾年免去了赋税,并亲自纳款拯救灾民,因此深得水东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化干戈为玉帛,为维护国家疆域的完整和统一、稳定西南边陲的政局、搞好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在贵州,说起奢香夫人,可说声名远播,而提到刘淑贞可能知道的人知之甚少。其实在贵州历史政坛上,早期最有影响的杰出女性,除了奢香夫人外,还有一位彝族女政治家刘淑贞。
在明初设立贵州省前,以乌江鸭池河为界,往西走包括现今毕节在内的广大区域,古称水西;往东走,以贵阳为中心的广大地方,古称水东。奢香执掌水西,刘淑贞统领水东,刘淑贞与奢香夫人都同为执政宣慰使。两人同心协力,智略兼备,治理贵州功德卓著,为600多年前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安全和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睿智女宣慰
刘淑贞又名刘赎珠,是明初彝族女政治家,明太祖朱元璋曾诰封刘淑贞为“明德夫人”。明洪武四年(1371年),水西土司蔼翠与水东土司宋钦率土归明,朱元璋当即承诺他们“以原官世袭”,并赐蔼翠姓安以示嘉奖。次年,明政府下令将水西、水东两大土司合并,设贵州宣慰司,十年之后,蔼翠逝世,由其妻奢香代袭宣慰使;而在此前不久,宋钦也死了,因其孩子年幼由其妻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两位女性同时成为一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无疑格外引人注目。在西南边陲的政治舞台上,两位女性闪亮登场,使贵州这片神秘土地更加增添了传奇色彩。
刘淑贞与奢香同为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都有着丈夫早逝、孩子年幼的经历,与“有时候偏女性一些,贤惠温柔”的奢香相比,刘淑贞的性格更加坚韧,更有大智慧,每逢急难险急之事当众人都处于纷乱状的时候,只有刘淑贞一人是跳出事外去看当下发生的事情的。这可能源于刘淑贞从小读书念史,深明事理,做事情更理智一些。
在当地,很多人都非常敬畏刘淑贞。她救济百姓、开仓放粮,更有史学家说:倘若没有水东宋氏“明德夫人”刘淑贞,便无水西“顺德夫人”奢香夫人。因为奢香多次遇难,都是刘淑贞持刀去救她,帮助奢香化解了水东和水西的危机,两人同甘苦共患难。据影视剧《奢香夫人》刘淑贞的扮演者侯角接受采访时说,她当时熟读剧本后就非常钦佩刘淑贞这样的人物,希望自己也具备她的温良恭让,有文采有谋略,能独挡一面,而且有大聪明。她饰演的刘淑贞虽为一介女流,但却深谙世理,聪慧贤达。内心特别坚强,真有点像花木兰的感觉。
卷裙走马七千里
当然,刘淑贞被封为“明德夫人”,不仅仅在于她个人人格魅力的闪光点。她的封号源自贵州历史上著名的“奢香事件”。贵州省著名史学专家范同寿的《贵州历史笔记》浓墨重彩的记下了这一幕:“刘淑贞以女政治家的气魄,力劝奢香戒急用忍,卷群走马七千里,亲赴京城向朱元璋报告马晔弄权误国、辱挞奢香、欲逼民反等情状。一场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危机,因水东刘淑贞立场鲜明,不辞辛劳的奔波,才得以化干戈为玉帛。”
这一事件要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细说起,“平南战役”胜利后,明政府即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司署设于贵州城(今贵阳)。贵州都指挥使司作为云贵地区的军事中枢,它的职责是统一指挥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同时,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监控贵州地方土司势力。当时,明政府规定水西奢香“非公事不得擅还水西”,如回水西,必须报请批准,并将宣慰使铁印交宣慰同知刘淑贞代管。
可是好景不长,当时的贵州都指挥马晔听人说“奢香颇桀骜”,准备教训“裸挞”奢香,即剥光她的衣服用皮鞭抽打。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侮辱一个女人,并且这个女人还是土司首领,无疑会激起她的下属及广大群众的公愤,引发兵变。
奢香遭受马晔裸挞,回到水西宣慰府后,消息传出,水西彝族同胞义愤填膺,四十八部土兵云集水西宣慰府奢香军门,一心要为奢香报仇雪恨。只等奢香一声令下,几十万土兵将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奔贵阳,围攻贵州都指挥使司,揪出马晔,为奢香讨回公道。一场波及云、贵、川三省的民族反抗战争一触即发。
刘淑贞获悉水西情况后,亲往劝阻并制止了战事的发生。面对着眼前严峻的局面,刘淑贞表现得极为冷静,为奢香出主意,认为不能造反,不能与中央政府对抗,经过商议后决定,由奢香坐镇当地稳定局面,而刘淑贞则“卷裙走马七千里”,星夜兼程赴京师向最高当局报告此次事件。
为了不引起官兵的注意,刘淑贞身着便装,抄小路、山路,日夜兼程,爬山涉水,直奔南京。
刘淑贞赶到南京后,朱元璋在金銮殿召见了刘淑贞。刘淑贞向朱元璋禀告了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朱元璋深为刘淑贞识大体、顾大局,维护西南稳定、民族团结的精神所感动。
面对刘淑贞告御状,朱元璋当即召奢香来京师,然而奢香却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也许,是奢香和刘淑贞的真诚感动了朱元璋。他想,对于这样忠于朝廷的地方势力,采用安抚政策效果也许更好。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果断决定打击镇压改为安抚。他隆重接见了奢香和刘淑贞,一见面,就态度鲜明地说:“我准备为你除掉马晔,你怎样报答我?”奢香和刘淑贞表示:“愿世世代代约束部属,保持地方平安。”还说:“愿为陛下凿山通道,开设驿站,以供往来。”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亲赐香罗、珠翠、如意冠、金环、袭衣等。并册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淑贞为“明德”夫人。
而后,朱元璋将马晔调回京城治罪,从而使贵州避免了一场战祸。就这样,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得以化解,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得以避免。不管怎么说,化干戈为玉帛总是一件好事,值得赞赏。奢香和刘淑贞在这次事件所表现出的高度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使她们声名远播,被后人称之为“女政治家”、“民族英雄”。
而说到改写贵州历史,归根于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立行省的时候,朱棣决定将贵州东部地区田氏两大土司废除,设置铜仁等八府,由中央派流官治理;而对于西部地区,则保留了“贵州宣慰司”的土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他是沿袭了朱元璋“安抚”的思路;而朱元璋“安抚”思路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奢香事件”。明永乐年间建立的“贵州等处承宣布政司”(即贵州省),管辖范围包括铜仁、思南、石阡、乌罗、镇远、思州、新化、黎平八府及贵州宣慰司。“府”为流官,“司”为土司。由此,贵州开始形成“土流并存”的政治格局。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民末清初,成为贵州一道独特的历史景观。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奢香事件”,贵州的历史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样。从这个层面说,奢香和刘淑贞改写了贵州历史。
影响贵州文化
“奢香事件”之后,刘淑贞与奢香一起率领所辖百姓积极开修驿道、建立驿站,沟通了内地与西南的交通,增强了贵州与中央及内地的联系,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贵州有名的龙场九驿中,其中一条驿道由贵阳至瓮安草塘,1396年,草塘的驿道修通后,刘淑贞不顾路途遥远,陪奢香一道前往草塘,一住就是几个月,并经常到后岩观一带活动,当时的后岩就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地,草塘安抚使刘淑贞的夫家宋氏在此建有别馆,安抚使本人也经常在此处理公务,人们称其为后衙。后明末监军御史钱邦芑隐归草塘,建起了道观,取名后衙观,久而久之,后衙变成了后岩。除了后岩之外,刘淑贞和奢香还到下司附近的现龙寺、普安寺、五显庙等烧香化纸,敬奉菩萨。在她们的影响下,下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起了九座道观和寺庙,晨钟暮鼓,诵经朗朗,香火极为旺盛。“三山九座庙,无水一洞桥”,此话高度概括了当时下司的宗教文化盛况。
奢香和刘淑贞还积极发展贵州的文化事业,曾派其子等到南京太学学习,又在贵州宣慰使创办儒学,引进中原文化,促进了贵州文化的发展。明太祖时期,沿袭土司世袭制度时任贵州宣慰司的刘淑贞之子宋钦,随母刘淑贞入朝,多交进京朝贡或遣使进京贡马等。
历史上“智勇实出奢香之上”的刘淑贞湮没不闻;这可能是因为奢香死后,葬于大方县云龙山,现建有规模不小的奢香墓、奢香纪念馆等,供后世游人参观瞻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刘淑贞夫家宋氏一族逐渐没落,刘淑贞夫妇的坟冢也无从考证,声名也自然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