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扶贫模式启示:扶贫开发关键在于“精准”

2017-07-07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6期
关键词:绣娘唐人工坊

文/本刊记者 侯 静

贵州扶贫模式启示:扶贫开发关键在于“精准”

文/本刊记者 侯 静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凝聚各界力量,推进实施精准扶贫。短短几年间,我国已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在2017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上,来自贵州的两个精准扶贫新模式带给人们许多思考。

模式一:精准扶贫+非遗传承

在精美的蜡染手包、苗绣丝巾展台前,一位面目清秀的小姑娘正在专心致志的用“蜡笔”描绘,不久一幅具有浓郁的贵州风的蜡染图案便跃然画布之上,引起现场观看人群一片惊叹。

这个小姑娘叫石琴,来自贵州惠水县,现在是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的一名学员,主修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在进入学院前,这个苗族小姑娘的爸爸身染重病,家庭收入主要靠妈妈出外打工,小姑娘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一家生活陷入贫困。

小姑娘告诉记者,三年前,她被学院吸收为学员,经过系统学习,不仅掌握了几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还获得中等专业学历,“在校学习期间,所有费用全免,现在毕业来到公司实习,每月有4000多的收入,弟弟妹妹上学不愁了。”小姑娘露出甜甜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工艺,本着公益办学、科教扶贫的宗旨,唐人坊积极参与北京市科委和贵州市政府推动的京筑创新活动,在贵州与盛华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开办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开设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招收贵州贫困学生学习传统绢人制作的各项工艺,资助学费、生活费,毕业后提供就职岗位。

从2012年开始,非遗学院每年主要向贵州黔南、黔西南等贫困偏远山区招收30-40名优秀初中毕业女生,到本专业学习和深造,并提供全额资助,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出三个三年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学会一门技能,实现三年自立;再工作三年,反哺家庭;再拼搏三年,成立自己的幸福家庭。

在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现场,唐人坊重点展示了这几年的精准扶贫成果,展出了贫困学生制作的蜡染、苗绣制品,以及少数民族唐娃娃。

刘延东副总理十分赞赏这一精准扶贫模式,她希望通过这一扶贫模式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唐人坊创始人唐燕表示,会更加努力做好精准扶贫,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脱贫致富,让贫困孩子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自立自强、立足社会,并让我们国家的非遗工艺走向全世界。

据了解,近年来,该学院已招收了240余名贫困女生。她们在学院主要学习三种非遗工艺:刺绣、蜡染、绢人。如今,很多女生已经顺利毕业,成为传统工艺人才。很多女生来到北京唐人坊,成为骨干人才,年收入最高达到10万元。她们设计的唐娃娃,获得“第十三届北京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等多个奖项,有的还被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宾。

模式二:精准扶贫+订单生产

手,永远比机器更有温度。在中国贵州的大山里,有着成千上万用双手书写美丽的人。她们不识字,也没有任何草稿,她们一边歌唱着,一边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一针一线地“书写”在一件件美丽的盛装上。这里既有女人的爱与期待,也记录了她们的历史和传说。同样的纹样,她们编织了几千年,她们有个美丽的名字:绣娘。

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因为贫穷,她们很多人,去做小生意,卖水果,她们放下了一个匠人的自尊,短短几十年,许多精美的手工艺,濒临失传。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依文・中国手工坊投身其中,并探索出“中国手工坊精准扶贫模型”:发现——整理——探索——应用,他们用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法,改变着大山里成千上万手工匠人的命运。具体来说,就是手工坊团队去贵州大山里发现书写美丽的手艺人,古老优美的纹样元素,可形成时尚策源地和文旅目的地的生态原乡。整理出手艺人数据库、纹样数据库,并建立博物馆、绣梦工坊、绣梦空间。并在设计解读、培训体系、认证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最后形成中国手工艺联盟应用合力,建立线上选品平台、线下交易中心,构建产业基地、中国手工艺传习基地、城市绣梦空间展示文化窗口。

中国手工坊团队穿梭于城市和大山之间,他们不仅将这群绣娘找出来,还对其进行订单化生产能力培训,实现灵活生产、统一管理、精准扶贫,在市科委支持下,还建立起手工艺线上数据库。未来三年,中国手工坊将培训1000名有潜力的贫困绣娘,在贵州建立1000家“绣梦工坊”,每家绣梦工坊至少拥有5位绣娘,每家工坊每年保证有50000元订单,从而保证每个家庭年收入达到10000元。

通过商业与时尚的力量,让成千上万绣娘们绣出精美的图案,不用任何草稿即可描绘出令人惊叹的画幅,让沉淀千年的古老技艺与智慧绽放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在习近平考察过的贵州省兴仁县屯脚镇鲤鱼灞村,中国手工坊成立博物馆、绣梦工坊、绣梦空间,给绣娘们订单扶持,同时对她们进行培训,鲤鱼灞村的100余位贫困绣娘,在中国手工坊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已经成功脱贫。

如今,中国手工坊在贵州的大山中,成立了13座博物馆,原乡村寨的绣梦工坊100余座,建立中国首个最大最全的传统手工艺数据库,收录保存了1000多种传统纹样,帮助了3000多名绣娘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绣娘唐人工坊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星月工坊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星月工坊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基于CFRP上边梁的纯电动汽车顶部抗压性能研究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绣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