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感恩奋进 率先脱贫
——井冈山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2017-07-07

老区建设 2017年7期
关键词:井冈山贫困户攻坚

□ 刘 洪

不忘初心 感恩奋进 率先脱贫
——井冈山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 刘 洪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起点,这里,又将成为全国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新起点。

2016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这一年,正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前夕,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专题视察脱贫攻坚之年。今年,我们将以率先脱贫“军令状”的兑现,向总书记、向全山人民交上应有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深刻牢记习总书记“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紧紧围绕“精准、落实、可持续”,“抓实抓细,经得起检验”,以及“保障 措施、实际收入、长效机制‘三个到位’”等要求,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号工程和头号政治任务来抓,2016年全山贫困发生率降至1.6%,坚决兑现率先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

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精准脱贫攻坚,全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6年底,经井冈山自评和吉安市、省第三方评估核定,全山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4638户16934人,减少到539户141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 13.8%降至1.08%。在最后一轮国家第三方评估中,国务院扶贫办核定,井冈山抽样错退率0.41%,抽样漏评率0.45%,抽样群众认可度 99.08%,综合测算井冈山贫困发生率为1.6%。由国扶办测定的贫困发生率推算,目前井冈山还有790户 2096人末脱贫。二是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5857元,增长到8647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600元,增长到4500元以上。农民包括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每年均保持了不低于10%的增长。三是贫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村生产生活设施实现大变样。近两年,我们累计整合涉农扶贫资金7.47亿元,实施了1862个项目,实现了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通自来水,所有行政村卫生室、文化室、党建活动室均已达标,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危旧房改造均实现了全覆盖。

事实证明,我们决不为脱贫而脱贫,更不搞数字脱贫。眼前脱贫固然重要,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更为重要。率先脱贫“摘帽”,不是井冈山的最终目标,让老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提出率先脱贫?——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革命老区率先脱贫具有标志性意义

(一)“两个起点”汇集井冈山,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90 年前,中国革命的星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全国。近90年后的今天,在这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红土地上,打响脱贫奔小康的第一枪,意义非凡。当年整个井冈山革命老区追随毛主席、追随共产党参加红军的有18万多人,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5万余名,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的未尽夙愿,更是我们党对这片红色土地的庄严承诺。习总书记在视察时指出,“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光荣地落在我们肩上,沉甸甸地激励着我们。

(二)让老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民生所盼,使命所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深刻领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不完整的。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是全面小康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井冈山这些年励精图治、感恩奋进,取得了一些进步,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由于井冈山地处山区,又是革命老区,历史的、自然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叠加,使我们的经济总量较小,增量不够,结构不优,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也致使我们的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成本较高。截至2013年,我们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6.84%,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小康实现程度仅为55.03%。即便是那些已经脱贫的,有些收入也很不稳定,一遇天灾病患很容易再度返贫。破解这一系列小康路上的“拦路虎”,这正是贫困群众的民生所盼,更是我们在这片红土地上工作同志的使命所在。

(三)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率先垂范,行动注解。习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结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要求我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努力走在前列,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一重要论述将井冈山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新的思想维度,有着特殊的政治深意。作为井冈山精神的发源地,我们理解,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拿出当年共产党人带领工农群众闹革命的信念和定力,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在这一轮脱贫大考中经受考验、当先锋、站前列,以实际行动践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靠什么实现率先脱贫?——产业为根,立志为本,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

(一)精准为先——精准号对脉,找准发力点,一个不能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要找准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调研时强调,扶贫、脱贫的措施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精准号对脉,精准每个人,才能找准发力点,才能确保一个都不少,真正打赢率先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1.精准对象——变“面上掌握”为“精准到人”

三卡识别,精确“扫描”每一个贫困户,做到心中有数。创新提出红卡(特困户)、蓝卡(一般贫困户)建档立卡办法,不 搞“大概印象、笼统数据”,而是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以“村内最穷、乡镇平衡、市级把关、群众公认”为原则,以“一访(即走访农户)、二榜(即在村和圩镇张榜集中公示)、三会(即分别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乡镇场党政班子会)、四议(即通过村民小组提议、村民评议、村两委审议、乡镇场党政班子决议)、五核(即村民小组核对、村两委审核、驻村工作组核实、乡仲裁小组核查、乡镇场党政班子会初核)”的办法,让群众身边、最熟悉情况的人来把关,并将贫困程度相对较好,2014 年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定为黄卡户,确保“贫困户一个不 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贫困原因个个门清,脱贫门路户户有数”。

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轻点鼠标,即可精确查询到每一个贫困户的所有脱贫信息。按照“五类人员”(即购车、购商品房、建豪华住宅、国家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等五类人员)一律不准的要求,通过精准识别,共识别出贫困户4638户16934人,红卡户1483户5014人,蓝卡户2218户7787人,黄卡户937户4133人。

2.精准举措——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对症下药”,项目、资金、政策因户“滴灌”,做到方略有谱。在全面摸清摸透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多方资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充分依托贫困群众现有资源和自身优势“开方子”,以“十大工程”为抓手,突出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工程,让“项目资金跟着穷人走”,把“血液”输到“静脉”,有效激活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

(1)“有能力”的“扶起来”,根据贫困群众的致富意愿、劳动能力的实际,有针对地制定帮扶政策和措施。能就业的,帮助联系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一户一人务工,全家不用受穷”;能创业的,从资金、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扶持发展致富产业,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收入。

(2)“扶不了”的“带起来”,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实际,由政府帮助贫困群众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大力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致富能人、党员干部发展多种农业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确保稳定脱贫。

(3)“带不了”的“保起来”,聚焦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和因病、因残、因教育等致贫的贫困群众,在落实国家普惠性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由井冈山市本级财政掏腰包,叠加实施相应的差异性保障政策,并积极推进扩面提标,确保这部分贫困群众收入年年有增加。

(4)“住不了”的“建起来”,实行差异化奖补政策,全力消灭危旧土坯房。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镇村联动点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和村庄整治相结合“三个结合”,确保每一栋土坯房都拆得动、建得起、住得进,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

3.精准管理——变“固定受益”为“精准进退”

动态管理,实时掌握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做到脱贫有序。不搞“贫困终身制”,而是实行“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市有电子档案”,及时更新贫困信息、及时跟进管理,按照国家脱贫标准,严格核查把关,对完全符合标准、能够脱贫的贫困户、贫困村予以退出,对新增和返贫的贫困户及时纳入,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确保“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不为脱贫而脱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坚决不搞预期收入,而是落实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真真切切的实际脱贫。为此,我们推广了两个做法:

一个是,“四卡合一”,做到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明明白白。创新制作了以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收益卡为主的“四卡合一”脱贫档案卡,一卡在手,即可了解贫困对象的所有基本信息,谁来扶的、怎么扶的、解决了哪些问题、实现了哪些收入,一一记录在卡,有据可查。

一个是,“三表”公开,做到贫困群众每项实际收入清清楚楚。红、黄、蓝卡户,分别统一印制了《贫困户收益确认公示表》,登记每一项实际收入,不是测算收入,不是预期收入,而是确确实实的现金收入,一分一厘都经过贫困户签字确认后公示公开, 做到你知、我知、大家知,方便社会监督。

(二)抓住关键——扶业长造血,扶困解贫忧,确保可持续。 口袋里有没有票子?住没住上好房子?过没过上好日子?是不是一阵子?这是贫困群众最关心、也是最焦心的四大问题。贫困群众 脱贫能否实现可持续,关键就是看能不能解决好这四大问题,能不能真正落实“保障措施、实际收入、长效机制”三个到位。

1.找准致富路子,实现家家有产业,确保贫困群众能致富、可持续。

一是推进“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 变股东”。发展致富产业找准脱贫门路。脱贫攻坚,产业是根。 我们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加大富民产业发展奖补力度,今年我们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626万元,使茶竹果产业面积发展达28.3万亩,覆盖贫困户2320户,户均增收1500元。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一定规模的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户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比如,大陇镇流转土地1080亩发展黄桃产业,曾经的撂荒地正变成“生金产银”的“聚宝盆”。固化利益联结找准脱贫“靠山”。采取股份制、联营式、托管式等合作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或以资金,或以土地,或以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基地、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比如,拿山乡350亩鹏浩农业草莓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向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让144户贫困户轻松坐享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务工佣金,实现户均增收万元以上。目前,全山新增产业扶贫合作社209个,实现贫困户入社率100%。延伸产业链条找准脱贫抓手。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比如,我们创新实施的金融产业扶贫,通过组建惠农宝产业投资公司,吸纳1374户红卡户入股,每个红卡户将财政给予的1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投入公司,公司将资金注入九银村镇银行,确保年收益不低于股本金的15%,仅此一项每户红卡户的收入增加1500元。同时,我们还设立了产业扶贫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630.9万元,按一定比例撬动银行资金助推产业发展,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电商扶贫方面,我们在全山乡镇建设“村邮乐购•农村e邮”电商扶贫站点18个,形成“前店后村”的电商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二是推进“旅游+”,变“单一为综合、过客为常客、潜力为实力”。坚持以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开发理念,大打井冈旅游牌,深入挖掘各地旅游资源,推进融合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度假等差异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构建“大井冈旅游圈”和“湘赣旅游圈”,变单一的“井冈山上游”为“山上山下综合游”,变“过客来了就走”为“常客来了就留”,变“农旅融合潜力”为“农业产业发展实力”,为贫困群众开启了旅游脱贫的绿色新通道。比如,菖蒲金葡萄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八角楼园区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吸引了大批自驾游游客旅游观光、采摘体验,让一大批种菜、种果的贫困群众都成为了受益者。茅坪坝上村开发出“红军的一天”红色培训体验项目,当地贫困群众通过为学员提供食宿等方式增加收入,户均增收2.3万元。

三是推进“就业+”,实现“一户一人务工,全家不再受穷”。探索开展公益性岗位扶贫,全市开发了857个村组公益性岗位,整合生态保护扶贫涉林岗位470个;发挥井冈山景区、城区、园区资源优势,共吸纳2694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指导,已扶持带动了43名贫困对象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0万元。为贫困户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职业技能,培育了一批自力更生、勤劳务实的贫困户。比如神山村的包工头罗林辉、坳里村的养牛郎刘德明、荷花东源的米烧王黄炳华、白石垦殖场的土鸡户彭运红,等等。

2.全力推进安居,实现户户有其屋,确保贫困群众建得起、住得好。让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有之义。我们按照“建得起、搬得出、住得好”的要求,全力推进安居扶贫。

一是采取“五个一点”确保“建得起”。通过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扶贫资金给一点、银行贷一点等途径,筹措安居工程资金,实行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移民搬迁、政府代建4种建房模式,确保每一栋土坯房都拆得动、建得起、住得进。2016年,共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用于安居扶贫,共维修拆除危旧土坯房6718 栋,新建1802栋,解决了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6708户群众的住房难题,拆除后腾出的宅基地能满足全市农村5年的建房需求。

二是实施“两套方案”确保“搬得出”。引导贫困移民向中心村镇、工业园区和城区有序“转移”。针对一般贫困移民户,我们实施搬迁奖补,人均补助2万元;针对特别贫困移民户,我们采取政府统建“爱心公寓”的交钥匙工程进行集中安置。比如,下七乡打造了集空心村改造、拆旧建新、易地搬迁于一体的安居工程精品示范点,贫困移民户只需缴纳万余元就能住进9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目前,省下达的377户1627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已全部落实。

三是完善“两类配套”确保“住得好”。“住得好”才是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我们着重完善两类配套:针对危旧土坯房改造模式,主抓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开展了“消灭危旧土坯房,建设美丽乡村”攻坚行动,让贫困户住上安居房,拥有美丽家园。针对移民搬迁模式,主抓就业配套和产业配套。重点在安置点周边发展规模产业,确保搬迁户有就业、有收入、有保障。比如,东上乡按照“一套房、一块地、一片果、一个窝”的模式,为 32户贫困户量身定做,每户仅需出资 2万元,就可获得一套 105平方米的“爱心公寓”住房、一片不低于一分地的蔬菜园、一块不低于 1.5亩的井冈蜜柚果地和一个 6平方米的鸡舍。

3.落实兜底政策,实现人人有保障,确保贫困群众不掉队、全覆盖。在推进低保扩面提标中,统筹推进社会保障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不断将政策向贫困人口与贫困户叠加,扎牢兜底保障网,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一是实施“两提标”,推进社会保障扶贫,让贫困群众日常生活不愁。按照“应保尽保”要求,将保障政策向贫困户聚焦、向困难户叠加,推进贫困线和低保线“双线合一”,今年新增贫困户扩面指标880名。贫困户低保金按照年均12%的增长比例提标。针对红卡户低保对象,在上年省定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提标40元,对红卡户非低保人口,我们市本级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市级低保金。目前已累计发放贫困户低保金1320余万元,红卡户人均享有2340元,扎扎实实兜住了贫困底线。

二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进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通过建设村级卫生室、乡镇医疗流动站点、开展巡回医疗等形式,确保贫困户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市)。为贫困户全额代缴新农合及医疗附加险费用,取消乡、县两级住院补偿起付线,在省、吉安市级重大疾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0%。

三是实行“减免并举”,推进教育扶贫,让贫困群众上得起学。全力扩大资助面,实行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的一揽子费用减免和补助政策,对红卡户子女实行高中阶段学费、书本费全免并每人每年补助2500元。率先实施从中招师范“三定向”招生指标切出30%用于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中招水利“三定向”的贫困户子女可享受20分的加分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分别按每年4000元和2000元标准补助,连续补两年,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

4.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村村有变化,确保村庄村容美、生活好。率先脱贫要“看得见、管长远”。我们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幅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让群众在干净、漂亮、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实现脱贫。

一是打响“两个消灭战”,实现“旧房换新房、荒地变良田”。投入6000万元开展“消灭撂荒土地、发展致富产业,消灭危旧土坯房、建设美丽乡村”专项行动,实现了村庄旧貌焕新颜。兑现“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庄严承诺,党员百姓齐上阵,拆旧屋建新房,村庄大变样。致富能人齐发动,做活土地文章,发展致富产业,多了“菜篮子”“果篮子”,鼓足了“钱袋子”,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金土地”。

二是绘就“五美乡村”,实现“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 围绕“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重点实35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工程,打造了鹅岭至古城、龙市至大陇等6条干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及19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建设,以点、线带面,全面提升村容面貌,实现村容美。注重农旅结合,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打造了茅坪神山及坝上、拿山渥田等特色旅游村点。比如,茅坪乡结合旅游扶贫、红色培训、镇村联动、美 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山地人家”旅游休闲观光项目,25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庐陵风格与客家风情住房,今年共吸引接纳游客4万余人,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项目“跟着”短板“走”。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离不开基础先行。围绕贫困群众所盼所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推进重度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最后一公里”问题,贫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的愿望,累计改水改厕1.2万余户,改路185公里。此外,通过提升改造,村卫生室、文化室、党建室实现全覆盖,打通了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创新机制——长效为根本,“摘帽”有支撑,确保不返贫。脱贫攻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项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仅靠井冈山一个地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需要跳出扶贫抓扶贫,跳出井冈山抓扶贫,着眼长效,广借外力,生发内力,确保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1.创新干部帮扶机制,解决“缺力量”的问题。跳出扶贫的地域范围,市县两级全发动,贫困村点全覆盖。

一是吉安举全市之力帮助井冈山今年率先脱贫“摘帽”。在脱贫攻坚一线历练干部、考验干部,实行领导挂乡、单位挂村、企业扶乡,17 位市领导、126 个市直单位、17家重点企业“驻”进井冈山,真金白银、真刀真枪抓扶贫,实现井冈山乡乡都有吉安市领导和实力企业“结对子”,村村都有吉安市直单位“结亲戚”,天天都有扶贫干部在为井冈山脱贫 “甩膀子”。今年1-11月,共投入帮扶资金9162万元,仅吉安市直126个单位,就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5634万元。

二是井冈山建立了“321”帮扶责任机制。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做到“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第一书记,一个贫困户确定至少一名帮扶责任人”,实现全山3000多名党员干部人人都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干部放下身子,挽起裤腿,当起了“泥腿子”,纷纷深入基层一线,走“亲家”串“亲门”,共谋划、同思考,深挖贫困根源,找准帮扶“药引子”,带领贫困群众以井冈山精神建设井冈美好家园,坚决把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赢得贫困群众争相点赞的是,我们积极探索开展接地气的“干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连心活动,“交心式”走亲,广泛收集微心愿;“连心式”结亲,积极认领微心愿;“贴心式”帮亲,合力点亮微心愿,在“微”处使“重”力,帮助3300多名贫困群众圆了微梦想。

三是实施了“党建+脱贫攻坚”行动。“脱贫攻坚,给钱给物,还得给个好支部,探出好思路”。我们始终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前沿,坚持脱贫攻坚在哪里,党建工作跟进到哪里,脱贫项目在哪里开展,党员作用就在哪里发挥,全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我们“一手引进人才,让班子强起来;一手理清思路,让党组织动起来”,选派了112名科级干部到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109名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兼主任助理”,从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中选优配强班子。注重把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移民安置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中,采取“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支部+移民安置点”等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市306个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协会、4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党员带头做,群众跟着做”。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对党员分期分批开展冬训、春训,让党员掌握政策和一技之长。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贫困群众与贫困作斗争的信心与决心进一步增强,参与产业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拆除土坯房从“不愿拆”到“带头拆”,参与村庄管理从“不愿管”变成了“热心管”。

2.创新资金投入机制,解决“缺资金”的问题。井冈山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仅靠井冈山市本级的有限财力,犹如杯水车薪。我市通过党员干部帮扶、爱心人士参与、企业单位支持等方式构建了大扶贫格局。

一是对上千方百计争取支持大整合。积极跑部跑省,争取上级各项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好专项扶贫资金,积极整合各类资金,确保今年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不低于4亿元。

二是对内想方设法挤出资金办大事。在有限的财力下,挤出脱贫攻坚专项保障资金,撬动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产业保险等各类扶贫资金1.4亿元,对贫困户实行差异性倾斜;从旅游门票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中各切出10%,筹措2000万元以上的特殊扶贫基金。

三是对外千方百计借力借帆“开大船”。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原南京军区倡导的“三联”活动帮扶面逐步扩大,帮扶乡镇从6个增加到9个,累计援助资金6600余万元;科技部二十七年如一日,大力推进科技扶贫,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各类项目326个,为我市脱贫提供了巨大支持;省农业厅近两年来积极帮扶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整合各类帮扶项目资金7954万元;华润集团投资1.2亿元打造罗浮希望小镇;江铜集团捐资1亿元帮扶资金助推我市脱贫攻坚;等等。同时,积极开展慈善扶贫,慈善事业关注我们贫困地区发展、关注困难群体生活,积极捐资捐物。

3.创新考核导向机制,解决“给足力”的问题。为避免“人在心不在,手到力不到”的问题,尽可能集聚起最强大的攻坚力量,我们强化了脱贫的考核权重,把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将乡镇和市直部门单位脱贫攻坚考核权重均提高至60%,并设立脱贫攻坚先进工作奖,把力量全部引导到脱贫攻坚上来,引导到真脱贫上来。

4.创新长效退出机制,解决“过得硬”的问题。我们不是为脱贫而脱贫,也坚决不搞预期收入、“数字脱贫”,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收入、经得起检验的脱贫。我们对标国家脱贫要求,探索建立了自我加压式的脱贫目标,符合脱贫标准的严格退出,落到贫困线以下的及时纳入,并以“四卡合一”,做到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明明白白;以“三表”公开,做到贫困群众每项实际收入清清楚楚,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有什么思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接地气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路子

(一)中央伟大决策,是决战决胜率先脱贫的最坚强指引。“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自信”。我们深感,如果没有党中央脱贫攻坚的英明决策,没有党中央对老区真金白银的关怀给力,没有中央、省、市各级各地的倾力支持,井冈山的率先脱贫绝不可能实现。井冈山如期率先脱贫“摘帽”,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特别是习总书记的深厚老区情怀、对老区人民的深深牵挂,也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优越性,显示了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巨大创造力。

(二)精准瞄准“靶心”,是决战决胜率先脱贫的最关键核心。精准,包含“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等多方面精准的内涵。问题导向,引发了我们对精准脱贫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我们的扶贫开发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30多年的努力,成效不小,问题也确实不少,如贫困群众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等。正因为如此,总书记眼光犀利,瞄准精准。2013年11月,他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时就提出“精准扶贫”,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5年,又将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正因为如此,井冈山于2014年在吉安全市率先提出“红蓝”两卡识别办法,率先聚焦精准。在实践中,也探索了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管理等多个举措,探索了“三卡”识别、“四卡”合一、“三表”公开等生动实践,一切的落脚点,就是真正落实 “让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决战决胜率先脱贫的最关键核心。

(三)产业长效造血,是决战决胜率先脱贫的最基础根本。“输血”解决基本保障,“造血”解决长期发展。综合来看,我们感觉,脱贫攻坚,一方面是扶业增收,另一方面是扶困解难,两个方面不可或缺。但相较而言,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为根本之举。扶贫真正扶到根上,关键是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然而,发展产业,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盲目蛮干,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们觉得,激活贫困对象的资源资产,是切实可行之举。在井冈山,我们探索了“三变”的产业“造血”模式,即,产业脱贫中瞄准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茶、竹、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整合盘活资源,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使农民从仅收租金,变成长久坐拥租金、佣金、股金“三金”,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四)突出志智双扶,是决战决胜率先脱贫的最内生动力。物质扶贫固然重要,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更为重要。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彭夏英这样说过:“党和政府是扶持我们,不是抚养我们”,这也正是全山人民的心声。最大的贫困是依赖心态,外部主导的扶贫既可能改变这种心态,也可能强化这种心态。为此,“扶志”“扶技”“扶智”,成为我们扶贫工作三个重要要义。一通过“扶志”,消除思想上的贫困。转变思想理念,改变资金补助方式,由生活补贴转变为产业奖补。重点在产业发展、进城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变群众“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克服“等靠要”思想,从骨子里挖除“病根”,激发其想脱贫、能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贫困群众自己与贫困作决断的战斗。二通过“扶技”,消除能力上的贫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开展农业技术、职业教育、产业创新等技术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有一技之长。三通过“扶智”,消除世代传递的贫困。通过建立教育爱心基金,对贫困户的子女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职业教育给予一揽子的政策帮扶,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切实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

(五)政策聚焦贫困,是决战决胜率先脱贫的最有力支撑。脱贫攻坚没有必需的资金、项目、政策和力量保障,必将成为无米之炊。我们深知,由于井冈山自身财力较为薄弱,要实现率先脱贫目标,不仅要在激活内生动力上下足功夫,更要在整合多方政策、吸纳外力支持方面做足文章。具体实践中,贫困人口与低保人口不对应的问题,让我们深感政策聚焦贫困,项目资金由粗放“漫灌”向精细“滴灌”转变、由“扶农”向“扶贫”转变的极端重要性;“三联”活动等对口支援的巨大成效,让我们深深体会汇聚多方力量社会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解决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中国方案”的极端必要性。我们井冈山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也足以证明了我们党的领导和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优越性。我们深感,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要进一步强化涉农项目、资金对脱贫的整合和叠加,农村惠民政策要从“普惠式投放”变成“对贫困群众差异化倾斜”,由“区域性的投放”变成“向聚焦贫困人口的倾斜”;二是要进一步发挥我们国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加强“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等区域性支援“国家方案”的顶层设计与扎实落地,这将成为贫困地区有效破解“小财政”与“大扶贫”矛盾、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强有力支撑。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从这里开始,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征程中,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再次从这里出发,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将再次在全面奔小康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刘洪,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书记、井冈山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徐云

猜你喜欢

井冈山贫困户攻坚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